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被挖掉膝盖骨终生残疾,他为何会落得这么一个结局?
孙膑是谷子的得意,也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也是兵圣孙武的子孙,其实除了这些之外,孙膑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一个的复仇者,他与庞涓的恩怨情仇至今都被人津津乐道。众所周知,孙膑的真实姓名已经失传,现在人们之所以叫他孙膑是因为曾经庞涓对孙膑实行的是残忍的膑刑。庞涓和孙膑都是出自同门,那么为什么会对孙膑如此的残忍呢?这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孙膑的膝盖骨 孙膑的膝盖骨是被谁挖的
孙膑的膝盖骨 孙膑的膝盖骨是被谁挖的
在早期,孙膑和庞涓都在谷子的门下一起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先下山在魏国找到了工作,魏王将庞涓任命为大将。根据史料记载,庞涓早就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孙膑,又因为庞涓这个人非常的小气,所以因为妒忌贤能,害怕在之后孙膑超过自己的成就,于是庞涓就对好友孙膑下了毒手,将孙膑的膝盖骨给挖了下来,除了这些,庞涓甚至还在孙膑的脸上刺上了字,将孙膑降为奴才。
那么庞涓这样对待孙膑真的就仅仅是嫉妒孙膑这么简单吗?其实也并不是。在1964年,考古学家在临沂发现一个大型的汉墓,在发掘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竹简。除了这些,让人更加惊喜的是在这座汉墓中还有早已失传的《孙膑兵法》。其实在这之前,很多人都不相信有《孙膑兵法》的存在,还有的人甚至认为《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是同一本书。但是随着现在《孙膑兵法》的出现,所有的学者们都达成了共识,认为孙子和孙膑是两个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本书。
在《孙膑兵法》的解读中,发现了一些孙膑和庞涓交手的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又很可能是庞涓伤害孙膑的理由所在。在公元前354年,魏国进攻赵国,一路杀到邯郸的附近。情况危急,赵国连忙向齐国求救寻求帮助。而这时,孙膑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齐国不应该直接去救赵国,而是直接去攻击魏国的老家,因为这次魏国已经全军出击攻打赵国,而这时魏国正是非常空虚的,这样一定可以让魏国放弃赵国而回到魏国。
在这次的围魏救赵中,孙膑不惜利用自己手下两员大将的性命作为计策来吸引庞涓上钩,虽然后庞涓大败,但是由此可见孙膑的狠毒程度也丝毫不亚于庞涓。因为他们都是谷子的徒弟,而谷子的学术本来大多就是自利之术,所以庞涓陷害孙膑其实也并不仅仅是嫉妒孙膑的才能。
为什么孙膑砍去膝盖骨?
因为庞涓妒忌孙膑的才干,怕孙膑将来的成就超过他,所以用手段切去了孙膑的膝盖骨,让他行动不便,不能成为驰骋疆场的将军,从而保证自己大将军的地位。
因为他太有才华,受到了庞涓的嫉妒,庞涓在孙王面前陷害孙膑,后,孙膑被判膑刑,砍去膝盖骨。
不是孙膑自己砍去的,是庞涓对孙膑嫉贤妒能而借魏王之手砍去的。
不是他自己砍去的 是别人给他砍去的 因为嫉妒他的才能 所以就给砍去了
被不识大象的人搞了,孙子兵法不是简单的军事书,那种思维容易被恶搞。
被庞涓阴了
不是膝盖骨 是两条腿
孙膑的膝盖是怎么被挖掉的?
孙膑的膝盖是被庞涓设计抓住后给挖掉的。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华夏族,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孙膑其他情况。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在观方面,孙膑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他强调是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安定、富强。
但是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但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须慎重地对待,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