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道德经的成语总计,全文57个原文43
12、芸芸众生:《道德经》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老子用了801个汉字,写成了2、功成不居:《道德经》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5284个字的不朽之作—— 道家经典 《道德经》,相较于很多古代典籍的大部头,《道德经》的篇幅可以算是非常短的了,但这少少五千字却是字字珠玑,源出此处、流传后世的成语就有几十个,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自道德经的成语总计多少个。
道德经 全文 道德经全文拼音版
道德经 全文 道德经全文拼音版
你可能喜欢》》 道家三宝是什么
出自道德经的成语总计多少个?《道德经》全文出现成语57个,其中出自原文的43个,出自其他文章的14个。
1、玄之又玄:《道德经》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天长地久:《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5、功成身退:《道德经》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6、金玉满堂:《道德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7、目迷五色:《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8、宠辱若惊:《道德经》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9、听而不闻:《道德经》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11、虚怀若谷:《道德经》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13、余食赘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14、知雄守雌:《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奚。”
15、知荣守辱:《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16、知白守黑:《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17、天道好还:《道德经》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18、自知之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19、欲取姑予:《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20、无中生有:《道德经》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28章全文及译文解析
因为本来就是不道的,赢了也不好。道德经的解释[ Dao De Jing of Laozi] 书名,即 《老子》 ,我国古代 重要 的哲学 著作 详细解释 指 《老子》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 关 令 尹喜 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 老子 乃著书上下篇,言 道德 之意五千馀言而去。” 汉 河上公 作 《老子章句》 ,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 十七 章为 《道经》 ,后四十四章为 《德经》 ,故有 《道德经》 之名。但1973年 长沙 马王堆 三号 汉 墓出土的 《老子》 抄写本, 《德经》 在 《道经》 之前。奉为主要经典 之一 。 《北齐书·杜弼传》 :“ 自在 军旅,带经从役,注 老子 《道德经》 二卷。” 《新唐书·选举志上》 :“ 玄宗 开元 五年……注 老子 《道德经》 成,谓天 下家 藏其书,贡举人减 《尚书》 、 《论语》 策,而加试 《老子》 。” 词语分解 道的解释 道 à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 志同道合 。 指法则、 规律 : 道理 。道德。 道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 思想 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 春秋战国 德经的解释 道德的法则, 标准 。
《道德经》其实是五个层面的内容:道德经全文一共多少章
二是它不像《孙子兵法》那样按道法术逻辑严密的顺序展开;我们觉得《道德经》很难懂,是因为这种用文言文写的哲学书,真可以算是阅读界的拦路虎,谁看谁懵圈。
可是杨宗纬说了,那是因为你没有听过我的歌,要不你早就学会了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因为《洋葱》的歌词已经告诉我们,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道德经”,你会发现,你会讶异,这是我最压抑最深处的秘密…
嗯,那我们就来试着剥剥看吧!
《道德经》全书一共八十一章,由前面37章的道经和后面44章的德经组成。
如果我们只是像普通的书那样一章一章的去阅读,确实会读傻了。
一是因为它自带有哲学的高深;
所以我们必须要一层一层的把它解剖开来才能看明白。
如果我们一刀切开从侧面去看《道德经》,就会发现其实《道德经》是由五层组成:
分别是最外层的军事论;
次外层的论;
中层的人生论;
里层的认识论;
以及最里层的宇宙论五论组成。
一层一层的解读,才是《道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们从里往外一层一层的来看看《道德经》,首先是宇宙向左转|向右转论。
在老子的眼中,宇宙或者说世界并不是由所谓的神或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一个他命名叫“道”来创造的,并且道创造后由“德”来供养。
道呢,首先生出一个混沌之气,然后一分为二变成天地,再逐渐演变出世间万物。
这个道呢喜欢按照自己设定的原则行事,如果人世不能按道的标准做,才会需要用仁义来进行约束,仁义约束不住了就会需要用礼仪或者法律来制约。
而这个德呢,是按道的要求养育世界的。
但是德不会去占有世界、它也不骄傲自满、不强求世界由它主宰,真正的做到无为而无不为。按德的标准去做,人和世界是可以和谐共处的,内在的自我像婴儿一般纯洁,外在的我可以和世界融为一体。
而世界存在以后,是按道的要求去运行的。
道的要求呢,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事物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来回不断的运行。所以我们要认识世界,首先就要有对立统一的思想。
但在对立统一里,老子更加注重的是柔弱的一面,他说过“弱者道之用”,就是事物虽然有两面,但柔弱的一面是胜过刚强的一面的。
所以,认识这个世界,我们还要能够做到“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也就是要从事物小的变化中发现智慧,同时让自己坚守在柔弱的一面。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去修炼,做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学习呢,就是认识对立统一变化的规律,要不断累积和对立统一相关的知识,首先我们并不需要到处去走也可以认识世界;其次那些看起来难做的事或很繁琐的事都是可以从简单细小的事入手的;我们还要知道一件事快要完成的时候也是最难的时候,要一直坚持到质变的那一刻。
而修炼呢,我们需要要看清世界是祸福相依的,所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能够坚持回归本源保持本性,有三样宝物是我们要一直拿着的: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头。
总之呢,人活着就是要学习和修炼,才能变得聪明和强大。
了解世界,掌握基本的认识方法,其实我们是可以过好这一生的。
上等的人勤奋的遵守道、中等人很难坚持道,下等的人嘲笑道,要过好就要当上等人。
所谓的圣人就是完全按道的要求去做事,坚持做到“四个少”:少点欲望、少说点话、少荒废时间、少贪图功劳。
随着自己的眼界、见识、心胸、修为不断的变强,自己也能由于内在的充实不断的去扩张人生,从个人、家、乡、国到天下不断的提升境界,活得精彩无限。
从上看,对于执政的君主,更需要坚守住道的要求。
因为的君主按道治国,可以过的很好但却不会认为这是君主的功劳,是自己本来就这样;
二流的君主按儒家治国,认为自己过的好是因为君主贤明所以很尊重他;
三流的君主用严刑峻法管理,被迫遵守法律所以害怕君主;
而最不入流的君主没有办法管理好,都看不起他。
所以守住道的君主正是把自己一生系在上,把的想法当自己的想法,治理的时候不随便更改规则,能把治理的井井有条,安居乐业。
是老子最反对的,因为带来不必要的伤亡,是不道的行为,是“不祥之器”。
所以执政者首先做到不凭着自己兵强马壮去欺负弱小的,能不就不,即使打仗也是打自卫反击战。
真到了被迫的时候,人要能够用奇谋去作战,首先自己真正的作战实力不能让敌人知道,同时打仗将军不要张扬不要斗狠,要明白骄傲的一定失败,悲愤的必定获胜。
等真的把仗打完了、打赢了,那也并不值得高兴,应该要用丧礼的方式来对待。
《道德经》讲解完毕,这里附一下五论在《道德经》里各自出现的章节,大家阅读时可以作为参照。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期的内容:
,这个世界是由道创造出来的,然后由德来进行供养;
第二,世界按对立统一的标准来运作,我们需要不断做加法学习和做减法修炼;
第三,人的一生应该按无为的方式去活着,做到“少欲望、少说话、少荒废、少贪功”;
第四,作为的君主一定是按道的无为来治理的;
第五,真正遵循道的执政者应该是个反战人士。
综上,《道德经》里的宇宙论、认识论、人生论,其实对应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论和军事论是人如果作为应该如何运用。
老子真正要告诉我们的其实是,做人,三观一定要正。
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
道德经全文翻译 道德经1到3章翻译及原文
首先我们发现《道德经》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一层一层的剥开。1、章译文:可以用言语描述的道,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的名,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有了空间,才开始呈现出天地;有了根源,才开始孕育万物。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保持宁静无欲的心态,就可以深入观察到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如果常存欲望,就只能看到天地万物表层的东西。空间与物质同时出现而有不同的称谓,它们都很神秘。那神秘又深远的极处,便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所在。
10、涣然冰释:《道德经》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涣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第二章译文:如果世间的人都明了美的东西是美的,那么丑恶的东西就暴露出来了;都知道善良的行为是善的,那么不善良的行为就显露出来了。有和无产生于相互对立,难和易形成于相互对应。因此,长和短显现于相互比较,高和下存在于相互依赖,音和声和谐于相互应和,前和后出现于相互对比。所以圣人所做的事就是顺其自然,不主张人为。圣人的教育就是顺应人心而不倡导言语教化,随任万物生长而不加以限制,孕育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帮助了万物而不依赖它们,建立了功劳而不倨傲。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也不会失去什么。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第三章译文:不尊崇贤能的人,使不争邀功名;不珍藏贵重物品,使不做盗贼夺利;不显露那些可以引起贪心私欲的事物,使思想不混杂迷乱。因此圣人治国的办法是:减少的焦虑而使他们能温饱,削弱的欲望而增强他们的体质。永远使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使那些聪明人不敢随意的去做事情。执行无为政策,世间就会安定、祥和。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也摸不着,我们把它叫作“微”。这三者的形象难以区分开来,它原本就是混沌一体的。它的上面并不显得明亮,它的下面也不显得昏暗,它绵延不绝而又不可名状,又总要回到看不见物体的虚无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如下: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德经第十四章译文如下:
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作品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
《道德经》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向左转|向右转》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全文及解释《老子》
3、和光同尘:《道德经》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或者《老子》,或者《五千言》,后面的尊称是《道德真经》。相传为老子应当地连长殷之邀而留下的五千字的手迹。、《道德经》、《易经》被认为是对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伟大的思想著作。 虽然只有短短5000字,却博大精深,堪称哲学书。它以道家和自然为核心,阐述了如何使人的个人修养达到不自私自利、知足不惭等境界。如何使人的生活达到刚柔并济,得其所不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如何使君主以无为、德、善、信来治理,使服从命令,这样如何用兵,简单说,这个世界就是道生德养的,我们都得听“道”和“德”的话。如何使天地万物各显其性,如何并行,即长且长,等等。
老子:伯阳,谥号永,又名李二,楚国县李乡曲仁里人。他是周代的“图书馆”,是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被尊为祖师。唐太宗尊老子为太上皇轩辕,宋太宗封老子为太上皇,太上老君,混元,为德帝。其尊称为“太上老君”,也尊称为“混元”,也是三清祖先的道德神灵。另一种说法是,老子是三清神祗之一的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世化身,被尊为始祖。 作为道家的哲学著作,在上社社区网络中具有极高的文学性,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主要阐述了自然无为的思想,其中包含了许多朴素的对立转化的辩证观点。在形式上,这本书是一个文本诗句,语言简洁,一个句子的排比和对偶。修辞简洁,音节铿锵,道理深刻,文字丰富多彩。其修辞比较多为后世学者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