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和施耐庵是不是一个人?
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不是,他们一个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一个是《水浒传的作者》。
罗贯中的资料_罗贯中的资料20字
罗贯中的资料_罗贯中的资料20字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1296~1370)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关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其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施耐庵-庵耐施-安刺史-安黥史,罗贯中-中贯罗-录,吴承恩-恩承吴-厄城屋,曹雪芹-朝鲜金。
不是吧,他们好像是师徒关系
罗贯中和施耐庵谁是谁的老师?
第二种说法,以施耐庵、罗贯中为共同的作者,有一定的道理。但缺憾在于,它没有交代清楚他们是什么样的合作关系:二人之中,谁为主,谁为次?依照常理来判断,不可能恰好是50%对50%,没有那么的凑巧。施耐庵(约1296~1370),罗贯中(约1330—约1400)。
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所以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
罗贯中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三)施耐庵撰 见于《水浒传》雄飞馆刊本、贯华堂刊本为题号,以及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徐树丕《识小录》、周晖《金陵琐事》、钱希言《戏瑕》、刘仕义《玩易轩新知录》、曹玉珂《过梁山记》、王士祯《居易录》、金埴《巾箱说》、梁玉绳《瞥记》、焦循《剧说》、李超琼《柜轩笔记》等书的记载。罗贯中,生于约1330年,卒于约1400年,元末明初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东平(今属山东)人,也有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罗贯中撰有长篇《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传》和杂剧剧本《风云会》等。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从狭义上说,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从广义上说,《水浒传》是施耐庵、罗贯中二人合作的产品。罗贯中小的时候,父亲经常给他讲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什么秦始皇统一天下,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讲得最多的是三国里的英雄关羽、赵云、张飞、诸葛亮。这些人物从小就在罗贯中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大后,罗贯中离开家乡,他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去增长知识和阅历。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听到许多三国时期的故事,而且大家说的都不一样,这使罗贯中非常糊涂。他找来一本陈寿写的《三国志》,耐心地读起来,从中他了解到三国人物的实际情况。但民间有关三国的传说却是十分精彩。罗贯中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决定写一部关于三国故事的书。
罗贯中拜访了许多文学家和诗人,向他们请教有关三国的一些问题。他还收集整理了大量民间传说和故事,这些都为他以后写《三国演义》打下了基础。罗贯中还特别注意向老人们请教。老人们生活阅历丰富,知道的传说故事自然比其他人多,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从一位老人那里听来的。
经过3年的搜集整理,罗贯中已经拥有很多资料了。他决定开始写《三国演义》,但他又开始发愁了,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写。他采用一种前人没有用过的“章回体”方式来进行写作。《三国演义》是我国部章回体,开了章回体的先河。
历经数十载,我国伟大的文学巨著《三国演义》终于完成了。罗贯中尊重历史但又不完全拘泥于历史,他大胆地进行取舍和编排史实,虚拟和夸张了情节与人物。《三国演义》描写了自黄巾直到西晋统一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故事,集中描写了魏、蜀、吴三国政权之间军事、、外交上的矛盾与斗争。它揭露了的黑暗,控诉了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动乱年代生活的灾难与痛苦。
《三国演义》的结构、构思宏伟严密,情节曲折变化而又脉络分明。它既以人物为中心,又描写出双方的战术战略,书中一些场面,如“三英战吕布”、“赵云七进七出”、“赤壁大战”、“火烧连营”等场面让人感到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书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狡猾奸诈的曹、鲁莽的张飞、重义气的关羽、少年老成的周瑜等都栩栩如生,至今他们的形象还生动地留在人们心中。
罗贯中用他毕生的精力,给世人留下一部伟大的著作《三国演义》。他的名字将永远随着这部巨著流传千古。
三国演义作者是谁 罗贯中的资料
1、三国演义作者是谁?《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罗贯中的资料: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2、。罗贯中是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3、《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篇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4、大家都说三国演义是讲人性讲的的一本书,我也非常赞同,首先我们想到诸葛亮,因为诸葛亮聪明而且忠诚,生活中我们最喜欢的是这样的人,刘备,张飞,关羽最讲义气,我们交朋友最喜欢讲义气的,由其关公像征了正义,民间有很多关于关公扶正祛邪的神话传说,自古以来人们非常敬畏关公。三国中我后来发现我非常欣赏的是郭嘉,郭嘉论十胜十败奠定了曹治理天下的才能,都说曹奸诈,后来我们也知道曹得民爱民拥民的政策,曹举世无双才华,我也非常敬重曹,从曹身上学到很多理政的知识,总之三国人物,大多是才华横溢,人性的光辉显著,各有各特点。我也是非常喜欢三国电视剧拍的很到位。
5、次读三国演义是在高中,少年热血当然主要关注点在武将的武力与兵器,什么方天画戟、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武力值的排名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最被广泛接受的还是毛批三国里的版本:
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楮、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
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
神枪张绣与文颜(张绣、文丑、颜良),
虽勇无奈命太悲。
是真名!但据资料记载:《三国演义》的作者有两个人,1.罗贯中;2.施耐庵三国二十四名将
个人还是喜欢赵云,特别是玩了许多三国游戏,比如《三国群英传》《三国志》等,感觉有赵云就稳了,一枪在手,天下我有”当年真是傻呵呵的很上瘾,特别遗憾为什么三国演义中没有安排赵云和吕布单挑!
后来再读《三国演义》反倒关注文官,毕竟手无缚鸡之力的他们往往能力挽狂澜,诸葛亮、郭嘉、司马懿……他们的排名其实不那么引人注目,但游戏中也有:
1.诸葛亮,智力:100
2.郭嘉,智力:98
3.庞统,智力:97
5.司马懿,智力:96
6.周瑜,智力:96
7.荀彧,智力:95
9.荀攸,智力:94
10.,智力:94
现在看三国但是淡然的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才是重头戏,彼此势力的争斗平衡,还有里面的小插曲,记得有一段讲刘备落难到一农户借宿,对方一听是仁义无双”的刘皇叔,竟然杀掉妻子,用老婆的肉去款待,让我唏嘘不已!我越来越喜欢曹这个枭雄”……4.贾诩,智力:97
三国故事丰富多彩,出场人物极多,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又都有很多故事,记得当年有个舍友也读三国,我俩讲了半个通宵还意犹未尽,互称知己,可现在也很久不联系了,真可谓久分必合,久合必分”,人生常态。
还是用那首脍炙人口《临江仙》来结束语,三国的精髓都在里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四大名著都是谁写的
《三国演义》罗贯中 元末明初
《水浒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传》施耐庵 元末明初
《西游记》吴承恩 明代
《红楼梦》曹雪芹 清代
《三国演义》
共一百二十回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元末明初,我国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的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气魄的章回体古典《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水浒传》
又名:忠义水浒传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
明高儒《百川书志》著录其所见本,前署“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认为是施耐庵所作,王圻《续文献通考》认为是罗贯中所作。
水浒传介绍:作者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全书以描写农民为主要题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矛盾。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版本:水浒传在流传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本子。现在所见的,主要有100回本、120回本和70回本。100回本在“招安”后,有“征辽”和方腊等情节;120回本又插增了田虎、王庆的情节。后金圣叹将此书删改,去掉了招安及以后的事,称为70回(实为71回)。
苏州城阊门外,怀胥桥北施家巷有一户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之一施之常的后裔。这一支传到施耐庵的父亲已是十四世。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施家添了一个男丁。一位老秀才给婴儿起了个名字,叫彦端,意思是这孩子长大了,定是位行为端正的才子。这个襁褓中的彦端,就是后来写出千古名著《水浒》的施耐庵。施耐庵7岁时,家里贫穷,无法上学。但他聪明好学,经常借书看,请邻居教,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诗》、《礼》等许多书。13岁时,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对答如流,下笔琳琅。一次,邻居老人病故,约请在浒墅关教私塾的季秀才来写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时赶到,别人就提议让彦端试试。耐庵少年气盛,欲显其才,也不推让,走过来一挥而就。后来,季秀才看了这篇兼有稚气和才气的祭文,称赞不已。主动提出,带施耐庵到浒墅关去读书,并且不收学费。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浒墅关读书,十分刻苦,他不仅熟读诸子百家,而且各种书都去浏览。当时刊行的《大宋宣和遗事》,讲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杨志卖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兴趣,他常常在课余阅读。还同小伙伴们一起舞刀弄棒,练习武艺。那时,苏州城里经常说唱些如《石头孙立》、《青面兽》、《》、《武行者》、《同乐院燕青搏鱼》、《李逵负荆》等话本和杂剧,施耐庵有时也去消遣,对这些“仗义英雄”、“擎天好汉”流露出敬佩之情。
《西游记》
作者:(明)吴承恩
共一百回
西游记介绍: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红楼梦》
原名:石头记
作者:(清)曹雪芹
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由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由高鹗所作。曹作八十回在撰写、修改过程中就以抄本的方式流传。乾隆五十年(17年),程伟元将前八十回及后四十回续稿以活字排印,从此一百二十回本流行。但前八十回的文字曾又改动。
红楼梦介绍:红楼梦写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代,内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国府和宁国府由盛到衰的全过程。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尤三姐等个性鲜明的人物。本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曹雪芹,清代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古典创作推向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古典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四大名著之【水浒传】
施耐庵(1296年-1370年)家。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代,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四大名著之【西游记】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
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为二说:一、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二、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
至於红楼梦本身则在章中说:这个故事真正作者已不可考,是由曹雪芹传抄、批阅及增删数次而成。一般而言,认为曹雪芹是本书作者是比较主流的看法。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清代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高鹗(约1738年 - 约1815年),满族人,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祖籍辽宁铁岭,著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吴承恩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四大名著的每一本都有含义与它的内在意义,并且用了优美的文笔,是4个不同的时期,相当于是古文的代表作
《红楼梦》是一篇,写成于清中期,《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红楼梦》曾被评为文学成就的古典及章回的之作,被认为是“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长久以来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认同是清代的曹雪芹。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使用的写作方法是“真事隐,语存”脂砚斋的批语是:文笔细如牛毛。伏笔千里。
在《红楼梦》中,贾家原型是曹家。贾母原型是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妹。贾代善原型不一定是曹寅。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明朝(约1500~1582)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清朝(约1715~1763)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1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家施耐庵;《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罗贯中;《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家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是清代家曹雪芹。330~1440)
《红楼梦》:(清)曹雪芹著前八十回,高鹗续后四十回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水浒》:(明)施耐庵
《西游记
》:(明)吴承恩
西游记--吴承恩(约1500-1582)---明
红楼梦--曹雪芹(约1715~1763)---清
水浒--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作者前八十回曹雪芹,后四十回高鹗)。
《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
《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
《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徒弟吗?
《 西游记》是吴承恩写的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徒弟。
关于施耐庵与罗贯中是师徒关系的说法,最早是来源于《兴化县续志》的《施耐庵墓志铭》一文。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徒弟,而且参与过《水浒传》创作,为施耐庵校对文字。
施耐庵生于1296年,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曾在钱塘(今杭州)做过几年官;罗贯中生于1330年,14岁辍学随父亲在苏杭一带做生以种说法而论,它恐怕是最不可靠的。我们知道,罗贯中是《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在这一点上,并不存在争议。而《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在语言形式上完全不用。前者用的是浅近的文言。后者却出之以通俗的白话。说它们出于同一作者的笔下,实在很难获得人们的首肯。意,在杭州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者的杂剧作家,受其影响开始写作。
从年龄上看,施耐庵比罗贯中大30多岁,成名也比较早,罗贯中在苏杭一带做生意、学习时,仰慕施耐庵,拜为师傅完全有可能。
罗贯中曾自号“湖海散人”,就有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说明罗贯中年轻时并不在意功名。
从罗贯中加入张士诚的时间和方式来看,很可能是年界60岁的施耐庵向张士诚了26岁的青年才俊罗贯中担任幕僚,因而他们是师徒关系完全合乎情理。
纪连海在《百家讲坛》中也认同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生关系这一说法。
扩展资料罗贯中曾帮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还曾建议张士诚缓称王,但是不被采纳,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回到了杭州写《三国志通俗演义》。
据史料,施耐庵于1370年74岁时逝世(即明朝建立三年),罗贯中当时刚好40岁,而罗贯中写《三国志通俗演义》时已五十多岁,也就是施耐庵10多年了。
罗贯中为了纪念师傅施耐庵,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才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成书。罗贯中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还继续创作其他历史演义系列作品。
也许因为罗贯中除了写《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写了《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多部。
他的艺术造诣,对历史资料的谙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更为深刻,在加工、增补《水浒传》时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对后面章节和结局的处理与施耐庵有较大区别,才被后人误以为罗贯中才是《水浒传》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耐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贯中
罗贯中是现代,还是古代的
古代的合作写的#24。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罗贯中是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三国演义》算上家喻户晓。可是,对于他的生平,人们所知甚少。他是哪里人,600年来众说不一。明清以来,对罗贯中的籍贯主要归有五种说法。 (一)《西湖游览志馀》云:钱塘罗贯中本者,南朝时人,编撰数十种。 (二)《续文献通志》云:《水浒》罗贯中箸。字贯中,杭州人。 (三)《七修类稿》云:《三国》、《宋江》二书乃杭州罗本贯中所编。 ’ (四)《三国志传》万历本署,东原罗道本编次。 (五)《三遂平妖传》署:东原罗贯中编撰。 (六)《水浒志传评林》署:中原贯中罗道本名卿父编辑。 (七)《水浒传》署:中原罗贯中编辑。 (八)《说唐全传》旧本署:庐陵罗本撰。 (九)《因树屋书影》云:《水浒传》相传为洪武初越人罗贯中作。 (十)《续录簿》云: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 以上列举罗贯中籍贯问题十种书有记载,规类有五种说:杭州、庐陵、中原、东原、太原。经过几百年的学术研究探索,近些年来已经逐步趋于一致,认定罗贯中的籍贯就是东平罗庄。末明初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篇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中的作者罗贯中是真名还是笔名?要有证据!
参考资料来源: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家、戏曲家,是章回的鼻祖。罗贯中原名“罗才本”,后略名为“罗本”,字“贯中”。
哪一种说法最可靠或比较可靠呢?据说他笔名是施耐庵(倒过来就是“俺乃是”~~)
现代作家在书上有笔名时会在首页作者介绍中介绍原名。而三国演义书中介绍罗贯中,字某某。完全符合古代人名规律,例如赵云赵子龙。所以本名无疑
因为罗贯中再写《三国演义》时,施耐庵有时帮助他写,所以,一般是古文的时候,书上都写了两个作者。在施耐庵写《水浒传》的时候,罗贯中那时是他的徒弟,也帮助他写过《水浒传》,还是罗贯中把名字改为《水浒传》的呢!如果你不信,你可以去看书!
没问过他哦,证据也是根据史料的,史料是真是?这个问题高深!
不会哟!罗贯中是笔名!~?????没听说过!
这事只能问一下罗哥吧?
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作者分别是谁
三国演义介绍:根据陈寿《三国志》,以及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一些民间传说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又做了一些修改,成为现在通行的120回本。1、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元末明初家。
罗贯中1330至1400字贯中号湖南散人。元末明初作家太原人,他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故事,把魏国,蜀国,吴国三个的兴亡写成长篇历史。2、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3、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明代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提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学者吴玉搢。
4、曹雪芹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 ),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曹顒之子。
扩展资料:
作品:
古典长篇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大名著是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四部巨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四大名著继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在浩瀚如烟的古典领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其伟岸身姿始终不被湮灭。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它们都代表了古典的,是悠悠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
研读四大名著,为我们提供了阅历传统人文、、、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在怡情悦性的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水浒传 作者通常的说法是罗贯中和施耐庵合作完成 元末明初
西游记 吴承恩 明代
红楼梦 曹雪芹和高鹗 清朝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红楼梦是曹雪芹,三水浒传是施耐庵,西游记是吴承恩。
《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
《水浒传》是施耐庵写的
西游记:吴承恩
红楼梦:前八十回曹雪芹,后面为高鹗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这些作者是: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三国演义的作者,不超过50字
8.陆逊,智力:951、作者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家。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第二种说法和第三种说法虽然有出现早和出现晚的别,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点:以施耐庵为作者或作者之一,它们实际上是相互支持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它们都是比较可靠的。》。
2、《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篇章回体历史演义,以描写东汉末年的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之间的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家归晋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场面。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本书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和人物性格与《三国志》基本相同,是在固定形象基础上,进行再发挥,这也是历史演义的套路。本书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罗贯中(1330-1400)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家,太原人。他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故事,把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写成长篇历史《三国演义》。书中塑造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典型人物,
罗贯中1330-1400,但因为他性格孤僻,原本早已失传,现在看到的是毛本三国。也就是毛纶,毛宗刚父子编的。
2019-08-31聊聊
罗贯中(1330-1400)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家,太原人。他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故事,把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写成长篇历史《三国演义》。书中塑造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典型人物。
三国演义作者(不超过70字)
《水浒传》到底是施耐庵写的?还是施耐庵与罗贯中一起写的?
是真名吧在清代和在年间,《水浒传》的版本是贯华堂刊本,即金圣叹评本(七十回本),它所题署的作者为施耐庵。而在中华成立之后、“”之前,《水浒传》的版本则是文学出版社的整理本,它所题署的作者仍然是施耐庵。同时,在许多文学史著作的论述中,也把《水浒传》的著作权归之于施耐庵一人。因此,长期以来,“《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这个看法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其实,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存在着多种说法,“施耐庵撰”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已。撇开那些荒诞不经的说法(例如,《水浒传》藜光堂刊本题“姚宗镇国藩父编”)不算,明、清两代,在《水浒传》版本上,在文人们的笔记和书目的记载中,主要的说法有如下三种:(一)罗贯中撰 见于郎瑛《七修类稿》、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王圻《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许自昌《樗斋漫录》、阮葵生《茶余客话》等书的记载,以及钱曾《也是国书目》的著录。
(二)施耐庵、罗贯中合撰 见于高儒《百川书志》的著录,《水浒传》“嘉靖本”(图书馆藏八回残本)、天都外臣序本、袁无涯刊本的题署,以及容与堂刊本的李卓吾序、映雪草堂刊本的五湖老人序、芥子园刊本大涤余人序的叙述。
先从文人的记载看。
种说法,首见于郎瑛(1487-1566)的《七修类稿》。而郎瑛乃明代嘉靖时人。第二种说法,首见于高儒的《百川书志》。高儒的生卒年不详,但《百川书志》卷首有高儒嘉靖十九年(1540)自序,可知他的和郎瑛同时,也是嘉靖时人。第三种说法,首见于胡应麟(1551-1602)的《少室山房笔丛》。而胡应麟乃万历时人。因此,从它们分别出现的时间上比较而言,种说法和第二种说法无疑要早于第三种说法。
再从《水浒传》版本的题署看。
种说法不见于现存的任何版本的题署,以第二种说法为题署的版本大多出现于明代这样说,是不是意味着种说法、第二种说法比较可靠,第三种说法最不可靠呢? 这倒不一定。的嘉靖、万历年间,第三种说法的两种版本则出现于明末的崇祯年间;因此,从时间上说,也同样是第三种说法要晚于种说法和第二种说法。
在清代,也有人(例如,《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的作者徐渭仁)坐实了施、罗二人的分工,把前七十回给予施耐庵,把后五十回给予罗贯中。这仅仅是一种凭空的猜测,而且出现的时间太晚:只有在《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流行之后,它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萌生。
要比较准确地理解他们的合作关系,目前的途径便是考察明代有关《水浒传》作者的题署 高儒《百川书志》:“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本”、天都外臣序本、袁无涯刊本:“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
所谓“的本”,是宋、元、明时代的常用语。即“真本”。“集撰”含有“撰写”之意。这表明,施耐庵是作者,是执笔人。所谓“纂修”,可解释为“‘编辑”,和“编次”是同样的意思。这等于说,罗贯中是编者,或整理者、加工者。
因此,,施耐庵的著作权应该得到毫不含糊的确认;第二,罗贯中参预了创作的过程,他是施耐庵的合作者,应该得到公正的对待。
两种说法都有,但是两人合写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是经过严格在清代和在年间,《水浒传》的版本是贯华堂刊本,即金圣叹评本(七十回本),它所题署的作者为施耐庵。而在中华成立之后、“”之前,《水浒传》的版本则是文学出版社的整理本,它所题署的作者仍然是施耐庵。同时,在许多文学史著作的论述中,也把《水浒传》的著作权归之于施耐庵一人。因此,长期以来,“《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这个看法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其实,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存在着多种说法,“施耐庵撰”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已。撇开那些荒诞不经的说法(例如,《水浒传》藜光堂刊本题“姚宗镇国藩父编”)不算,明、清两代,在《水浒传》版本上,在文人们的笔记和书目的记载中,主要的说法有如下三种:(一)罗贯中撰 见于郎瑛《七修类稿》、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王圻《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许自昌《樗斋漫录》、阮葵生《茶余客话》等书的记载,以及钱曾《也是国书目》的著录。
(二)施耐庵、罗贯中合撰 见于高儒《百川书志》的著录,《水浒传》“嘉靖本”(图书馆藏八回残本)、天都外臣序本、袁无涯刊本的题署,以及容与堂刊本的李卓吾序、映雪草堂刊本的五湖老人序、芥子园刊本大涤余人序的叙述。
(三)施耐庵撰 见于《水浒传》雄飞馆刊本、贯华堂刊本为题号,以及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徐树丕《识小录》、周晖《金陵琐事》、钱希言《戏瑕》、刘仕义《玩易轩新知录》、曹玉珂《过梁山记》、王士祯《居易录》、金埴《巾箱说》、梁玉绳《瞥记》、焦循《剧说》、李超琼《柜轩笔记》等书的记载。
先从文人的记载看。
种说法,首见于郎瑛(1487-1566)的《七修类稿》。而郎瑛乃明代嘉靖时人。第二种说法,首见于高儒的《百川书志》。高儒的生卒年不详,但《百川书志》卷首有高儒嘉靖十九年(1540)自序,可知他的和郎瑛同时,也是嘉靖时人。第三种说法,首见于胡应麟(1551-1602)的《少室山房笔丛》。而胡应麟乃万历时人。因此,从它们分别出现的时间上比较而言,种说法和第二种说法无疑要早于第三种说法。
再从《水浒传》版本的题署看。
种说法不见于现存的任何版本的题署,以第二种说法为题署的版本大多出现于明代的嘉靖、万历年间,第三种说法的两种版本则出现于明末的崇祯年间;因此,从时间上说,也同样是第三种说法要晚于种说法和第二种说法。
在清代,也有人(例如,《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的作者徐渭仁)坐实了施、罗二人的分工,把前七十回给予施耐庵,把后五十回给予罗贯中。这仅仅是一种凭空的猜测,而且出现的时间太晚:只有在《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流行之后,它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萌生。
要比较准确地理解他们的合作关系,目前的途径便是考察明代有关《水浒传》作者的题署 高儒《百川书志》:“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本”、天都外臣序本、袁无涯刊本:“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
所谓“的本”,是宋、元、明时代的常用语。即“真本”。“集撰”含有“撰写”之意。这表明,施耐庵是作者,是执笔人。所谓“纂修”,可解释为“‘编辑”,和“编次”是同样的意思。这等于说,罗贯中是编者,或整理者、加工者。
因此,,施耐庵的著作权应该得到毫不含糊的确认;第二,罗贯中参预了创作的过程,他是施耐庵的合作者,应该得到公正的对待。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从狭义上说,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从广义上说,《水浒传》是施耐庵、罗贯中二人合作的产品。考证以后的。
在清代和在年间,《水浒传》的版本是贯华堂刊本,即金圣叹评本(七十回本),它所题署的作者为施耐庵。而在中华成立之后、“”之前,《水浒传》的版本则是文学出版社的整理本,它所题署的作者仍然是施耐庵。同时,在许多文学史著作的论述中,也把《水浒传》的著作权归之于施耐庵一人。因此,长期以来,“《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这个看法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其实,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存在着多种说法,“施耐庵撰”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已。撇开那些荒诞不经的说法(例如,《水浒传》藜光堂刊本题“姚宗镇国藩父编”)不算,明、清两代,在《水浒传》版本上,在文人们的笔记和书目的记载中,主要的说法有如下三种:(一)罗贯中撰 见于郎瑛《七修类稿》、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王圻《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许自昌《樗斋漫录》、阮葵生《茶余客话》等书的记载,以及钱曾《也是国书目》的著录。
(二)施耐庵、罗贯中合撰 见于高儒《百川书志》的著录,《水浒传》“嘉靖本”(图书馆藏八回残本)、天都外臣序本、袁无涯刊本的题署,以及容与堂刊本的李卓吾序、映雪草堂刊本的五湖老人序、芥子园刊本大涤余人序的叙述。
(三)施耐庵撰 见于《水浒传》雄飞馆刊本、贯华堂刊本为题号,以及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徐树丕《识小录》、周晖《金陵琐事》、钱希言《戏瑕》、刘仕义《玩易轩新知录》、曹玉珂《过梁山记》、王士祯《居易录》、金埴《巾箱说》、梁玉绳《瞥记》、焦循《剧说》、李超琼《柜轩笔记》等书的记载。
先从文人的记载看。
种说法,首见于郎瑛(1487-1566)的《七修类稿》。而郎瑛乃明代嘉靖时人。第二种说法,首见于高儒的《百川书志》。高儒的生卒年不详,但《百川书志》卷首有高儒嘉靖十九年(1540)自序,可知他的和郎瑛同时,也是嘉靖时人。第三种说法,首见于胡应麟(1551-1602)的《少室山房笔丛》。而胡应麟乃万历时人。因此,从它们分别出现的时间上比较而言,种说法和第二种说法无疑要早于第三种说法。
再从《水浒传》版本的题署看。
种说法不见于现存的任何版本的题署,以第二种说法为题署的版本大多出现于明代的嘉靖、万历年间,第三种说法的两种版本则出现于明末的崇祯年间;因此,从时间上说,也同样是第三种说法要晚于种说法和第二种说法。
在清代,也有人(例如,《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的作者徐渭仁)坐实了施、罗二人的分工,把前七十回给予施耐庵,把后五十回给予罗贯中。这仅仅是一种凭空的猜测,而且出现的时间太晚:只有在《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流行之后,它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萌生。
要比较准确地理解他们的合作关系,目前的途径便是考察明代有关《水浒传》作者的题署 高儒《百川书志》:“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本”、天都外臣序本、袁无涯刊本:“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
所谓“的本”,是宋、元、明时代的常用语。即“真本”。“集撰”含有“撰写”之意。这表明,施耐庵是作者,是执笔人。所谓“纂修”,可解释为“‘编辑”,和“编次”是同样的意思。这等于说,罗贯中是编者,或整理者、加工者。
因此,,施耐庵的著作权应该得到毫不含糊的确认;第二,罗贯中参预了创作的过程,他是施耐庵的合作者,应该得到公正的对待。
一起写的,名著上都有作者,但一般情况下只说施耐庵
我的书是原著
上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写着
施耐庵集攥
罗贯中纂修
已经告诉你了
但信不信由你!!!
两种说法都有,但是两人合写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是经过严格考证以后的。
一起写的,名著上都有作者,但一般情况下只说施耐庵
前面是施耐庵写的,后面是罗贯中写的
据考究说,是合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