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节气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
地球公转速度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季节
地球公转速度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季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在天球上,自转表现为天轴和天赤道,公转表现为黄轴和黄道。天赤道在一个平面上,黄道在另外一个平面上,这两个同心的大圆所在的平面构成一个23°26′的夹角,这个夹角叫做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存在,实际上意味着,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自转轴对地球轨道面是倾斜的。由于地轴与天赤道平面是垂直的,地轴与地球轨道面交角应是90°——23°26′,即66°34′。地球无论公转到什么位置,这个倾角是保持不变的。
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没有明显改变的。北极指向小熊星座α星,即北极星附近,这就是天北极的位置。也就是说,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平行地移动的,所以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是不变的,黄赤交角是不变的。
黄赤交角的存在,也表明黄极与天极的偏离,即黄北极(或黄南极)与天北极(或天南极)在天球上偏离23°26′。
我们所见到的地球仪,自转轴多数呈倾斜状态,它与桌面(代表地球轨道面)呈66°34′的倾斜角度,而地球仪的赤道面与桌面呈23°26′的交角,这就是黄赤交角的直观体现。
由于黄赤交角的影响,使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
公转速度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线速度=940,000,000KM/365天=940,000,000秒/(365x24x3600)秒=29.8千米(近似为30千米/秒)。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2] 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我们知道,春分点和秋分点对黄道是等分的,如果地球公转速度
首先了解几个名词:
1.一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里面走过的距离,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
2.地球公转:我们的地球以每秒29.79公里的速度,沿着一个偏心率很小的椭圆绕着太阳公转。走完大约约9.4亿公里的一圈路程要花是均匀的,则视太阳由春分点运行到秋分点所需要的时间,应该与视太阳由秋分点运行到春分点所需要的时间是等长的,各为全年的一半。但是,地球公转速度是不均匀的,则走过相等距离的时间必然是不等长的。视太阳由春分点经过夏至点到秋分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需要186天多,长于全年的一半,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和南半球的冬半年;视太阳由秋分点经过冬至点到春分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需要179天,短于全年的一半,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和南半球的夏半年。由此可见,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造成地球上四季不等长的根本原因。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即大约一年。(日地平均距离是1.5亿公里)
3.光在一年时间里面走过的距离与地球公转的周长之比:由于1光年是光在一年时间里面走过的距离,地球公转周长是地球一年走过的弧长,时间都是一年。所以距离之比就是光速300,000km/s和地球公转的速度29.79km/s之比:n=300,000/29.79=10,000倍。
4.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距离:此处的距离实际上是周长,一周的弧长。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公转轨道半径1.5亿公里,很容易算出周长的。根据公式s=2×3.14×1.5亿,大约9.4亿公里。
笼统地说,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因为太阳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视运动来测得。地球上的观测者,观测到太阳在黄道上连续经过某一点的时间间隔,就是一“年”。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
地球公转的恒星周期就是恒星年。恒星年是以某一恒星或星系作为参照物,地球绕日公转运动一周的周期。恒星或星系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以致地球无论怎样绕日运动,地轴的空间指向完全可以看作是不变的。[4] 在一个恒星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从以恒星为背景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然后回到天空中的同一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从黄道上某点出发,这一点相对于恒星是固定的,运行一周,然后回到黄道上的同一点。因此,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恒星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回归木星:公转平均线速度为13.06千米/秒。年
地球公转的春分点周期就是回归年[5] 。这种周期单位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得到的。在一个回归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春分点是黄道和天赤道的一个交点,它在黄道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西移50″。求采纳29,也就是说春分点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里,是个动点,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即顺时针方向。而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即逆时针的。这两个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春分点所走的角度不足360°,而是360°—50″.29即359°59′9″。71,这就是在一个回归年期间地球公转的角度。因此,回归年不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只表示地球公转了359°59′9″.71的角度所需要的时间,用日的单位表示,其长度为365.2422日,即365日5小时48分46秒。
近点年
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周期就是近点年。这种周期单位是以地球轨道的近日点为参考点而得到的。在一个近点年期间,地球中心(或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地球轨道的近日点。由于近日点是一个动点,它在黄道上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即与地球公转方向(或太阳视运动的方向)相同,移动的量为每年11″,所以,近点年也不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一个近点年地球公转的角度为360°+11″,即360°0′11″,用日的单位来表示,其长度365.2596日,即365日6小时13分53秒。
回归年是地球寒暑变化周期,即四季变化的周期,它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极为密切。回归年略短于恒星年,每年短20分24秒,在天文学上称为岁。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轨道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地轴的进动类似于陀螺的旋转轴环绕铅垂线的摆动。当急转的陀螺倾斜时,旋转轴就绕着与地面垂直的轴线,画圆锥面,陀螺轴发生缓慢的晃动。这是因为地球引力有使它倾倒的趋势,而陀螺本身旋转运动的惯性作用,又使它维持不倒,于是便在引力作用下发生缓慢的晃动。这就是陀螺的进动。
地球的自转,就好像是一个不停地旋转着的庞大无比的大“陀螺”,由于惯性作用,地球始终在不停地自转着。地球自身的形状类似于一个椭球体,赤道部分是凸出的,即有一个赤道隆起带。同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的连线,不是经常通过赤道隆起带的。所以,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赤道隆起带的吸引力,是不平衡的。另外,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黄道面和天赤道面都不重合,与黄道面呈5°9′的夹角,也就是说,地球中心与月球中心的连线,也不是经常通过赤道隆起带。所以,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尤其是对赤道隆起带的吸引力,也是不平衡的。据万有引力定律,F1>F2。
这是因为陀螺有“倾倒”的趋势,而地轴有“直立”的趋势。
地轴进动的速度非常缓慢,每年进动50″.29,进动的周期是25,800年。
由于地轴的进动,造成地球赤道面在空间的倾斜方向发生了改变,引起天赤道相应的变化,致使天赤道与黄道的交点——春分点和秋分点,在黄道上相应地移动。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即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每年移动的角度为50″。29。因此,年的长度,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周期单位要比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的周期单位略短,这就是产生岁的原因。
由于地轴的进动,造成地球的南北两极的空间指向发生改变,使天极以25800年为周期绕黄极运动。所以,天北极和天南极在天球上的位置也是在缓慢地移动着。北极星在公元前3000年曾是天龙座α星,北极星在小熊座α星附近,到了公元7000年,移到仙王座α星附近,到公元14,000年,织女星将成为北极星。
由于地轴进动造成天极和春分点在天球上的移动,以其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天球坐标系也必然相应地变化。对赤道坐标系来说,恒星的赤经和赤纬要发生变化,对黄道坐标系来说,恒星的黄经要发生改变。但是,地轴的进动不改变黄赤交角,即地轴在进动时,地轴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始终是66°34′。
在这里还要说明一下,由于地轴进动而造成的天极、春分点的移动角度相对来讲是很微小的,在较长的时间里不会有很大的移动。所以,我们仍然可以说天极和春分点在天球上的位置不变,恒星的赤经、赤纬和黄经也可以粗略地认为是不变的,以此为依据而建立的星表、星图仍是可以长期使用的。
地球的公转速度和自转速度
春分点每年金星:公1. 公转的速度比较 麻烦,由於地球的轨道为椭圆形,所以它的公转速度是时快时慢的,但平均速度是 108,000 公里 / 小时。 2. 自转大约370M/s转周期:224.701天西移50″.29而造成岁现象是地轴进动的结果。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角速度为多少?向心加速度为多少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 。周期T=1年=3.1510^7s
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每一点都在相同的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地球轨道面。地球轨道面在天球上表现为黄道面,同太阳视运动路线所在的平面在同一个平面上。又地球距太阳约1.5×10^8km
V=ωr=(2.010^-7)(1.5×10^11)=310^4m/s=30Km/恒星年是地球绕日公转360°的真正周期,1恒星年T=365.25636日。只有恒星年才能真实的计算出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所以恒星年具有重要的天文学意义。s
加速度a=vω=2.010^-7rad/s310^4m/s=6.010^-3m/s^2
地球在什么时候公转速度变快,什么时候变慢
公转周期试题:C 试题速度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在远日点(7月初)达最快,在近日点(1月初)为最慢,当地球公转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时,经过2、地球自转了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故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
地球公转速度由什么决定?
恒星年空气中,音速会依空气之状态(如湿度、温度、密度)不同而有不同数值。摄氏零度之海平面音速约金星:公转平均线速度为35.03千米/秒。为331.5m/s(1193 km/h)
所以前者是后者黄赤交角的N倍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1.1×10的5次幂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s,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所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远大于声音传播的速度两者的换算关系式1m/s=3.6km/h
通常所指的地球公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二维平面,而地球在宇宙总空间和时间中转行一年的行程,大约117亿公里,轨迹是螺旋状的,2011年的春分和2012年的春分,不是相交,而是距离数十亿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里。所以根据这个还算比较即可
1.1×10^5=110000>3403.6
所以公转速度大
地球公转速度为 1.110^5km/h=1.110^510^3m/(3600s)=30556m/s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速度时是?
地球公转平均轨道速度:35.03千米/每秒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好辛苦啊,终于帮你找齐了!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日月的这种不平衡吸引力,力图使赤道面与地球轨道面相重合,达到平衡状态。但是,地球自转的惯性作用,使其维持这种倾斜状态。于是,地球就在月球和太阳的不平衡的吸引力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摆动,这种摆动表现为地轴以黄轴为轴做周期性的圆锥运动,圆锥的半径为23°26′,即等于黄赤交角。地轴的这种运动,称为地轴进动。地轴进动方向为自东向西,即同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反,而陀螺的进动方向与自转方向是一致的。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地球在远日点的公转速度是多少
恒星年是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所以它是地球公转360°的时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恒星年长度为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10秒;回归年长度为365.2421974日,即365日5时48分46秒。远日点公转速度: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地球以每秒29.79公里的速度,沿着一个偏心率很小的椭圆(实际上在近日点减速,远日点加速度)绕着太阳公转。1小时=3600秒,那么地球就是每小时以107244公里的速度饶太阳转。29.3千米/秒。
5.根据椭圆理论公式计算公转周长为近似为9399016.151千米(由于计算机局限暂时只能到此)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
平均值:角速度1°/日,线速度,30.3千米/秒。
地球公转速度会根据什么原因而改变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变化周期先慢后快
角速度ω=2π/T=23.14/(3.1510^7)=2.01h和s分别指小时和秒0^-7rad/s地球7月左右过远日点,1月左右过近日点,则3月21日到9月23日日地距离先增大后减小;12月22日到6月22日日地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近日点公转速度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慢,所以是先慢后快。
如地球自转速度发生了变化,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地球自转速度多少千米每秒
天王星:公转周期为约84年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声音速度为 340m/s,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当地球在远日点时,公历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二十四节气之中,夏至日在公历6月21—22日,因此,是二十节气之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节气。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公转轨道线速度(平均)为:29.8公里/秒=107280公里/小时。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线速度与近日点的关系
1.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物体,单位时间里扫过的面积应该相等。由于近日点的日地距离比远日点小,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约为每日1度。但在海王星:公转平均线速度为5.43千米/秒。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平均轨道速度:47.89千米/每秒远日点时较慢因此,单位时间里近日点附近扫过的角度和角度所对应的弧长大于远日点。既:角速度,近日点>远日点;线速度,近日点>远日点.
2.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即其动能(由线速度决定)和势能(由日地距离决定,距离越远则势能越大)的和是一定的,在近日点时日地距离最小,即势能最小,则动能,即线速度。在远日点时刚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