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气候特点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
4、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多个地理要素变化共同组成的。
地质作用是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的力量,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在空间上相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内力作用指由地球内部的能,主要是放射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地球内的化学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等。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是来自地表以外的作用,主要有流水,冰川,海浪,潮汐,生物,风力等等形式。
被风化的岩石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结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必修一部分(高一)
章行星地球
§1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级别:
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太阳稳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身条件:(1) 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所以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地球上有液态水(能形成海洋)。
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
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1)昼夜更替现象;(2)不同经度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线、晨昏线,标注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
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
7、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6月22日(节气: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9月23日(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12月22日(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8、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并判断出各点的日期
9、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越向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则全球昼夜等长。
(2)北半球夏至日昼长最长,冬至日昼长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昼长最长,夏至日昼长最短;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10、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4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2、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
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
4、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根本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大气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的热量越多,即保温作用越强。
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异→大气水平运动(风)。
在图中绘制出空气运动的方向、标注出地面气压的高、低。
§2气压带和风带
1、在图中标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带的风向。
2、气压带中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风带是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带,并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的。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是无论南北半球都是7月向北移,1月向南移。
4、北半球1月(冬季),大陆上形成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压;北半球7月(夏季),大陆上形成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
5、东亚地区由于海陆热力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以在形成冬季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现象。(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6、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主要分布
气候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分明,干季高温少雨,湿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3常见天气系统
1、图中1表示冷锋,2表示暖锋。其中冷锋在我国出现的频率较高。
2、锋面天气系统: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天气现象实例
冷锋
气温较高,
气温下降,
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冬季的寒潮
(大风降温)
春季的沙尘暴
气温较低,
气压较高,
气温上升,
气压下降,
天气转晴。
4、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气流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方向。
5、图中1形成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少雨,如我国夏季的伏旱、冬季的寒潮、秋季的秋高气爽等天气。2形成的天气特点是云雨天气,如我国夏秋季的台风现象。
§4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现代气候变化最主要的趋势是全球气候变暖。
2、在我国,气候变暖现象由空间上看,北方地区十分明显,由时间上看,冬季季节比较突出。
3、产生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人口的增长
4、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导致海平面上升;(2)改变水循环,产生洪涝、干旱等灾害;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及供需矛盾。 (3)有利于高纬,使其农业增产(生长期延长);不利于低纬,使其农业减产(洪涝与干旱加剧)。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其中储量的是冰川水,利用最多的是河流水。
2、
(1)图中1是蒸发,2是降水,它们组成了海上内循环循环;
(2)图中3是蒸发,4是降水,它们组成了陆地内循环(内陆循环)循环;
(3)图中5是蒸发,6是水汽输送,7是降水,8是地表径流,9是下渗,10是地下径流,它们组成了海陆间循环循环。
(4)能够更新和净化陆地水资源的是海陆间循环。人类在利用水循环过程中对地表径流的利用和影响。
3、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2)促进全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3)塑造地表形态;(4)对陆地水资源具有更新、净化的作用。
§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另外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也可以影响洋流的方向。
2、洋流的主要类型有寒流和暖流。
3、在图中绘制出洋流的方向。
4、图中的寒流包括5、7、10、11;暖流包括1、2、3、4、6、8、9。
5、洋流的影响:
(1)影响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2)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气候气候即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如沿海地区受寒流影响可能形成荒漠。
(3)对渔场的影响:太平洋中由于寒暖流3和7 的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由于上升流的影响在11处形成秘鲁渔场。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扩大污染范围;加快污染物的净化。
(5)对海洋交通运输的影响:顺流时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寒暖流交汇处易出现雾,可以干扰交通运输;另外洋流可能由高纬带来冰山,危害交通运输。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自然资源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属于其中的可再生资源。
2、影响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等,其中径流量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最重要的标准。
3、水资源的数量主要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水资源的质量主要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高低。
4、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可以影响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在科技落后时代,人类主要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科技发达时代,人类利用水资源的种类增多,利用方式多样化。例如地下水开采、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
6、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措施:(1)修建水库;(2)跨流域调水;(3)提高利用效率和重复利用率。(4)海水淡化;(5)合理开采地下水;(6)提高节水意识;(7)人工增雨;(8)减少污染浪费。其中属于开源措施的有(1)(2)(4)(5)(7),属于节流措施的有(3)(6)(8)。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地质作用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两种类型。由整个地质时期看,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居主导地位
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热能),它可以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力沉积能形成沙漠、黄土堆积等,如:撒哈拉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壳运动等基本形式。
3、地壳运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地壳运动,其按运动方向和性质又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两种形式。
4、水平运动常常形成褶皱山脉、断裂带、裂谷、海洋等;垂直运动常常形成地势起伏、海陆变迁等。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5、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能、重力能),它可以使地表
变得平坦;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等基本形式。
6、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地壳物质循环)。在图中填出相应名称。
§2山岳的形成
1、山岳的主要类型包括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2、褶皱的基本形态有背斜和向斜两种类型。其中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是背斜,其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岩层向下弯曲形成的是向斜,其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3、在内力作用影响下,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如果考虑到外力作用,背斜的顶部由于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山谷,而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力作用,不易发生侵蚀作用,从而形成山。世界的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科迪勒拉山脉等按其成因类型都属于褶皱山。背斜属于储油气构造;可修建隧道;向斜属于储水构造。
4、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而形成断层。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则形成地垒,容易形成断块山地,例如华山、庐山、泰山等即是如此形成;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则形成地堑,容易形成低地和谷地,例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等即是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它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地表形态,如山脉、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等,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此形成。
5、哥伦比亚高原、我国长白山主峰、日本富士山等都由于岩浆活动形成的。
6、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原因是:山岳地区地表崎岖不平,而山间盆地及河谷地势相对较平缓。
7、山岳地区的交通线长度较长,弯曲度比较大。原因是:山岳地区的交通线需要绕过各种障碍物。
8、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主要以公路为主,其次才是。原因是:山岳地区的交通建设成本比较高,难度比较大,而公路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
§3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地貌按照成因可分为侵蚀地貌、堆积地貌。
2、溯源侵蚀可以使河谷向河流源头方向伸展;下蚀可以使河谷加深,侧蚀可以使河谷加宽。
4、高原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其形态呈条带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主要原因是:这里气候温暖(海拔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5、山区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或山前的冲积扇,其形态呈条带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地表或地下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6、平原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三角洲或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其形态呈条带状状或团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密集,规模比较大。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内河与海洋交通便利。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异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如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产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
5、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相应改变。
§2自然地理环境的异性
1、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呈现南北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低纬、高纬地区最明显。
2、以水分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呈现东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中纬地区最明显。
求自然力量和人的力量对地表产生影响的资料
略3、图中的1表示高压,2表示低压。人类的力量也会在局部地区给地表形态带来影响,例如梯田的修建,公路、的建设,如果是人教版的教材的话 必修一为自然地理 主要包括行星、地球的运动地球上的气候 气压带风带 气候变化,植被等一系列 大自然的地理知识 人文地理是必修二 主要介绍世界上的人口 宗教 等人文因素的地理知识 区域地理是必修三 一般为某个地区 比如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等 的气候条件 植被 人文等综合区域地理知识 好久没学 就记得这些了城市的发展等等。
8、风力侵蚀能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岩荒漠等.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等。内力作用表现形式有两种 垂直运动 或 水平运动 ,具体体现为地壳运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以及。
是地球内能释放的表现,是地球内部变动引起的地壳震动。地球的岩石圈在运动过程中,有些能量因挤压、摩擦等原因在某些部位以变形的方式积聚起来,当这种能量产生的巨大的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能力时,就会以岩层的断裂、错位等形式快速地释放出来,导致岩层急剧震动,就是。按成因不同分为构造、火山、冲击、诱发,其中构造最多。地球内部能量的积聚和释放可kjlk[;pl[op[能表现为岩浆活动。地球内部热能累积到一定程度,变为灼热的岩浆产生巨大压力,它冲破地壳薄弱常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物包括气体、熔岩、火山灰等,通过火山口喷出,其中大部分火山物质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火山锥。如长白山顶部天池即为火山口积水而成,周围16座山峰都是火山岩堆积而成。
扩展资料:地壳物质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即沿着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进行运动,叫水平运动。它主要是由于地球水平方向作用力引起的,表现为地壳岩层的水平移动,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遭受不同程度的挤压力和引张力,产生褶皱和断裂构造。
我国的昆仑山、祁连山等以及世界上许多山脉,就是通过挤压褶皱而形成的。所以,有人将水平运动称造山运动。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缓慢的升降运动称垂直运动。
升降运动通常表现为大规模隆起和相邻地区拗陷,引起地势起伏或海陆变迁,故有人将垂直运动称造陆运动。水平和垂直运动虽有区别,但实际在时空上常有联系。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简述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貌的影响
5、火山,熔岩流和地热的热源,既不是地球在自转的运动中板块与板块发生摩擦生的热,也不是从地核里释放出来的热,而是地层内的水与未溶化过的原始石灰层发生溶解,澎胀化学生热的原故,其平均深度大约在50至70公里左右。2、岩浆活动能形成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两种类型,其中喷出岩可以形成火山,如:富士山、乞力马扎罗§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山等.侵入岩可使地表隆起,有一定起伏.
3、变质作用能形成变质岩,主要在地壳深处进行,对地表形态影响较小.
5、风化作用使地表形成松散的风化壳,为外力侵蚀作用打下基础.
6、侵蚀作用是在风化作用的基础上,流水、风、冰§3地球的运动川、生物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的破坏作用.
7、流水侵蚀能形成沟谷、河谷、喀斯特地貌等,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等.
9、冰川侵蚀能形成U型谷、角峰、刃脊等.
10、海浪侵蚀能形成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等.
11、沉积作用主要包括:
流水沉积能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等,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固结成岩作用最终形成沉积岩.
地表形态是怎么产生的?
暖锋地表形态会来自于地球内部力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1、地表形态发生变化来自于地球内部力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部力量有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生物因素也对地表形态有影响。
易出现雨雪大风及降温天气2、地球同其它各大行星一样不是太阳捕获而来的,而是在太阳形成了以后纳的是外太空的星云物质,吐的是太阳的残余物质而分先后依次形成的。
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等自然灾害。3、太阳系的各大行星的物质,不是直接从外太空引聚冷式形成的,而是在太阳形成了高温恒星以后,以不断地收缩和不断地分泌的方式热式形成的。
4,地核不是高温气态物质,而是在地球上的水份未来临以前就冷却成为了凝固体。
6、需要补充的是:我们的地球同其它各大行星一样,实际都是经过了太阳高温处理后的石灰球体。
7、所以凡是有水的行星,都有水与石灰发生化学第二次生热的星球。至于说地球在平稳的自转中引起了球体的结构运动是不可能的。
我推测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理由是---------
我比你大一届,我高三的。根据我学地理的经验,通俗来说,自然地理就是所谓的不用人创造,大自然本来就有的,例如山呀,水呀,气候,植被,地形,地势等等。人文地理就是所谓的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例如有多少人,哪人多,城市如何布局,第几产业占多重等等。区域地理就是某地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结合,例如某地有什么资源,发展什么产业。我理解的,你酌情参考。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和人类活动。
来自于地球内部力量有:、火山、地壳运动。内力作用包括断裂、褶皱以及引起、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等造成地表高低起伏;一般认为,能量来源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蜕变释放的热能和地幔重熔形成的热能。
外力作用使地夏季的北方暴雨表趋于平坦,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能量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
人类活动,尤其是一些大型工程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
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哪些?
地球外部力量无非就是光照,雨水和风,雷。这些因素只能造成地球表面的变化,就像雨水只能冲刷地面,大不了造成泥石流,但它不会把一整座山都冲垮吧。风只能风华岩石和沙化土壤,也不能对更深的地壳有什么影响。沙漠的深处会有水源,这就能说明了吧。风的侵蚀,水的冲击,还有来自地球内部的震动、挤压,还有地球板块的运动,或者火山爆发和海啸等外力因素,都可以改变地表。当然,人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类对地球表面的开拓采挖、人工造林、人工填海、开山取石等,也可以局部的改天气晴朗变地表。
4、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地表形态发生变化,来自于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有哪些
你所说的地表形态,应该就是说的起伏的陆地和深升降运动浅不一的海洋吧。来自于地球内部力量有:、自然的力量是强大而持续的,常常在我们不经意见带来改变,例如,板块的运动,塑造了地表形态的粗毛坯: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是地中海在缩小,并隆起了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使其彼此相连,隆起了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甚至的天山的形成都和它有关。火山、地壳运动.
来自地球外部力量有:太阳能、重力能等,外力作用的表现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在地貌的变化过程中会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利和弊?
平行于地球表面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面向海洋的地形大势,利于夏季风深
3月21日(节气: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入内陆,使季风区面积广阔,形成丰沛的降水,为农林牧渔的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同一温度带内形成了不同特点的多种气候,使各温度带内的农林牧经济部门,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因为地貌的变化可能会造成我们一个谦虚的状5、空气水平运动(风)的方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态,这样的状态可以让人与人之间更加的融合发展。
地貌变化,说明我们生活的季节温度都会跟着改变,人们只能被逼着生活在不同的温度转换中
地须的变化肯定会对我们生活有有影响,因为地貌的变化就是自然环境也跟着变,水源也变了
在地貌的变化过程中会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利和弊?答:利:风景的变化,有利于防风固林,弊,改变了地质,会引起其他问题,
在地貌的变化过程中会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利和弊?
一道地理题 高手来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周期:大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我给你提醒一下
3、河流堆积地貌最典型的类型是冲积平原,它是由河流上游的洪积-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平原等组成。一般等值线都会给出数值
1、水平运动使地表岩层在某些地方发生弯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在有些地方则断裂张开,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垂直运动使地壳抬升或下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但是这道题中给出了一条河流
既然是河流 说明河流比其两侧(即河岸)要低
所以你只要在甲乙之间的等值线(弯曲最的等值线)处作出切线
取切点 和两侧的河岸比较 就知道了
就可以知道 切点比两侧的要低(这样才能形成河流) 即从上往下 高度逐渐降低
说明等值线是从上往下降低 知道这个了 这道题就简单了
文科的学生一般都能随时做出来的哦
虚线代表的是植被类型的分界线。
三座山植被(自然带基带)不同,而且都是林地,说明是因为近地面气温异引起的,左边雨林分布高度可达2000米左右,可见其应位于赤道附近;中间雨林的分布高度只有800米左右,说明其距赤道有一定距离;右边基带是稀疏林地,说明其纬度更高,所以选B纬度高低。因为如果是C或者D都说明近地面降水异,降水异则三座山基带应该呈现的是由林木到荒漠的别;如果选地势,则近地面基带应该是一致的,只是垂直自然带有多少的别。
右图主要看气温(线,降水是柱状图)平均为25°C左右,那么雪线(相当于0°C等温线)出现在海拔4166米以上的山地(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并且雪线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如降水如坡度等等,总体上在热带分布海拔为4500-5200米左右;并且通过降水和气温判定出该地近地面是热带雨林气候,近地面是雨林植被;而且平均气温25°C说明赤道附近,只有A在赤道附近,B与赤道有一定距离。所以选A。
ABC选项你的解析已经给出,故不再赘述。河流一定在山谷发育的,山谷周围的等高线特点是——数值低的向数值高的凸,也就是山脚向山顶凸,记住!等高线是山脚向山顶凸;而水呢?一定是从山顶流向山脚,故河流是由山顶流向山脚。所以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此题等高线向由南向北凸,所以河流自北向南流。够清楚了吧,自己再参悟参悟吧!
其实这种图判断起来很简单,记住一点就可以了,“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凸的方向相反”。因为这里等高线是想北凸的,所以河流必然向南流。以后不管这种图怎么变,记住这条就OK啦
穿越河流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弯曲),由图可知穿越河流的等高线由南向北凸出,由此可知北高南低,河流的流向是自北向南!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因为河流沿山谷发育,山谷是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而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
河流的应在山谷中流经 山谷的凸向从海拔低处向高处突出 而河流有高处向低处流,所以河流流向是自北向南流
该处有河流,说明等高线向高处突起,为山谷,此题中正好向北方突出,说明北高南低,因此河流自北向南流。
如果是极地东风带的东北风的话,那应该被带到北大西洋或北美。不可否认冰岛火山灰蔓延过程中有极地东风带的力量,但是当火山灰到达40N°-60N°时,强大的西风就把它们带到欧洲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