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名言)

莫娜号 1

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有感

昨晚读完他的《人生的智慧》,比较好理解的一本书,整本读下来,我个人觉得是在讨论人的幸福感问题。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名言)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名言)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名言)


叔本华认为,人的命运的根本异大体在于人的自身,也就是本性,第二是人所拥有的东西,也就是财产和占有的东西,就是人向外界所展现的样子,也就是名誉权位等等。他认为一个人是否李连江译《人生智慧箴言》。这个译本是得到了德国叔本华协会支持的。幸福取决于内在素质,也就是人的自身,外在环境只能发挥间接作用, 一个人是不是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和个性如何。

对于物质和财富,远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带来的幸福感要重要,要持久。比如一个健康的乞丐,他的幸福感一定不会比疾病缠身的国王要低。 物质和财富往往代表着欲望,欲望和满足感都是无底洞,是永远没办法得到满足的。一个永远只会追求外在事物的人,他的幸福感其实很低的 ,因为一个欲望得到了满足,他还会有无数个,这种人的特征就是闲下来充满了空虚和无聊,即使他拥有足够的财富,但是他的精神财富十分匮乏,所以每一秒的闲暇时间,对于这种人来说都是折磨,幸福感自然要低于常人。为了躲避现实中的无聊情绪,他们不断追求现实中的物质,来弥补空虚的心灵。

一个人只有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避免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徘徊。

影响人的幸福和快乐,除了过于追求物质和财富,其次就是名誉和权位,虚荣和骄傲。

精神富有才是真的富有,没有精神需求就没有精神幸叔本华所说的孤独,应该是一种享受,一种经过利弊权衡后的理性的选择。为什么我要逃离人群,选择孤独?是因为交际无法给我想要的,所以我才远离交际;是因为孤独能给我带来好处,所以我才选择孤独。换句话讲,“我”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孤独,“我”不过是找到了一种最适合我生活的方式,而世人刚好把它命名为“孤独”罢了。——若你因孤独而痛苦,那你还是不要鼓吹自己喜欢孤独罢!这种姿态实在太过恶心,比之青少年的叛逆,还少了一分可爱。相反,对于一个乐于孤独的人来讲,他甚至不会总是感知到“孤独”的存在。因为,对他来说,那就是最自然的生活方式——试问你会每时每刻都提醒自己正在呼吸吗?福。

通过成本很低的方式获取快乐,得到的也只是质量非常低的快乐,然后这份快乐持续没有人否认,发挥感悟力带来的精神快乐,要比其他两种快乐更高等。前两种快乐同时也能被动物所拥有,甚至动物可以获得更多的此类快乐;的时效非常的短,它是没有核心的,是很空虚的快乐,它没有思想在里面,你的快乐应该是由你的精神世界建立起来的。

所有的真正有价值的快乐,它建构在我原来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是有能力的,是有意义的,我是能做出事情来的,并且有我所热爱追求的东西,所以我感觉到快乐,而不是我为了快乐而快乐。现在的人为什么活得不快乐,因为他觉得他活得不踏实,要让自己精神世界充实,才能感到踏实,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如何理解叔本华的这句话

第三种是发挥感悟力而获得的快乐,包括从观察、思考、感觉、鉴赏诗词等文艺作品、听音乐、学习、阅读、冥想、创造、研究哲学中获得的快乐。

这段话被人总结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多少“孤独”的人为之而振奋,并引用大叔的这句话为自己辩护,乃至以此证明自己比别人高出一筹。但是,这里面又有几个是真正的“孤独”呢?我只怕,不少人口口声声,乃至带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所宣称的孤独,不过是不会交际、害怕交际的托词罢了。他们本是渴望融入别人的圈子,而实际却又融不进别人的圈子,于是像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像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躲到“孤独”的角落去了。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的原话:大致而言,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他们的这种孤独不是“选择”,而是“逃避”,是“不得已”,是“无可奈何”。

那么什么是庸俗呢?这里的庸俗,指的是在人群中丧失自我,而进行一些无意义的活动。比如参加人多而杂的聚会:除了打牌、互相恭维、说俏皮话,就再也找不到其他更有意义的事干了。 叔本华说:“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有可能完全地成为他自己,而当他投身于人际交往时,他都将或多或少地失去部分的自我。”当你失去的那些自我都在干些无意义的事,这时你就庸俗了,你就和那些只会娱乐享受,以此来获得意欲的的人一样,既无法提高自我,也无法为这个世界作出半点贡献,乃至还因君不见,这世间既孤独又庸俗之人,比比皆是。此扰乱了心境,你就成了生活的傀儡。对于一个能够且愿意进行精神活动的人来说,你“排遣了别人的无聊,却没有得到半点好处”。

而与人交往,不一定就是庸俗。叔本华本身并不排斥聚会,比如他就很赞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的小型聚会。他也不排斥娱乐活动,但是,这里的娱乐活动更偏向于创造与精神方面的活动,比如写作、读书以及和朋友进行哲学方面的辩论等等。

所以,真的是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吗?不一定。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的度过一生,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应该看他拥有多少高兴的事,而应该看他,是否正为一些小事而烦恼着 ,只有幸福的人,才会把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挂在心上。

世界是我的意志 ,一种盲目冲动的力量,一种不断产生欲求的力量,一种欲求满足了,又有新的欲求生生不息。所以,生命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

在痛苦面前,人人平等。在世界舞台上我们不过是个可怜的演员,对自己的命运充满了焦读过两三本叔本华的作品,对他的哲学思想十分敬佩和喜爱,每一次的阅读,都受益匪浅。虑。

人生的幸福叔本华在这本书里讨论了人生,幸福等等话题。我很认同,他重精神世界,但不是像庄子一样,简直要成仙了,什么都不在意。如果说让我总结,我真的没法总结,因为叔本华本身就写的凝练,我认为整本书没有多余的字,每一段都值得看。强烈,仔细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个性,财富或命运通常只是意味着我们有什么,或是别人以为我们有什么。

生活就像是钟摆一般,在这两段之间激烈或温和的来回摇摆 ,要么痛苦,要么无聊 ,反正总有一项逃不掉。

读《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韦启昌译《人生的智慧》在叔本华哲学爱好者圈子里的很好,但这个人自身的美好品性和素质,例如高尚的品格,精明的头脑,乐观的心境,愉悦的精神,健壮的体格都是幸福的首要因素。译本有一些的错误,甚至连书名也译错了。

看书之前,完全不知道叔本华的思想是什么,仅仅从读完这一本书写感受。选了两本译本,所幸,首先看的是庄知蓓译本,读来流畅自如,通俗易懂。而另一本是掌阅旗下不知谁译的,简直不知所云,还掺杂文言文,我完全觉得他是在炫技,不是在理解叔本华,传达叔本华。我想说看国外书,选好译本很重要!

而那些经历的大灾难的人,是无暇顾及这些小事的,也因此在失去幸福以后,人们才发现它们曾经真的存在过。

从全书来看,叔本华重视精神轻物质世界,这是一定的。这本书是我最近看的所有书中除了庄子,心灵震撼最多的一本书。可以说,一见如故,看完回味无穷,看完的当下就知道自己一定会再回来看第二遍的一本书。

看这样的书是一种享受,叔本华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我隐约知道自己喜欢看哪一种风格的书了,就是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的这种。

像《情人》完全跟我的脑回路不匹配,所以读了三分之一都云山雾罩。而这一本,章就被吸引,读下去简直就是如履平地,酣畅淋漓。我读前一章刚有一个疑问,下一章便得到他的解释。果然,我还是理性思维。

摘抄几段感受一下:

闲暇是生命的花朵甚至是果实,它使人有了面对自己的机会,所以内心充实的人才能真正地充分利用闲暇。

我太同意了,一个人要过的幸福一定要有闲暇,没有也应该自己创造出来,大多数忙忙碌碌的人都没有认真思考过,瞎忙。在这个普遍认为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是多么的悲哀,拿时间跟金钱比,这个认识本身就是看低了时间,时间可比金钱贵重的多的多!!!

叔本华归类的三种快乐:

种是发挥新陈代谢能力而获得的快乐,来源包括饮食、消化、休息和睡觉。在世界的各处,这种快乐都具有典型性,几乎人人都要得到这种快乐。

第二种是发挥体力而获得的快乐,包括从散步、跑步、摔跤、跳舞、击剑、骑马以及从事其他各种体育运动中得到的快乐,有时甚至包括在军中格斗和中消耗体力。

前两种快乐,一种是本能,吃喝拉撒睡的快乐。确实,吃个好吃的,喝个酒,是快乐的一种方式。睡个饱觉,整个人会神清气爽,这是一种基础快乐。

但是现如今很多人连这最基础的快乐也不知道珍惜呢,这个熬夜是日常的时代,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有人说熬夜打游戏能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啊,呵呵呵~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拿年轻的资本透支生命,将来一定会有还债的时候。写完这一篇,午夜12点,我也是在透支啊~

第二种,健身、跑步为例,让人分泌多巴胺是更快乐的,那猎豹会不会分泌?是不是更快乐?哈哈哈,

“只有感悟力带来的快乐是人类所的,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我们的精神力是发挥感悟力呈现出来的种种状态,所以说丰富的感悟力能让我们获得与精神力相关的快乐,这就是所谓的理智的快乐。”

我信,精神快乐更持久更深刻,那是一种漫溢的快乐,不是像放烟花灿烂夺目然后仅一瞬。

简单一点说,种,本能快乐,人人都有,不需要付出什么,也是最基础的快乐。

第二种,体力快乐,需要一定的付出,一定的自律得来。

所以,本能快乐要保持,人人都有但有可能不珍惜,因为太普遍了,还是想对自己说,不要打碎了这个天赐的快乐。

体力快乐,需要坚持,让自己动起来,哪怕跑个步,跳个舞都需要自律。

脑力快乐,需要寻找,我认为这个并不容易找到,是让人有自己喜爱的精神生活,一个爱好,一个兴趣点。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有自己的嗜好,这太幸运了。有些人比如我,一直以来没什么爱好,三十岁还活得懵懵懂懂。现在我有了,读书写字,乐在其中。

记得自己高中、大学时候是挺喜欢历史的,但没选择,因为父母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在潜意识里已经把学理科当成我的路。选择的时候也就顺理成章的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出走半生发现自己走岔了道路。所幸,现在也不晚~

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哪个版本的译本最准确?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从世俗的第三种,脑力快乐。区别于人和动物的高级快乐。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此书的德文原名是Aphorien zur Lebensweisheit,Aphorien是箴言,zu相当于英语的to,Lebensweisheit是人生智慧,整个书名直译为汉语就是《通往人生智慧的箴言》,显然李连江的译法更准确。

叔本华还认为,人生总是在痛苦和无聊两者之间徘徊,生活的和不顺会让人痛苦,而太过惬意和安逸,又使人无聊,也就是说一个人离痛苦越近,就离无聊越远,离无聊越近则离痛苦就越远。看到这一观点,我就大概能知道为什么有人评价叔本华的哲学是悲观的,但我又蛮认同的,很真实。

介绍

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

最后修改时间:
厉害了!我的国 厉害了我的国作文
上一篇
如何做到乐学 如何做到乐学善学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