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从心理上预防职务犯罪 预防职务犯罪的基本原则

莫娜号 1

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主观原因

怎么从心理上预防职务犯罪 预防职务犯罪的基本原则怎么从心理上预防职务犯罪 预防职务犯罪的基本原则


怎么从心理上预防职务犯罪 预防职务犯罪的基本原则


1、不注重世界观的改造。当前职务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可以称得上是业务上的好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不注重学习,特别是不注重学习,不注重自己世界观的改造,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个人工作、生活上的一些挫折,迷失了正确的方向,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自己,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的嫌疑人自认为应该得到提拔重用而未被提拔重用,因而心理失衡,以身试法;有的犯罪嫌疑人是带着一种“你捞我也捞、不捞白不捞”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市侩心理索贿。如一位嫌疑人在剖析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时谈到,自己多年来一直是业务骨干,勤奋工作,秉公办事,在别人眼里,他年纪轻、能力强、有学历,应该提拔重用,他自己也一直对此抱有极大希望。但后来组织上通过公开选聘,使比他年纪更轻、学历更高的人走上了他向往的岗位,他自认为被提拔重用的希望破灭了,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开始走上利用职权的犯罪道路。

2、不注重道德修养。当前职务犯罪的犯罪嫌疑人都具有大学学历,都有一定的地位和身份,他们走上犯罪道路不是因为不懂纪国法,而是因为他们的道德修养低下。从他们的所作所为来看,什么公仆意识、性意识、服务意识在他们的思想观念里都已荡然无存。他们原本也是一些青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这些嫌疑人的交代来看,每个人对自己的次的经过都记忆犹新,交代的最清楚,最详尽。而多次犯罪之后,他们已不再记得那么清楚。这说明,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那一刻也是有过思想斗争的,他们的道德天平并非一开始就倾向犯罪的一边。正是由于他们平时不注重道德修养,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才一步一步陷进犯罪的泥潭。

3、法制观念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当前职务犯罪的犯罪嫌疑人都不是法盲,都知道什么是犯罪,也知道犯罪的后果,但他们之所以明知故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心存侥幸,认为向自己行贿的都是自己的老同学、老朋友、铁哥们,绝不会出卖自己。还有一种心理,认为行贿和双方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你给我钱,我给你办事,互利互惠,为了双方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行贿方不会出卖我。他们没有深思,行、双方的心理基础是不一样的,双方之间的关系完全受利益支配,毫无情义可言。一位行贿人坦称:那些接受他贿赂的人让他从心底里看不起,而那些不接受他贿赂的人,虽然不一定使他得到他想得到的利益,但他却从心底里敬佩他们。

浅谈如何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职务犯罪因其具有较大的危害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职务犯罪不仅侵害了单位的正常活动(正当性、公正性、廉明性),有的还给公共财产、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少则数十、数百万元,多则数千、数亿万元,因而这种犯罪的危害性较之其他犯罪更为。预防职务犯罪,就是调动上一切积极因素,运用各种手段和采取性和专门性的防治措施,限制工作人利用职务犯罪的原因与条件,以达到防止、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发生的目的。它是事前预防,即古人所说的“防患于未然”。学校原本是“清水衙门”。改革开放以后,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学校内部的职务犯罪也屡见于报刊杂志。由于导致职务犯罪的原因多方面的,要达到减少和消除职务犯罪,应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系统预防,把预防犯罪的全局理顺,建立起配套成龙的教育、预防、制约、监督等机制,使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对职务犯罪从源头上进行治理,以挽救意图犯罪者,保护和的利益免受损失。

一、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学校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1、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校干部的法律意识

要加强法制教育,使学校干部充分感受到法律的神圣和庄严,使潜在的犯罪人员充分感受到法律的威慑力,认清犯罪行为及其必然的法律后果,严格遵守法律、忠于职守,避免违反刑事法律的规定。

要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必须端正学校行政人员的思想。做为学校的行政人员,既是一名干部,又是一名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提倡从政道德,用良好的师德师风武装行政人员的思想,培养学校行政人员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大公无私的品质,是从根本上预防各类职务犯罪的有效措施。

学校的干部应努力做到:省身以严,修德以谦,用权以慎,为政以廉。省身以严,就是严格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做到“外无愧于人,内无愧于心”。修德以谦,就是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保护良好的心态和清醒的头脑。用权以慎,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我们的干部必须弄清手中权力的性质,只有弄明白了这一点,才会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为政以廉,就是固守清廉,一身正气。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象生活中不平衡的事到处都是,哪个单位都有,每个人都有,许多违法犯罪的,遇到不顺心的事,心理不平衡时,总想通过歪门邪道找回失衡心理,结果误入歧途,所以,我们要帮助学会自治、自立,实现自我的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平衡,不可盲目攀比。4、教育切忌侥幸心理

因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想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论犯罪分子隐藏的多深,伪装的多巧妙,最终会暴露无遗。

二、健全制度,建立纪律制约体系,消除产生犯罪的机会

健全制度,对学校干部的从政行为进行规范。采用纪律制约来设置权力防线,才能有效的抑制职务犯罪。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应当注重分析本单位的工作流程、制约情况、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程序、监察制约以及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监督制约有力、落实到人。应当特别重视的是,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仅仅只是预防职务犯罪发生的前提和基础,规范运作、严格执行既有的规章制度才是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各部门应坚决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一个法治,追求的是法律至上;一个高效有序的单位,也应当以规章制度为开展工作的标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使制度成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而不是一个花瓶、一件摆设。

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发放收费明白纸必须加盖学校公章,所有收费必须使用正规票据,严禁私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严把图书资料征订关,实行分管审查把关、主要审批制,坚决杜绝乱征订现象;严格财务管理,加强预算管理,实行“一支笔”审批制;控制非事业性支出,招待费、应酬费应控制在公务费2%以内,学校发放费用控制在勤工俭学纯收入的30%以内;全面实行大宗物品采购公开招标制度;规范基建项目、经营项目管理,实行招标竟标,堵塞各方面漏洞;加强人事管理,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竞争聘任”。

要加强管理、利用严密的管理制度来约束、规范的行为,这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方面。

三、建立监督管理机制,遏制产生犯罪的条件

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就是要求学校行政人员要自觉置于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接受监督管理,防止公权私用,通过有效的监督以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事实证明,没有制约的权利是犯罪产生的根源之一,因此,必须增强监督管理意识,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发挥监督管理功能,努力做到权力行使到那里,监督制约措施就实行到那里。

(一)强化监督。

规范、健全教代会制度,发挥教代会的功能,是加强学校管理、监督的重要渠道。教代会一年要召开二至三次会议,对学校重要的管理规章制度出台予以审议和通过。学校财务收支情况每年至少一次向教职工报告。教代会要推行评议干部制度,学校干部每年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进行述职述廉,教职工代表根据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评议。通过评议,一方面为广大教职工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提供广阔天地;另一方面促进干部廉洁自律,发奋工作。对学校政务、务、财务通过公开栏进行全面公开,如学校收费情况、财务结算、收支情况、员考核、教师出勤、教师量化考核情况、教师评优评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分配、中学招生政策、招生、程序及录取名额、录取分数线等以不同形式进行公开,授受教职工和群众的监督,增强权力运作的透明度,以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办事公正。

(二)强化审计监督。

对学校财务采取“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形式。强化月审计,对学校收支宗行“收入月审报,支出月审核”制度,学校所有收支单据必须经会计中心审核后方可下帐;强化专项审计,根据工作需要,对学校某段时间的财务或重大事项进行审计;强化离任审计,实行先审计、后离任。

(三)强化监督。

、学校要设立电话,学校内要设立信箱,接受群众。实行主要批阅信件制度和接访日制度。对于群众来信反映的问题,坚持出一件、查一件、处理一件。对违法行为视情节分别给予谈话诫勉、、免职、移交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

如何预防职务犯罪

法律主观:

预防职务犯罪的方式为: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公司、企业和其他单位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和牵制体制;同时健全和规范法制制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律客观:

《中华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或者,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最后修改时间:
s11lck为什么有4个名额_s11lck出线名额
上一篇
徐州工程学院中心 徐州工程学院中心校区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