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行书是什么
1、7、《快雪时晴帖》天下行书《兰亭序》
中秋帖原文及译文_王献之中秋帖及释文
中秋帖原文及译文_王献之中秋帖及释文
中秋帖原文及译文_王献之中秋帖及释文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2、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博物院。
3、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4、第四行书——《伯远帖》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代表作,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全文共32行,234字,也是天下三大行书之一。《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故宫博物院。
5、第五行书——扩展资料:《韭花帖》
《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 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兰亭序》真伪这迷
1965年5月22日起,《》连载了郭沫若写的长文《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的真伪》,他推断当时还没有成熟的楷书、行草,并经多方考证,认为《兰亭序》后半部分有悲观论调,不符合当时的思想,从而确认《兰亭序》既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王羲之的笔迹,而是王羲之第七代孙永兴寺和尚智永所“依托”,即冒名王羲之的伪作。
兰亭集序是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唐代颜真卿所书《 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 天下第二行书”。
天下第四行书为王珣真迹《伯远帖》的年代仅次于陆机的《平复帖》,堪称无上至宝,其书体为成熟的行草,运笔自然,各字是分立的,古逸洒脱,确实是晋人特有的风神,堪与二王争辉,也是乾隆的三希之一。
拓展资料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 行楷和 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 楷书、 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 弥补楷书的 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 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 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 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 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 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 《祭侄稿》
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 《黄州寒食帖》
天下第四行书 王珣 《伯远帖》
天下第五行书 杨凝式 《韭花帖》
天下第六行书 柳公权 《蒙诏帖》
天下第八行书 米芾 《蜀素帖》
天下第九行书 黄庭坚 《松风阁诗帖》
天下第十行书 李建中 《土母帖》
王羲之的《兰亭序》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天下行书
《中秋帖》是谁的书法作品?
《草书诗请点击输入描帖》是明代书法家祝允明的草书作品,其主要内容是曹植《乐府》四首,天下行书指的是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东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祭侄季明文稿》、《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后被誉为明代奇才草书绝品,也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什么书法家写过什么牌帖(例如:柳公权的牌帖《玄秘塔》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辞,被罢,以授徒、吟咏终老。欧阳询——九成宫
苏轼的《 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 天下第三行书”。颜真卿——多宝塔
柳公权——玄秘塔
这是楷书最有代表的碑帖《兰亭集序》东晋书法家、“书圣”王羲之所书,是王羲之以文会友时写出的,全文28行、324字,《兰亭集序》也被誉为“天下行书”,在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请采纳
柳公权-神策军碑 欧阳询-皇甫诞碑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 赵孟頫-胆巴碑
十大书法名作 经典书法作品有哪些
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1、《兰亭集序》
兰《快雪时晴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全文共4行28字,主要内容是表达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的心情向亲友问好。而《快雪时晴帖》也被誉为“二十八骊珠”,与《中秋帖》、《伯远帖》合称为“三希”。亭序《仲尼梦奠帖》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全文共七十八字,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也被列为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作者是苏轼,全文17行,共129字,是是苏轼被贬黄州所写,在后世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6、《蜀素帖》
8、《中秋帖》
9、《伯远帖》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的行书作品,《伯远帖》的主要内容是写给亲友伯远的信件,是行书早期的之作,目前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10、《草书诗帖》
《中秋贴》是谁写的?
5、《黄明朝 祝允明,代表作《滕王阁序并诗》;州寒食东晋王羲之的《中秋帖》原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帖》跪求“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的原文及出处,原作者究竟是厉鄂还是李白?急!谢谢各位
在唐之后,再没有人见过《兰亭序》的真迹,这也使人相信《兰亭序》随葬乾陵的说法。总之,围绕《兰亭序》真迹的下落问《中秋帖》用墨浓重,转笔圆转外拓,起笔或藏锋或侧锋,提按自然,整幅字的笔画偏于丰肥,但又有个别瘦劲的连笔和字做补充,显得疏密得当、粗细变化。其用笔婉转流动,一气呵成,有“一笔书”之妙。而且《中秋帖》在草书中穿插了行楷,有快有慢,运笔有疾有缓,富有节奏感。题,成为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一个历史文化之谜。注释:5清代文学家厉鹗赠友人联。厉鹗,字太鸿,钱塘人,有《宋诗纪事》。
《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草书作品,原文为5行32字,现只有3行22字。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这是清代文学家厉鹗赠友人的一副对联。
我国的行书大家有哪些?
东晋王羲《蜀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作品,有八首各体诗组成,内容多为游记或送行之诗,被后人誉为“中华美帖”、“天下第八行书”。之的《中秋帖》原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王羲之《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兰亭序》。 王献之的《姑比日帖》 颜真卿《祭侄稿》 苏轼的《寒食帖》王玽的《怕远帖》杨凝式《韭花帖》柳公权《蒙诏帖》米芾《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赵孟頫《千字文》
王羲之的行书,在他本人各体之中也应排在首位。王献之亦极擅行书,其行草代表作有《中秋帖》、《鸭头九帖》、《新妇地黄汤帖》等。《中秋帖》是“三希之一”。《鸭头九帖》也是王献之行书墨迹中的佼佼者。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尤喜行书,这在行书史上是一大飞跃;也为行书开辟了新的领域。盛唐时,出现了一位书法大家,他将二王行书又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就是李北海。唐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不仅楷书艺术博大精深,而且在行书上也有极高的成就。他的行书雄健刚强、气势磅礴,不追求雕琢之气,而渗透他那刚正的性格、豪放炽热的情感。
名人书法作品
《自叙帖》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草书作品,全文主要描述作者的生平,一直都是草书领域的热门法帖,而且也被誉为“天下草书”,在书法领域的影响深远。1、《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是早期行书的之作,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西晋 索靖,代表作《出师颂》(章草);2、《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草书代表作,原文5行,32字,后被割去两行,现仅存3行,22字,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唐朝 怀素,代表作《自序帖》;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草书杰作,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今藏辽宁省博物馆。
5、《蜀素帖》北宋书法家米芾作品,创作于元祐三年(1088年),是米芾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内容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
6、《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帖》,北宋文学家苏轼作品,全文17行,共129字,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为其代表作,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现藏于博物院。
7、《自叙帖》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草书作品,是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赠诗的作品,被誉为“天下草书”,现收藏于博物院。
9、《仲尼梦奠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作品,共78字,文字叙孔子梦奠之事,代表了欧阳询行书成就的顶峰,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10、《兰亭集序》东晋书法家、“书圣”王羲之所书,写于公元353年(东晋永和九年),写的是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之事,全文28行、324字,被誉为“天下行书”,在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