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万点愁如海 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

莫娜号 1

万里浮云风扫尽的意思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天是收获期,到处硕果累累,是人们享受劳动成果的季节,是人们心里充满喜悦的季节。可是伴随着秋风掠过,草枯叶落,也会勾起人们悲伤、怆凉的情绪。“秋风秋雨愁煞人。”到了秋天,人容易犯愁;愁在人的心里又难以排解。所以,“愁”字就由秋、心二字组成,从心、秋声,忧也。宋人吴文英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唐多令》)

落红万点愁如海 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落红万点愁如海 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


落红万点愁如海 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


愁,是人的一种心境、情绪的表现形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它有着易生、持续、反复、缠绵、指向单一、难以排解等特点。青少年乐多愁少,“少年不识愁滋味”、“闺中不知愁”。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愁的滋味就渐渐地常驻心头。老年人有两大通病:爱生气、常发愁。唐代大诗人杜牧曾说:“若三万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寓题》)即使人活百岁,愁字也要随着走。

以“草”喻愁的,最记得的就是柳永的“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而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所描绘的萧条冷清画面,料想在江南生活过的人感触最深。

而水喻愁,或愁为水,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都用春水比闲愁,让人触目惊心。

向子湮“到而今江上,愁山万重,鬓丝千缕”,李开先的“愁多如雪山,一夜头尽白”都极言愁多而重。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愁最有代表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时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虽然无愁胜有愁,有稠变愁,更有深意

愁,是与日月同在的。唐人寒山说:“月尽愁不尽,年新愁更新。”(《闻道愁难遣》)

愁,是挥之不去的。唐人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愁,是躲避不开的。宋人辛弃疾说:“欲上高楼去避愁,愁又随我上高楼。”(《鹧鸪天》以“柳”言愁的,冯廷已“缭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处寻”。)

愁,是数不清的。宋人朱敦儒说:“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一落索》)

愁,是量不尽的。唐人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横江词》)

愁,是可以传至子孙的。宋人范成大说:“古人愁不尽,留与后人愁。”(《江上》)

愁像什么?——

像柳絮。唐人冯延巳说:“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蝶恋花》)

像雨丝。宋人秦观说:“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雨丝细如愁。”(《浣溪纱》)宋人杨炎正说:“万点飞花愁似雨。”(《蝶恋花》)

像浮云。宋人郑域说:“若问此愁深浅,天阔浮云远。”(《桃源忆故人》)

像江水。南唐李煜说:杨尖正的:“万点飞花愁似雨。峭杀轻寒,不会留春住。满地乱红风扫聚。只教燕子衔将去。独倚阑干闲自觑。深院无人,行到无情处。帘外丝丝杨柳舞。 又还装点人情绪。”张光宪的“缆镜无言泪欲流,凝情半日懒梳妆,一庭疏雨湿春愁”;以“雨”喻愁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宋人秦观说:“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

像大海。宋人朱弁说:“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春阴》)

愁从何来?——

情生愁。宋人李清照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离生愁。唐人李白说:“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赠别郑判官》)南唐李煜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事多生愁。唐人卢照邻说:“事去纷无限,愁来不自持。”(《山行寄书刘李二参军》)

暮色生愁。唐人孟浩然说:“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清人赵执信说:“莫上高楼看柳色,春愁多在暮色中。”(《社日》)

闻声生愁。唐人白居易说:“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竹枝词》)宋人万俟咏说:“几叶秋声和雁声,愁人不要听。”(《长相思》)

思念生愁。唐人韩亻屋说:“垂老何时见弟兄,背灯愁泣到天明。”(《秋霖夜忆家》)

得失生愁。唐人李商隐说:“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宫辞》)

季节变化也生愁。明人文征明说:“春色三分过一分,书生愁绪乱如云。”(《拨闷》)

长久离家更生愁。唐人戎昱说:“万事无成空过日,十年多难不还乡。不知何处销兹恨,转觉愁随夜夜长。”(《江城秋霁》)

愁,是看不见、摸不清、莫名其妙、无法理解、无法控制的。宋人黄庭坚说得好:“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无处会”就是“无法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的愁绪是无法理解的,只要愁上心来,就无法控制情绪。即使与心情、感情无关的事也会莫名其妙地让人伤心。

宋朝人石象之有一首《咏愁》诗,把愁的产生、表现、特点、存在讲得十分贴切、形象。他说:愁是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心里,挂在了眉梢,但让它离去却很难。孤独时生悲愁,落花时生哀愁,远离亲人生思愁,酒醉之后生烦愁,月明星稀生乡愁。愁的特点是什么?它柔如连天遍地的细草,它乱似纷繁不断的长丝。愁具有普遍性,除了达官贵人的歌舞场,人间到处都有它的身影!请仔细品味: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花落春去后,窗涵浅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匝地丝。

你看,这首《咏愁》诗,两句一个层次,简直就是一篇关于愁的论文提纲。

对于矛盾,对于困难,对于纷争,发愁是没用的。清人陈确说:“贫人愁贫贫不去,病人愁病病不疗。”(《君莫愁》)面对愁字,应该具备积极、旷达、乐观的心态。遇到难事难题,可以用多个角度去思考,找多个方法去解决,千万不可将愁字整日放在心里养着。

唐代诗人张籍提出了“不养愁”的好办法。他有一首诗《书怀寄王秘书》,讲了他自己的体会:无病要防,有病要治,多运动,广交友,最重要的是心不养愁,豁达乐观。

诗曰:“白发如今欲满头,从来百事尽应休。祗于触目须防病,不拟将心更养愁。下远求新熟酒,看山多上楼。赖君同在京城住,每到花前免独游。”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难事难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步得到化解和解决的,不可着急,急了就会犯愁3、 借喻。比如,外出旅游,坐船行在江河之上,忽遇风浪,你惊恐了吗?发愁了吗?面对这种情况,

宋代诗人杨万里提出了以笑解愁、耐心等待的好方法:“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近看两日远三日,气力休时会自休。”(《闷歌行》)诗人告诉你,纵使风大浪高,也不要慌,不要愁,要一笑了之。为什么?因为少则两天,多则三天,风力就会逐渐减弱,浪头就会逐渐平静下来。你只要稳住心,耐着性,把好舵,就会迎来风平浪静的好日子。

陈确的诗说了大实话,张籍的诗饱含养生经验,杨万里的诗富于生活哲理,都是很好的解愁剂。“不拟将心更养愁”、“只须一笑不须愁”,更是对付愁字的妙良方。

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风力掀天浪打头,

只须一笑不须愁。

近看两日远三日,

气力休时会自休

飞红万点愁如海是指什么生肖?

翻译:

如果你是在寻找一个过片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心里越想越乱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种滋味难于言表,让读者读来大有言未尽意无穷之感。与“飞红万点愁如海”类似的谜语,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生肖的谜语。比如,“金鸡不回头,一猴得意忘形走。心猿意马终无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飞龙在天今胜昔。” 这个谜语的是蛇。

白朴《天净沙·秋》阅读及全文翻译赏析

辛弃疾说:“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菩萨蛮》)

《天净沙·秋》是元代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接下来就由我带来白朴《天净沙·秋》阅读及全文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二曜动,气色五星连。 簪绂趋皇极,笙歌接御筵。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译文】

【鉴赏】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此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意义深刻。此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真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读者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着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 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了。

此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分构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前后画面同样都是秋天之景,而形成了强烈的反。如果联系白朴不愿在元朝做官的态度,读者就不难理解同样的秋景会有如此巨大反的原因。画面中的“一点飞鸿”,与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原”中的“飞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读者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憎之情。

此曲虽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相关试题:

【试题】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___。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

【参】

1、B

2、萧瑟 明丽

二:

(1)有人认为“一点飞鸿影下”一句中的“点”用得巧妙,请你简要赏析。(2分)

(2)这首诗曲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选两种加以简要赏析。(4分)

(3)全曲描绘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赏析。

(1)(2分)“点”用得很巧妙,突出了飞鸿的“远”,因为远,鸿雁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又与“影”互为照应,突出了山村寥阔苍茫的天空。

(2)

①意象(名词)叠加 (1分),诗人用了孤村、落日、残霞、老树、寒鸦等意象(景物),来表现冷寂、凄清、萧瑟的秋意。(1分)

②白描手法(1分),开头两句诗人粗略地勾勒了山村、夕阳、烟霞、老树、寒鸦等事物,展现出一幅冷寂、凄清、萧瑟的山村风景画。(1分)

③远景与近景相结合(1分),前三句先写孤村、落日、残霞与鸿雁等远景,一句写白草、红叶、黄花等近景,画面层次感强烈,引人入境。(1分)

④色彩角度(1分),两句描绘了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景物,通过“青”“绿”“白”“红”“黄”五种色彩的点染,展现了明朗、绚丽、多彩的秋景。

③借景抒情(1分),诗人在词中通过对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景物的描绘,体现了对明朗、绚丽、多彩的秋景的喜爱之情。(1分)

(从渲染的角度答出,分析合理亦可给分。)

(3)前三句着力渲染秋天凄凉萧瑟的氛围,后两句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落日残霞”点出时间为秋日傍晚,与“孤村”相配,透出萧瑟与凄清之感;“老树寒鸦”已带有暮寒意味,加以“轻烟”环绕,就更有一种惆怅之感;“一点飞鸿”给冷寂的静景增添了生命力,但又只是依稀难辨的影子,增添了寂寥之感。而后作者笔锋一转,写“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些带有明丽色彩的景物,为这肃杀的气氛平添了生机与活力,一扫前人写秋景一悲到底的俗套。

三这句话出自秦观的《千秋岁》,与什么生肖没有直接关系,它只是表达了一种愁绪和感慨。:

阅读白朴的《天净沙》,完成1~2题。

天净沙·春 白 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对这两支曲子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和风”,这里指春天和煦的微风。此句形象地描绘了温馨可人的春日景象。 B、“飞红”,指飞花,与词人秦观“飞红万点愁如海”中的“飞红”意思相同。

C、“飞鸿”句,写一只鸿雁掠过天空,此一笔使整个画面连贯起来,并产生动感。 D、“白草”句中的“白”是白色的意思,与青山绿水直接组合,具有视觉美感。 2、对这两支曲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曲的构思明显受到唐宋诗词的影响,并多处化用唐诗宋词的意境,组成一幅春天的绚丽图画。

B、《春》曲中啼莺舞燕、流水飞红具有动态美,和风、杨柳、帘栊、秋千能引读者产生美妙丰富的联想。

C、《秋》曲完全突破传统诗词悲秋的格局,撷取最富北国秋野特征的景物,展现了秋日璀璨斑斓的色调。

D、《秋》曲善于搭配色调,艳丽的色彩与清淡的色彩相互映衬,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秋日图景。

:1、D 2、C

关于以水喻愁的诗句

王士褀《浣溪纱》中:“断鸿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潮。”贺铸《临江仙》中“闲愁朝复暮,相应两潮生。”

1.求以水喻愁的诗句 李白《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二、比喻的三大类:明喻、隐喻、借喻

晏殊《渔家傲》中:“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李煜《浪淘沙》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章丽贞《长相思》中:“吴山秋,越山秋,吴越西山相对愁,长江不尽流。” 南朝乐府民歌《西州曲》中:“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秦观《江城子》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千秋岁》中:“飞红万点愁如海。”

欧阳修《踏莎行》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范成大《南柯子》中:“欲凭江水寄离愁,江水已东流,那肯更西流?”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李煜《相见欢》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白《横江词》中:“一水牵愁万里长。”

贺铸《木兰花》中:“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夏完淳《采桑子》中:“万里长江一带愁。”

李涉《再宿武关》中:“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张可久《蟾宫曲》中:“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陈与义《虞美人》中:“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李清照《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ok了,本人很喜欢李清照,她的词有很多。

2.求以水喻愁的诗句

李白《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晏殊《渔家傲》中:“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李煜《浪淘沙》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章丽贞《长相思》中:“吴山秋,越山秋,吴越西山相对愁,长江不尽流。” 南朝乐府民歌《西州曲》中:“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秦观《江城子》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千秋岁》中:“飞红万点愁如海。”

欧阳修《踏莎行》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范成大《南柯子》中:“欲凭江水寄离愁,江水已东流,那肯更西流?”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李煜《相见欢》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白《横江词》中:“一水牵愁万里长。”

贺铸《木兰花》中:“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夏完淳《采桑子》中:“万里长江一带愁。”

李涉《再宿武关》中:“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张可久《蟾宫曲》中:“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陈与义《虞美人》中:“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李清照《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ok了,本人很喜欢李清照,她的词有很多。

3.以水喻愁诗词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厢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黄河之水天上来,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 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奔流到海不复回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无边落木萧萧下吴山秋,越山秋,吴越西山相对愁,长江不尽流,不尽长江滚滚来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飞红万点愁如海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欲凭江水寄离愁,江水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水牵愁万里长

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

万里长江一带愁

断鸿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潮

闲愁朝复暮,相应两潮生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4.流水喻愁的诗句有哪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李煜)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厢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复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渡,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5.流水喻愁的诗句有哪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李煜)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厢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复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渡,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求较详细的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语文教案

花蝶辞风影,苹藻含春流。 酒阑高宴毕,自反山之幽。

李煜《相见欢》

断尽愁肠谁会得?哀燕声声。愁望春归,春归更无绪。

【年代】:五代十国 南唐

【作者】:后主 李煜

相见欢·秋闺

本调昉于唐,正名[相见欢],南唐后主作此调时已在归宋之后。故宫禾黍,感事怀人,诚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忆真妃]。又因为此调中有「上西楼」、「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词苑丛谈》云:「南唐李后主乌夜啼词最为凄惋,词曰:『无言独上西楼』云云。」顾[锦堂春]亦名[乌夜啼];且[秋夜月]亦另有八十二字正调,此所应细辨者也。又有一名曰[月上瓜洲]。

本调三十六字。凡两用韵,前半皆用平韵。句六字,一、三字平仄可不拘。第二句与"捣链子"第二句同。第三句为九字句,于第四字略断作豆,但也有于第六字断句者。(万氏《词律》)此等九字句尽可先成七言一句,而后再寻两字冠之。后主此词正用此法。后半起二句换仄韵最宜注意。万氏《词律》云:「断乱二字,是换仄韵,各谱具失注,是使学者失去二韵,其误甚矣。」第三句仍协平韵,与前半第二句同。末句亦为九字句,句法与前半末句无异。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版本1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俯视庭院,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版本2

静静的西阁。在月光下捡拾忧愁的往事。我们相对无言。端一樽酒,让我们今夜长醉。

月,挂在楼上。钩起一匹青纱。

院中只有梧桐。秋风扫落叶。哗然无声。深门内宅中的秋,清,寂。独坐秋中自衔觞,落叶卷袭漫天黄。

纷纷扰扰的离愁,包裹在心头。剔不去,躲不开。装愁绪的箱箧,却依然空。

相见欢,分离愁。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既不忍别离,又何必相逢。人生世事,聚聚散散,只是自寻苦恼罢了。

别离既然愁苦,何相逢。无奈人生世事皆忙愁。风凄兮,雨阴兮,月寂兮。悲欢离合依然绕心头.

赏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这世【如】阅水应堪叹,名【是】浮云岂足论。名【似】浮云岂足论,似,还有一点猜度的意思,名【是】浮云岂足论;是,变为一种判断和下定论,名声就是浮云,不值得。人间不值得,名利不值得。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春日。喧嚣。林。林中的花,开的开,败的败,盛的盛,调的调。地上已是湿红。脱去了春色的花,如此苍白无力。一瓣花,衔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奇韵,化为香尘。只恨今宵短啊!

轻轻的雨,凌空而降,飘飞零丁。叶上的雨水,滴落一句句诗行,润湿了踏青姑羽衣。

夜来风雨。风,有色。花,无色。风中的花,翻动生命的琴弦,奏出凄美的狂响。

泣血的泪,涌动。姑胭脂,落去了几痕。泪,香。谁说只有酒醉人?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啊,我何时再能入梦?

人生短苦。人生长恨。水总是向东流去,带走一缕缕伤愁,带走今天的朝阳。

李煜《相见欢》

【年代】:五代十国 南唐

【作者】:后主 李煜

相见欢·秋闺

本调昉于唐,正名〔相见欢〕,南唐后主作此调时已在归宋之后。故宫禾黍,感事怀人,诚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忆真妃〕。又因为此调中有「上西楼」、「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词苑丛谈》云:「南唐李后主乌夜啼词最为凄惋,词曰:『无言独上西楼』云云。」顾〔锦堂春〕亦名〔乌夜啼〕;且〔秋夜月〕亦另有八十二字正调,此所应细辨者也。又有一名曰〔月上瓜洲〕。

本调三十六字。凡两用韵,前半皆用平韵。句六字,一、三字平仄可不拘。第二句与"捣链子"第二句同。第三句为九字句,于第四字略断作豆,但也有于第六字断句者。(万氏《词律》)此等九字句尽可先成七言一句,而后再寻两字冠之。后主此词正用此法。后半起二句换仄韵最宜注意。万氏《词律》云:「断乱二字,是换仄韵,各谱具失注,是使学者失去二韵,其误甚矣。」第三句仍协平韵,与前半第二句同。末句亦为九字句,句法与前半末句无异。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版本1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俯视庭院,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版本2

静静的西阁。在月光下捡拾忧愁的往事。我们相对无言。端一樽酒,让我们今夜长醉。

月,挂在楼上。钩起一匹青纱。

院中只有梧桐。秋风扫落叶。哗然无声。深门内宅中的秋,清,寂。独坐秋中自衔觞,落叶卷袭漫天黄。

纷纷扰扰的离愁,包裹在心头。剔不去,躲不开。装愁绪的箱箧,却依然空。

相见欢,分离愁。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既不忍别离,又何必相逢。人生世事,聚聚散散,只是自寻苦恼罢了。

别离既然愁苦,何相逢。无奈人生世事皆忙愁。风凄兮,雨阴兮,月寂兮。悲欢离合依然绕心头.

赏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春日。喧嚣。林。林中的花,开的开,败的败,盛的盛,调的调。地上已是湿红。脱去了春色的花,如此苍白无力。一瓣花,衔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奇韵,化为香尘。只恨今宵短啊!

轻轻的雨,凌空而降,飘飞零丁。叶上的雨水,滴落一句句诗行,润湿了踏青姑羽衣。

夜来风雨。风,有色。花,无色。风中的花,翻动生命的琴弦,奏出凄美的狂响。

泣血的泪,涌动。姑胭脂,落去了几痕。泪,香。谁说只有酒醉人?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啊,我何时再能入梦?

人生短苦。人生长恨。水总是向东流去,带走一缕缕伤愁,带走今天的朝阳。

关于海的诗(江海寄余生——关于海的古诗分享)

簪裾承睿赏,花柳发韶年。 圣酒千钟洽,宸章七曜悬。

海天苍茫,引人遐想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面对大海,我们总是有很多思绪

除去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古人的这些诗,可有句写进你的心里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南北朝《西洲曲》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曹植《野田黄雀行》

夜静海涛三万里,明月飞锡下天风。

——王守仁《泛海》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李商隐《碧城三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古》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南北朝《饮马长城窟行》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李冶《相思怨》

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张旭《春草》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叶梦得《水调歌头》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

——李白《赠别判官是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乐婉《卜算子·答施》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韦庄《浣溪沙》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白居易《浪淘沙》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看海天一色,怅天地辽阔。

读了这些诗句,你的心情也没有开阔一些呢?

如果你还想看更多关的美图,可以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查收绝美蓝色大海壁纸哦

我是艾文,我想把所有美好分享给你

关于飞红的诗句

1、 明喻

1.句子中有“飞红”字样的诗词都有哪些 晚春 辛弃疾

对联:一径飞红雨;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唤、流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天净沙 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秦观 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 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思远人 宋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红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红葵

宋 陈与义

恐是牡丹重换紫,又疑芍再飞红。

妖娆不辨桑间女,蔽芾深迷苎下翁。

三月望日微雨泛舟西湖四首

宋 张镃

清明才过雨连风,着色湖山便面中。

草上踏青人自出,舣船无地不飞红。

烛影摇红

宋 张炎

隔水呼舟,采香何处追游好。一年春事二分花,犹有花多少。容易繁华过了。趁园林、飞红未扫。旧酲新醉,几日不来,绿阴芳草。

小重山令/小重山

宋 姜夔

寒食飞红满帝城。慈乌相对立,柳青青。玉阶端笏细陈情。天恩许,春尽可还京。鹊报倚门人。安舆扶上了,更亲擎。看花携乐缓行程。争迎处,堂下拜公卿。

宋 陆游

残发萧萧不满簪,衰年亦自惜光阴。

作碑谀墓已绝笔,紬史藏山犹苦心。

穿破绿钱多稚笋,惊飞红雨有幽禽。

北窗睡起摩挲眼,更觉清风直万金。

点绛唇

宋 周紫芝

燕子风高,小桃枝上花无数。乱溪深处。满地飞红雨。唤得春来,又送春归去。浑无绪。刘郎前度。空记来时路。

菩萨蛮

宋 朱熹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氐州

宋 赵功可

杨柳楼深,推梦乍起,前山一片愁雨。嫩绿成云,飞红欲雪,天亦留春不住。借问东风,甚飘泊、天涯何许。可惜,三生杜枚,少年张绪。陌上携手去。怕行到、歌台旧处。落日啼鹃,断烟荒草,吟不成谁语。听西河、人唱罢,何堪把、江南重赋。敲碎琼壶,又前村、数声钟鼓。

蝶恋花

近代 王国维

袅袅鞭丝冲落絮,归去临春,试问春何许?小阁重帘天易暮,隔帘阵阵飞红雨。

刻意伤春谁与诉,闷拥罗衾,动作经旬度。已恨年华留不住,争知恨里年华去!

句:

宋 汪晫

片片飞红已谢春,红移榴蕊更精神。

千林散绿荫。

——佚名撰 昆明龙门联

2.含有飞鸿的诗词

1、《天净沙 秋》

年代: 元 作者: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2、《少年游·西楼别后》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西楼别后,风高露冷,无奈月分明。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王孙此际,山重水远,何处赋西征。金闺魂梦枉丁宁。寻尽短长亭。

3、《水调歌头·泽国又秋晚》

年代: 宋 作者: 韩元吉

泽国又秋晚,天际有飞鸿。中原何在,极目千里暮云重。今古长干桥下,遗恨都随流水,西去几时东。斜日动歌管,萸菊舞西风。江南岸,淮南渡,草连空。石城潮落,烟树锁离宫。且斗尊前酒美,莫问楼头佳丽,往事有无中。却笑东山老,拥鼻与谁同。

4、《菩萨蛮·西风都是行人恨》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西风都是行人恨。马头渐喜归期近。试上小红楼。飞鸿字字愁。阑干闲倚处。一带山无数。不似远山横。秋波相共明。

5、《禅人并化主求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衰发半白,笑面微红。

野水秋无像,丛林春有功。

华繁粉梦蝶,天远没飞鸿。

借问分身几许,相随南北西东。

3.关于“红霞”的诗句有哪些

1,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出自唐代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白话文释义: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大江悠悠东流去回还。

2,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出自唐代:李贺《夜坐吟》

白话文释义:恍惚间启明星在东方升起,灿烂后天边透出红红的朝霞。我难忘此情此景,也是这时你跨上马与我相别。

3,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出自宋代:陈亮《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

白话文释义:碧蓝天上丝罗般的彩霞染成一抹艳红。槐树枝头,宿鸟呼朋唤侣,暮霭冷烟渐渐浓。我斜倚画栏发愁在小楼东。月色凄清朦胧,透过游曳的碧云,晚风传来一阵阵哀怨的笛声。

4,海霞红,山烟翠。故都风景繁华地。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芰荷浦溆,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兰舟飞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出自宋代:柳永《早梅芳·海霞红》

白话文释义:红红的早霞映照西湖,翠绿的山峦云雾缭绕。杭州乃风景秀丽繁华之地。谯楼城门的左右画戟林立,下临辽阔而整饬有序的街市,金黄和碧绿色的楼台一座挨着一座。水边荷叶菱角,汀洲杨柳飘絮,水面上倒映着拱桥的身影,小舟飞快地前行,游人聚集在一片湖光山色里。

5,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出自宋代: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白话文释义:天光水色一片澄碧,染成一江清秋的景色,江潮涌来就像是神龟驮负的雪山,又像是蛰伏的巨龙从梦中惊起,疾风掀起海水像竖起的墙壁。

远处几点青山像美人头上的鬟髻,弥漫着雾气青翠欲滴。一抹红霞如同刚织就的绡纱,带着汹涌的潮水迸溅的湿意。天边白鸟分明帆樯直立,入夜后隔江传来悠扬的笛声。

4.关于簪的诗句

五声备奏,三献终祠。

车移凤辇,旆转虹旗。 礼周笾豆,诚效虔祗。

皇灵徙跸,簪绅拜辞。 庭陈大乐,坐当太微。

凝旒负扆,端拱垂衣。 鸳鸾成列,簪组相辉。

御炉香散,郁郁霏 霏。 共君结新婚,岁寒心未卜。

相与游春园,各随情所逐。 君念菖蒲花,妾感苦寒竹。

菖花多艳姿,寒竹有贞叶。 此时妾比君,君心不如妾。

簪玉步河堤,妖韶援绿蕺。 凫雁将子游,莺燕从双栖。

君念春光好,妾向春光啼。 君时不得意,妾弃还金闺。

结言本同心,悲欢何未齐。 怨咽前致辞,愿得中所悲。

人间丈夫易,世路妇难为。 始经天月照,终若流星驰。

长信佳丽人,失意非蛾眉。 庐江小吏妇,非关织作迟。

本愿长相对,今已长相思。 复有游宦子,结援从梁陈。

燕居崇三朝,去来历九春。 誓心接终始,蚕桑奉所亲。

归愿未克从,黄金赠路人。 洁妇怀明义,从泛河之津。

于今千万年,谁当问水滨。 更忆倡家楼,夫婿事封侯。

去时思灼灼,去罢心悠悠。 不怜妾岁晏,千载陇西头。

以兹常惕惕,百虑恒盈积。 由来共结缡,几人同匪石。

故岁雕梁燕,双去今来只。 今日玉庭梅,朝红暮成碧。

碧荣始芬敷,黄叶已淅沥。 何用念芳春,芳春有流易。

何用重欢娱,欢娱俄戚戚。 家本巫山阳,归去路何长。

叙言情未尽,采菉已盈筐。 桑榆日映物,草色盈高冈。

下有碧流水,上有丹桂香。 桂枝不须折,碧流清且洁。

赠君比芳菲,受惠常不灭。 赠君泪潺湲,相思无断绝。

妾有秦家镜,宝匣装珠玑。 鉴来年二八,不记易阴晖。

妾无光寂寂,委照影依依。 今日持为赠,相识莫相违。

春景娇春台,新露泣新梅。 春叶参吐,新花重迭开。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 倩看飘飖雪,何如舞袖回。

逶迤度香阁,顾步出兰闺。 欲绕鸳鸯殿,先过桃李蹊。

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复低。 欲问今宵乐,但听歌声齐。

夜久星沉没,更深月影斜。 裙轻才动佩,鬟薄不胜花。

细风吹宝袜,轻露湿红纱。 相看乐未已,兰灯照九华。

大君端扆暇,睿赏狎林泉。 开轩临禁籞,藉野列芳筵。

参歌管飏,容裔羽旗悬。1、比喻也是借代 玉池流若醴,云阁聚非烟。

湛露晞尧日,熏风入舜弦。 大德侔玄造,微物荷陶甄。

谬陪瑶水宴,仍厕柏梁篇。 阚名徒上月,邹辩讵谈天。

既喜光华旦,还伤迟暮年。 犹冀升中日,簪裾奉肃然。

狭斜通凤阙,上路抵青楼。 簪绂启宾馆,轩盖临御沟。

西城多妙舞,主第出名讴。 列峰疑宿雾,疏壑拟藏舟。

春景娇春台,新露泣新梅。 春叶参吐,新花重叠开。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 倩看飘飖雪,何如舞袖回。

逶迤度香阁,顾步出兰闺。 欲绕鸳鸯殿,先过桃李蹊。

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复低。 欲问今宵乐,但听歌声齐。

夜久星沉没,更深月影斜。 裙轻才动佩,鬟薄不胜花。

细风吹宝袂,轻露湿红纱。 相看乐未已,兰灯照九华。

瑜佩升青殿,秾华降紫微。 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金屋真离象,瑶台起婺徽。 彩缨纷碧坐,缋羽泛褕衣。

云路移彤辇,天津转明镜。 仙珠照乘归,宝月重轮映。

望园嘉宴洽,主第欢娱盛。 丝竹扬帝熏,簪裾奉宸庆。

丛云霭晓光,湛露晞朝阳。 天文天景丽,睿藻睿词芳。

玉庭散秋色,银宫生夕凉。 太平超邃古,万寿乐无疆。

元王诗传博,文后宠灵优。 鹤盖动宸眷,龙章送远游。

函关疏别道,灞岸引行舟。 北林分苑树,东流溢御沟。

鸟声含羽碎,骑影曳花浮。 圣泽九垓普,天文七曜周。

方图献雅乐,簪带奉鸣球。 古人一言重,尝谓百年轻。

今投欢会面,顾盼尽平生。 簪裾非所托,琴酒冀相并。

累日同游处,通宵款素诚。 霜飘知柳脆,雪冒觉松贞。

愿言何所道,幸得岁寒名。 温液吐涓涓,跳波急应弦。

裴回承翠巘,斌驳带深溪。 夕阴起层岫,清景半虹霓。

风来应啸阮,波动可琴嵇。 仆也颍阳客,望彼空思齐。

傥见山人至,簪蒿且杖藜。 九 九侍神仙,高高坐半天。

愿因茱菊酒,相守百千年。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

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声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钩陈肃兰戺,璧沼浮槐市。

铜羽应风回,金茎承露起。 校文天禄阁,习战昆明水。

朱邸抗平台,黄扉通戚里。 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

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 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

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鸣玉王侯盛。 王侯贵人多近臣,朝游北里暮南邻。

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赵李经过密,萧朱交结亲。

丹凤朱城白日暮,青牛绀幰红尘度。 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钩采桑路。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 延年女弟双凤入,罗敷使君千骑归。

同心结缕带,连理织成衣。 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

5.有关柳的诗句

天净沙 春 无名

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寒食 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6.有关红霞的诗句

年代: 宋 作者: 刘辰翁

鞓红干色无光霁。须是鲜鲜翠。

翛然一点系裙腰。不著人间金屋、恐难销。

英英肯似焉支贵。漫脱红霞帔。

落时且勿涴尘泥。留向天台洞口、泛吾诗。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宿王屋天坛》

年代: 唐 作者: 马戴

星斗半沉苍翠色,红霞远照海涛分。

折松晓拂天坛雪,投简寒窥玉洞云。

绝顶醮回人不见,深林磐度鸟应闻。

未知谁与传金箓,独向仙祠拜老君。

《夜坐吟》

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踏踏马蹄谁见过?眼看北斗直天河。

西风罗幕生翠波,铅华笑妾颦青蛾。

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

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梢出东南涯,

陆郎去矣乘班骓。

《偈颂一百零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慧远

红霞穿碧落,白鹭点苍苔。

不得颜良首,谁能叹善哉。

根向梢头出,子从花裹开。

只遮是,不须猜,

青山绿水鬓边腮。有时寻不见,

依旧却还来。

题金山寺》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年代: 唐 作者: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旧恨春江流不断 诗词创作中不可不知 如何利用好这三种比喻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多么的落寞,拖出那长长的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全身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在残霞的映照下,那一身羽毛闪闪发亮。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冶。

比喻也叫"譬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简单来说,就是用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要求这个乙事物必须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

在五七律中,因为对仗的原因,出句有明喻譬喻词”如“,对句常常用同为明喻譬喻词的”似“当然也有用隐喻词对明喻词的,例如”成“”是“等,白居易这首七律《同王十七庶子李六员外郑二侍御同年四人游龙门有感而作》:

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在诗经中就被广泛应用了,”取譬“这个词,在《诗·大雅·抑》中也已经出现:"取譬不远,昊天不忒。"

比喻的形式非常多,南宋陈骙在《文则》将比喻方式分为十种:明喻、隐喻、类喻、话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 陈骙的分类比较复杂,我们一般把比喻分为简单的三大类:明喻、隐喻、借喻。下面先看看比喻的三个组成部分。

一、比喻的构成三要素

秦少游《千秋岁》一句是标准的比喻手法: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飞红万点愁如海,这种比喻是最常见的”明喻“。可以看出,明喻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一类。

愁,主题;如,比喻词;海,喻体。在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中,把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称之为:正文、譬喻和譬喻词。

一个比喻句子中,本体、喻体和比喻词这三种要素并不一定同时出现,根据比喻的这三个要素是否出现可以分为三大类:明喻、隐喻、借喻。

明喻是非常明显的用其他事物(喻体)来比拟想要描述事物(主题)的比喻,明喻也分为两种,详式和略式

1)详式的明喻三个要素都出现,形式上:主体+比喻词+喻体。

上文提到的秦少游”飞红万点愁如海“相对简单些,愁+如+海。相同点是容量”多“,我的愁就像海水一样多。

李煜《虞美人》用两句组成一个比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用”东流水“比喻”愁“:愁+恰似+水。 之所以用两者相比,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点:绵绵不断无穷无尽。愁如春水流不尽的意思。

还有一种相互比较的比喻, 寇准七绝《长安春日》:

淡淡秦云薄似罗,灞桥杨柳拂烟波。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愁春一倍多。

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愁春一倍多。山+未抵(不如)+愁,重重叠叠的山,也比不上愁那么多。这种比喻和南宋陈骙在《文则》中”对喻”不同:

先比后证,上下相符。《庄子》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荀子》曰:“流丸止于甄臾,流言止于智者。,此类是也。《文则》

2)略式的明喻省略了一个要素,看不到如、似、像等等譬喻词。但是这种形式在诗中很难分辨,和隐喻很难分的清楚。

唐代诗人无可写过一首五言律诗《秋寄从兄贾岛》:

暝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

宋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评价颔联说: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主体是落叶上,喻体是雨声,晚上以为听到的是雨声,造成起来才知道是落叶的声音,通过视觉判断昨天的听觉,魏庆之说无可作诗的时候把落叶声比作了下雨的声音。 落叶的声音就如同下雨一样,开门一开,秋叶已经深深地铺满了西林。

这首诗的比喻因为有主体、喻体,所以不是借喻,但是和隐喻比较难区别。

2、 隐喻

隐喻更进一层,为什么这样说呢?隐喻与明喻有两个明显区别,可以看出隐喻的特点。

,明喻用“如、似、像、同、犹”等譬喻词,即甲像乙;而隐喻用的是“是、成、变为等譬喻词,甲家就是乙。

第二,明喻用” 像“,隐喻用”是“,可以看出隐喻的主体和喻体更加密切,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明喻相类、隐喻相合。

如晚唐五代诗人韩偓的《浣溪沙》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沉檀。

雪肌仍是玉琅玕,不说肌肤像玉石一般,而说肌肤就是玉石,可以体会下”雪肌仍【似】玉琅玕“与”雪肌仍【是】玉琅玕“的区别。

雍陶的七言绝句《题君山》

风波题斋壁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不说”【恰似】水仙梳洗处”,而是说”【应是】水仙梳洗处“。感彩不同,所以说隐喻比起”如、似乎“这种明喻更进一层。

好比评价朋友的友谊,三句话明显亲近程度不同,明喻是:你很像呀;隐喻是: 你就是我的亲兄弟呀。

2)略式 隐藏譬喻词语的隐喻

辛弃疾的《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陈望道先生讲解隐喻的时候,把辛弃疾的这两句作为的例证: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过去的恨【就是】流不尽的春江水,今天的恨【就是】重叠的云山。

前一句用了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典,李煜是明喻。辛弃疾隐藏了譬喻词,解释为明喻【如】春江也可,解释为隐喻【是】春江可以。和上面的兄弟说一样,感彩不同,【如】春江感情淡一些,【是】春江则激荡澎湃。

陈骙在《文则》中也讲到了隐喻,但是他的隐喻更像今天的借喻:

二曰隐喻:其文虽晦,义则可寻。《礼记》曰:“诸侯不下渔色。”《国语》曰:“没平公军无札政。”又曰:“虽蝎臀焉遵之。”《左氏传》曰:“是豢吴也夫。”(若人养栖牲)《公羊传》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此类是也。

诸侯不下渔色。孔颖达解释说:"渔色,谓渔人取鱼,中网者皆取之,譬如取美色,中意者皆取之,若渔人求鱼,故云渔色。" 渔色是一种借喻,读者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借喻的本体与譬喻词都隐藏,只有喻体出现;而隐喻和明喻的本体必须出现。容易混淆的是,譬喻词在三种比喻中都可能隐藏,区别需要细细体会。

关于借喻的诗例我们看一首王安石的木末诗:

木末北山烟冉冉,草根南涧水泠泠。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这两句不见主体,不见譬喻词,只有两个喻体,白雪比喻丝,黄云比喻麦子。虽然没有主体,但是读者“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

三、比喻与借代

看完了三种比喻,还需要注意借喻和借代的区别。有的比喻也是借代的一种,有的则不是。

《木末诗》中的“白雪、黄云”是借喻也可以看作借代的一种,又如白居易的《玉真张观主下小女冠阿容》

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

晚院花留立,春窗月伴眠。回眸虽欲语,阿母在傍边。

瑶水一支莲。用莲花来比喻美女,这也是一种隐喻式的借代,主体是“绰约小天仙”,省略了譬喻词,喻体是: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

2、这种借代不是比喻

韦庄的《江上题所居》用“青州从事”来代替酒,“泉布先生”代替钱,这是借代不是比喻。

故人相别尽朝天,苦竹江头独闭关。落日乱蝉萧帝寺,碧云归鸟谢家山。

青州从事来偏熟,泉布先生老渐悭。不是对花长酩酊,永嘉时代不如闲。

四、特殊的形式 博喻与比喻不同形式的混用

1、比喻不同形式的混用

诗中的比喻和文中的比喻不同,诗家语更加自由多变,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如果隐喻和明喻混用,在文章里可能会有不协调的感觉,但是在诗中却很常见:

杜鹃啼处血成花,梅子黄时雨如雾。寇准

出句用”成“,对句用”如“,按照修辞的解释,上句是隐喻,下句是明喻。

一曲悲歌酒一尊,同年零落几人存。世如阅水应堪叹,名是浮云岂足论。

各从仕禄休明代,共感平生知己恩。今日与君重上处,龙门不是旧龙门。

2、博喻 博喻中的混用

说比喻不能不讲博喻,数量比较多而且连用的比喻称之为博喻, 例如苏轼的《百步洪》首描写水波冲泄的一段: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第二句是明喻,轻舟南下如投梭。第5-8句用一串博喻形容一个“快”字。因为第5句有一个譬喻词“如”,所以这4句都可以看作明喻。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一段博喻就复杂了: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一串都是比喻主体【声】,其中有出现譬喻词的句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四弦一声如裂帛。更多的是隐藏譬喻词的句子: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明喻和隐喻,都有隐藏譬喻词的形式,借喻没有譬喻词,区分起来就比较难了。首先看作者表达的是否清楚,还要看读者自己的理解。例如上面讲的辛弃疾词,旧恨【如】春江流不断;旧恨【是】春江流不断。

结束语

从上面三种比喻的阐述来看,从明喻、隐喻到借喻是一层层递进的,主体和喻体越来愈密切。所以我们在欣赏古人诗作的时候,站在诗词创作的角度看分析会清晰许多。

在自己创作时,是用隐喻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呢,还是用明喻就足够了?例如我们自己诗的话,用如还是用是?

雪肌仍【似】玉琅玕;雪肌仍【是】玉琅玕 。

什么情况下使用借喻不会让人误解,还能更好的表达主体?这就看个人的学力了,词汇量不够,诗作就会显得单薄。

@老街味道

唐诗宋词中清明时节的雨有个专业名字 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

苏轼、王安石、辛弃疾的这三首豪放词代表作 您最喜欢哪一首呢?

从香稻啄余鹦鹉粒与黄犬奔故事 了解古人诗词句法的奥秘

唐诗宋词就是田园有宅男 边塞多愤青 咏古伤不起这么简单吗?

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名字是起源于“飞红万点愁如海”吗??

1)详式 出现譬喻词语的隐喻

是,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名字是起源于秦观的“飞红万点愁如海” 林如海那个“如海”,是他学问的博大,像海一样 不对了,这个说起来好像是闲谈,有点趣味而已,我们诗歌的星火相传,前人给后人的影响,后人怎么运用变化,又造出这么多的美好的句子来,一直到曹雪芹,曹雪芹的词句里边,有很多都是从西厢那儿来的 飞红万点愁如海,林如海的名字中暗含一个愁字 林黛玉之母贾敏,敏代表感受敏锐 加起来正好是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虞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如无可上人诗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是落叶比雨声也。美人·鞓红乾色无光霁》

希望采纳

最后修改时间:
暗黑2刺客技能树(暗黑2刺客人物加点)
上一篇
国外食品公司名称大全 国外食品公司排名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