中医护理学基础常见问题 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莫娜号 1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见危重证护理——剧痛护理(腹部剧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整个部位发生疼痛。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的多种疾病都可以出现腹痛。因腹部内有肝、胆、脾、肾、膀胱、大小肠等重要器,手足三阴、手足阳明、足少阳、冲、任、带脉等经脉都循行于腹部。若腹部所藏腑或所循经脉因外感或内伤引起气血运行受阻或气血郁滞、虚弱等都可发生腹痛。腹部剧痛常指重症腹痛,病情变化快,甚至危及生命。现代医学中急腹症的多种疾病都有剧烈腹痛的症状。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见问题 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学基础常见问题 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见问题 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学基础:一般护理——病情的观察

中医护理学对病情观察有其独特之处,有一套完整的辨证施护的方法,在病情观察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准确地发现病情变化,掌握疾病发展变化的规律,抓住有利时机,积极配合抢救,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病情观察的重要性

有利于全面了解病情,正确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实施周到的护理。

有利于积累丰富的科研资料和总结经验。

病情观察的要求

掌握病情观察的原则

掌握证候传变规律:了解腑的虚实变化、观察经络反应

病情观察的方法

运用四诊的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有目的地搜集病人病情资料,调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对病情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确定护理诊断,制定出护理。

1望诊

护理人员利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即是望诊。望诊的主要内容是观察人体的神、色、形、态,以推断体内的变化,作为辨证施护的依据。如《灵枢·本篇》中所说。 ◎ 观察神◎ 观察面色◎ 观察形态◎ 观察头颈五官◎ 观察齿、龈、咽喉◎ 观察皮肤◎ 观察小儿食指络脉◎ 观察物◎ 观察舌象2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早在《内经》时代就有闻诊的记载,通过闻诊可以了解腑的功能变化。

◎ 听声音◎ 嗅气味3问诊

问诊是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一项,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医家向来重视问诊,如《素问·三部九候论》、《疏五过论》。问诊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 问一般情况◎ 问生活史◎ 问家族史和既往史◎ 问起病◎ 问现在症状

4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脘腹及其他部位的触、摸、按、压,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诊疗方法。《内经》认为“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可见,脉诊是中医学的精华之一,对于临床的病情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

◎ 脉诊◎ 按诊

运用辨证的方法分析病情

对于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病情资料,应通过辨证的方法进行分析,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

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包括病因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

在进行病情观察时,根据不同的病证采取相应的辨证方法,如外感病中“伤寒”运用六经辨证方法,外感病中“温病”则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对病情进行辨证分析,为辨证施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察治疗与护理效果,及时修改施护措施

在进行病情观察时,不仅要收集有关病情变化的资料,还应观察治疗与护理后的效果如何,以便验证所制定的护理是否正确,是否应该进行修改和补充,使护理措施能够与疾病的变化相适应。

病情观察是辨证施护的前提,只有掌握了病情观察的原则和方法,才能做到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防止并发症和危重急症的出现,使护理工作的质量有所保障。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见危重证护理——剧痛护理(头部剧痛)

疼痛是病人的自觉症状,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性的感觉反应。疼痛的性质可分为刺痛、跳痛、钝痛等,可在很多病证中出现。剧痛属疼痛的重症,持续的剧痛可引起精神紧张、烦躁、痛苦、忧郁等情志变化,的可引起气血紊乱,甚至晕厥。

疼痛是机体遭受某些伤害、所引起的,可发生在机体的任何部位,头部剧痛、腹部剧痛是危重病证中常可能出现的症状,如果疼痛剧烈,病情危重,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对疼痛病人要认真进行辨证护理。

头部剧痛

头为诸阳之会,五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会于头。外感诸邪,上犯巅顶,清阳之气不得舒展,致使头痛。疼痛的部位在头的局部或全部,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常伴有面色苍白、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在临床可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

头部剧痛的病因病机常见的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① 外感六:六之邪自表侵袭经络,上犯于巅顶,致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凝滞,使络道阻遏而致头痛。

② 内伤七情:情志不遂,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窍;或肝肾阴虚,水亏火旺,上扰清窍;或禀赋不足,房室不节,肾精亏损而致脑髓空虚;或脾虚不运,生化之源不足,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使痰湿内生,痰浊上扰,致清阳不展;或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或头部外伤,瘀血内阻均可导致头痛。

一般护理

① 病室环境:病室环境要安静、整洁,光线宜柔和稍暗,可挂深色窗帘,减少阳光,温湿度要适宜。

② 生活起居:应卧床休息,待头痛缓解后,可进行适当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③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油腻荤腥食品及烟酒等。

④ 情志护理:病人因头部剧痛,极为痛苦,容易出现烦躁、忧郁。应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志变化,安慰病人要保持心静,静心修养,避免急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⑤ 病情观察:要注意观察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发作诱因、生命体征、舌象、脉象以及伴随症状等,并作好记录。

辨证施护

头部剧痛在临床常见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两大类:

① 外感头痛

又可分为风寒型头痛、风热型头痛、风湿型头痛三型。

分型 证候治疗与护理原则风寒头痛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恶寒,遇风尤剧,喜裹

头部,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祛风散寒止痛。风热头痛头胀痛,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恶风,面红耳赤,口

渴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浮数。祛风清热止痛。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不利,

溏薄,苔白腻,脉濡。祛风胜湿止痛。② 内伤头痛

内伤头痛的辨证分型包括肝阳头痛、肾虚头痛、气血亏虚头痛、痰浊头痛和瘀血头痛五种。

分型 证候治疗与护理原则肝阳头痛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不能寐,面红目赤,口

苦,苔薄黄,脉弦有力。平肝潜阳。肾虚头痛头痛且空,每兼眩晕,腰痛痠软,神疲乏力,遗精

带下,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养阴补肾。气血亏虚头痛头痛头晕,遇劳则甚,神疲乏力,心悸怔忡,食欲

不振,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补养气血。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化痰降逆。瘀血头痛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头部

有外伤史,舌质紫,苔薄白,脉细或细涩。活血化瘀。

中医护理学基础:一般护理——病证后期调护

病证后期是指正气渐复,邪气已衰,腑功能逐渐恢复,疾病好转,已趋于痊愈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应注意合理的调养和护理,以使病邪清除,腑功能完全恢复;若调护不当,则病邪重又在体内复燃,腑功能出现失常,而使疾病复发,因此,在病证后期适当加强锻炼,做好四时气象护理,合理调配饮食,注意调畅情志,对于疾病的康复是非常有益的。

防止因风邪复病

新病初愈,真元尚虚,气血未复,卫外防御功能低下,常易感受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疾病的复发,因此做好四时气象护理,对于防止虚邪贼风的侵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防止因食复病

脾胃为仓廪之本,是补充气血营养的来源。新病初愈,脾胃虚弱,不可强食、纵食、暴食,如因饮食不节,可造成因食而复发疾病。《素问·热论》中指出:“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防止因劳复病

劳复为大病初愈,因精神或形体劳倦及房室不节等引起疾病的复发。

防精神疲劳

应及时消除急躁、焦虑等各种不良情志的影响,让病人安心养病。为了消除精神疲劳,可调整生活制度,做到轻微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防形体劳倦

病后初愈之人,应量力而施,进行必要的形体活动,使气血流畅,有助于康复。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但应以“小劳不倦”为原则。

防房事复病

大病初愈,应分别对病人及配偶强调在身体完全康复之前宜静养,不犯房劳,以免病情反复。

防止因情复病

情志所伤,可直接影响相应的腑,使气血阴阳失调,腑功能紊乱,在病证后期应注意调畅病人的情志,以免因情复病。

心情要舒畅

病证后期,腑功能恢复需要一段时间,病人容易产生急躁等不良情志,这些不良都可以影响腑功能,而使病情加重,因此,要让病人树立乐观情绪,保证心情舒畅,学会调节生活。

避免情志异常波动

病人在休养期间,如果出现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因此,在病证后期,应使病人避免五志过极,以免因五志变化对各腑的不同影响,使腑失调,加重病情。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作——气功疗法

气功是祖国学宝贵的遗产之一,源于“导引”和“吐纳”,是一种自我锻炼的方法,可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调息(呼吸)、调心(意念)、调身(身体姿势)相结合的练气和练意的功夫。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人体经络疏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精神安宁,邪去正存,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延年的功效。

气是指导病人用意念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以意引气,循经运行,增强元气,调和气血与腑功能,恢复病体的阴阳平衡,从而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

适应范围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能养(生)、能防(病)、能治(病)。

①气功养生:老弱病残者──摄生防病、治病强身。

②气功治病:常见病证──哮喘、心病、肺结核、高血压、肿瘤、溃疡病、神经衰弱。

康复期──恢复元气、增强体质、巩固疗效、养生长寿。

气功的种类

总的分为两大类:动功和静功

①动功

特点:外动内静,动中求静,以导引运动、保健气功为主。

练功时必须做肢体运动,以调身为主,即所谓“外练筋骨皮”,亦叫外功。如拍打功。

②静功

特点:外静内动、静中有动,以存想吐纳为主,练功时不做肢体运动,及“内练一口气”也叫“内功”。常见的内功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站桩功等。

从和效果上分:四种类型

①静养功:以静养精气为主

特点:是运用调息和调心帮助凝神聚气,使心静神宁,真气内养。如内养功、松静功等,运用低代谢产生高效能。

②体型:以动练筋骨为主

特点:通经活络、强健筋骨

如:强壮功是把儒、道、佛三家用于呼吸养生的练功方法整理而成的一种,侧重于调心。

③型:以外动求内静

特点:导引气血、扶正祛邪。如沐浴功,摩腹功、保健功等。

④自发型

特点:内气运行、运动筋骨、壮骨强身。如自发五禽戏功、鹤翔桩、发动功。

练功三要素

练功三要素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技能,首先要掌握练功三要素,即意念(调心)、呼吸(调息)、姿势(调身),这三要素是练好气功的要领。

调身

调整练功的姿势,其目的是帮助入静,自然的、放松的姿态和动作是练好气功的先决条件,全身骨骼肌肉放松,姿势自然舒适,能增强机体内功能,可调整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分配,所以练功时要保持一定的姿势,而不同的对练功的姿势亦有不同的要求。

调身的要求:宽衣解带、舒适自然。分为行、站、坐、卧四种类型,常用的为坐、卧、站式。

坐式:分为平坐式(方凳)、靠坐式(椅子)、散坐式(地上)、盘坐式等。

一般选择高低(坐下后脚要落地,膝与椅平)宽平适宜的木椅或凳,身体端正,臀部放平,躯干与两腿垂直,稳坐于凳上,头略向前低,两腿分开,两足距离与两肩的宽度相等。两膝弯曲呈90°,足底着地,两关节自然弯曲放松,两手掌心向下,放于两大腿上,两目轻闭,微露一线之光,眼观鼻尖部,意守丹田,耳如不闻,口自然闭合,以鼻呼吸。

卧式:有仰卧式和侧卧式两种

①仰卧式:人体取仰卧位,头颈部端正地枕于枕上,枕头高矮适宜,肩下垫高10cm的棉垫,使头部与上身成坡形高度,保持呼吸通畅,全身肌肉放松,两腿自然平伸并拢,两足尖向上,两上肢自然伸直,平放于两腿的外侧面,耳、目、口、鼻与坐式同。

②侧卧式:练功者取侧卧位(两侧均可,但以右侧为佳),头略向前倾,平稳地枕于枕上,枕头高低要适宜,上面的手臂掌心向下放于髋关节部位;下面的手臂平放于枕上,掌面向上,手的距离距头约6cm远,腰略向前曲,下面的腿自然伸直微弯曲,以舒适为度,上面的腿弯曲120°,放于下面的腿上。眼、耳、口、鼻同上。

站式:有自然式、三园式、下按式之分。

一般可选择空气新鲜,安静的地方,取立正姿势。头要正直,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膝微曲,两手臂微弯曲放于小腹前,掌心向下或向里;或放在胸部如抱球状,两手距离约3cm,以舒适自然不用力为度。

行式:行走时胳膊前后摆动,前摩腹,后捶腰,并配合呼吸的一种方法。有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法。

调整姿势是气功锻炼的步,姿势不正确会直接影响练功的效果,故前人指出:“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顺则气散乱”。强调姿势的重要性,初学者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调息

调息是自觉地调整控制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调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心,“息调则心定,心定则息越调”,乃心息相依也。调整呼吸是通向入静状态的桥梁,大多数气功都是以调息入手,只有调息娴熟,才能达到应有的练功深度,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古人有“呼吸分明了却仙”的说法。

调整呼吸与思想入静密切相关,柔和而匀长的呼吸,有助于精神的放松和宁静,而用意识调整呼吸的过程,就是使思念、意想单一化,排除杂念而入静的过程。调息的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随着练功深度的增加,逐步做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初练时要求自然,不要强求细、静、匀、长,而是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此外要选择空气新鲜、干湿冷暖适度的环境,鼻吸口呼或鼻吸鼻呼皆可。鼻塞不通者,可用两手拇指鱼际相对搓热,轻擦鼻两侧直至发热通气;或以拇食二指按揉迎香穴,如仍不通,也可用口呼口吸法,但口不可开大,只开启一小缝。

最后修改时间:
特斯拉的优势 特斯拉的优势分析
上一篇
京东me电脑版下载_京东电脑客户端下载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