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龄前儿童
1、幼儿期是从1周岁后到满3周岁前为幼儿期。什么是学龄前儿童
学龄前期是指哪个年龄段_学龄前阶段是几岁到几岁
学龄前期是指哪个年龄段_学龄前阶段是几岁到几岁
3~6岁的孩子,往往非常“自私”,占有欲很强:想让他把零食、玩具跟别人分享,是件很难的事,甚至别人的东西他还要去抢。
什么是学龄前儿童?孩子是妈妈们的心尖,我们对于学龄前儿童有着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什么是学龄前儿童的相关信息,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学龄前儿童1
儿童文学里将儿童划分为五个年龄阶段: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少年后期(15-18岁)。从惯例来看,0岁—18岁都属于儿童。在美国,21岁以下的人看病都要挂儿科。
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初生至1岁)、 婴儿期(1至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岁)、学龄初期(6至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2至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5至18岁)。儿童处于一个各方面急需开发的时期,没有受到各种知识和思想的束缚,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能够更好地通过一种诱导尽可能的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对儿童智力和身心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学龄前儿童应该在上小学之前学习什么
学习如何待人接物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比如,在晚饭要做好之前,让孩子坐在椅子上等待几分钟,学会什么是等待;孩子与的小朋友发生争吵了,让他(她)自己想好怎么处理,家长可以,在孩子想不出来怎么做的时候,帮助出主意,但不要直接插手这件事。
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以及提升体能。比如,通过吃饭,让孩子养成不吃零食的习惯,每次吃饭之前,把手干净,吃饭的时候荤素搭配,不挑食等;领孩子到游乐园玩,孩子通过跑跳运动,会对体能有提升作用,还可以经常和孩子去郊游,多进行打篮球、乒乓球等户外活动。
学习语言和数学、科学。比如,通过玩搭积木学习数字,搭图形,搭完之后数一数多少块,推倒再搭别的图形,再数一下多少;学习语言先多看儿童书籍,积累词汇量,然后多找机会说,支持班级晚会之类的,家长帮助梳理语言的逻辑;学习科学,看一些百科全书、科学幻想类儿童杂志等,参观科技馆,动手进行安全的物理化学试验等。
学习生活品味以及适合自己的艺术。比如,带孩子吃西餐的时候,把流程和礼节教养的细节跟孩子简单的讲讲、挑选衣服的时候,基本的搭配方法和具有美感的色彩搭配等潜移默化的教给孩子;在艺术方面,如果孩子适合学乐器,就挑选适合他他(她)的乐器,找老师培训,而且要养成孩子感受艺术,了解艺术的基本功。
教会孩子自我学习以及简单的认知。比如,孩子看儿童漫画的时候,慢慢的让他(她)自己单独看,只有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事情再来请教家长,时间一长,给孩子买的书籍,他(她)都能自己看;孩子不应该过多接触,但要把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基本的规则教给孩子,过马路看红绿灯,排队不能插队,不吃陌生人食物等。
什么是学龄前儿童2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
一般把3~6岁称为学龄前期,这是一段对智力发展很重要的时期,3岁前后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4岁左右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时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地期,6~8岁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时期。近些年来,对于早期的“关键年龄”段的智力教育,已引起和广大家长的普遍重视。所谓的“关键年龄”或称“关键时期”,是指人生学习效率的年龄阶段。
从人的智力发育来讲,至17岁已达到顶峰,如以此做为,那么50%的智力发育于4岁以前,30%的智力发育于4~8岁完成,20%的智力发育于8~17岁之间完成,由此发现自出生至7周岁,智力发育的比例达80%。所以在学龄前期予以正确的,启发,熏陶,培育显示得特别重要。
学龄前的孩子,经过和家庭的培养教育,身心各方面均有明显发展,也具备了相当强的接受能力。为此,家长要根据这个时期的特点,结合日常生活和现象,帮助孩子理解、识别好坏,是非,美丑,让他们初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由浅入深地开展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如讲“三毛流浪记”、“鸡毛信”、“刘胡兰”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孩子们逐渐懂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爱,爱国,爱,爱学习,爱劳动的好思想,好品德。家长还可以用画册,画片,听广播,看电视等形式,教孩子叙述好人好事,讲故事循循善诱的启迪孩子的想象能力,培育良好品质。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胆量,选择适当场合,鼓励孩子敢于当众宣讲故事、朗育诗篇,唱歌跳舞,回答问题,使孩子在感下,意志上,认识上都得到提高,语言和词汇得到发展,胆量和口才得到锻炼。
家长要注意学龄期的教育,要贯穿于整个学前期的各年龄段之中,目的是为了使孩子能够适应即将乾主学校接受正规的,系统的学习需要,也是让孩子能适应从散漫走向纪律这一突变,做好心理和民想上的准备。
什么是学龄前儿童3
学龄前儿童要学些什么
发育特点:这阶段的宝宝除了吃睡之外,也开始慢慢的感知和触摸周围的世界啦!他们学会了眼神移动、俯卧抬头、抓握击打、翻身坐立、爬行模仿等,有些发育快的宝宝还学会了说话和走路。
适合玩具:音乐盒、健身架、悬挂玩具、抓握摇铃、拨浪鼓,黑白卡、安全活动镜子、布书、硅胶玩偶、彩色手脚环、海洋球等。
选择要点:玩具除了要安全、鲜艳、适合抓握和咬啃之外,还要能配合能力训练。轻柔的音乐盒和摇铃可以安抚他们烦躁的情绪;黑白相间的图纸和彩球(尤其是红黄蓝三原色)可以婴儿的视觉发育;徜徉在海洋球池里,可以训练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
1-2周岁
宝宝1岁以后,不仅可以行走玩耍,还可在大人的协助下完成一些精细动作。这个时期的宝宝掌握了更多的本领,他们对玩具的需求不仅仅是好看,还需要好玩。他们希望可以通过探索玩具,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适合玩具:积木、绕珠、简单拼图、叠叠乐、敲敲球、模拟电话、蘑菇钉、磁力棒、小熊穿衣、钓鱼玩具、挖沙工具、厨房用具等。
选择要点:此年龄段玩具应满足多样、物件较大、可多利用生活用品来结合认知发展。蘑菇钉、绕珠、小熊穿衣、投篮捡球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学前儿童是指多少岁”,大家知道了吧。学龄前体检对于儿童来说是很重要的环节,也应该作为家长的重心。宝宝的健康成长对于的家长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学龄前体检中有很多的注意事项也需要家长牢记。协调能力;各种卡片图书对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大有用处。当然,这个年龄段最受推崇的还是积木拼插玩具,不但可以锻炼色彩认知和审美观,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结构思维和造型能力。
2-3周岁
适合玩具:拼图、各种球类、拉着走的玩具、橡皮泥、四维发展类绘本图书、电动玩具、脸谱拼图、陀螺、厨房设备玩具、百变积木、拼插积木、环形迷宫和玩偶娃娃等。
选择要点:这个年龄的玩具,应选择促进语言和动作发展的益智类为主。 这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开始给玩偶喂饭,用厨房玩具做美食,给妈妈串漂亮的项链......除此之外,也是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亲子一起玩极轨道滑翔车,让孩子在感受速度和的同时,更有助于语言沟通、视觉、专注力、颜色和数字认知的培养。
学龄前儿童的训练很关键,要是爸爸妈妈培训得好,那么就会让宝宝变得更加聪明,接受能力也很棒哦。
童年是指几岁到几岁
家长的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可能会导致孩子有心理障碍甚至疾病。家长们可以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慢慢进行,孩子的教育急不来的。童年是指 4-5岁幼儿年龄特点几岁到几岁
童年是指几岁到几岁。童年是值得怀念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你意识到自己的童年已经消失以后那证明你已经长大了,童年的伴随我们一生,下面分享童年是指几岁到几岁。
童年是指几岁到几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区别岁1
童年时期的年龄范围在6、7岁~12、13岁,属于小学阶段,是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是心理发展一个重要阶段。在童年期,儿童的对学习和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家长的素质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共同调节的教养方式向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发展与幼儿期相比,其心理发展和需求都出现了全新的特点;家长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教育方式,既要给孩子以选择和决定的权力,又不能放任自流;善于处理好亲子之间的新矛盾和冲突;不能过分强制儿童,也不能过分地“溺爱”和过分保护;应该懂得,在与儿童的教育互动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教育能力。儿童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与同龄伙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与教师的交往在小学中年级以前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之后则一直维持在交往比率的20%左右。这种变化趋势表现出儿童人际交往和性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值得父母和教师重视。
童年是指几岁到几岁2
1、一般来说2-12岁算是儿童时期属于童年。
儿童学习才艺的年龄
一、学小提琴的适龄期
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想演奏出好音乐,对手及指头尚小、力量不够的3-4岁幼儿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年纪为5~6岁较适当。
二、学钢琴的适龄期
在音乐世界里,声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太小的宝宝是不宜学钢琴的,因为要学习钢琴需要宝宝具备一定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也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高音、音色、单调等,还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的力度和手发育的大小等。因此,一般的儿童学习钢琴在2-3岁时,效果无法期待,6-10岁开始学,想成为钢琴家又慢了一点,在3-5岁时让孩子先听好的音乐,欣赏好的音乐,一般4-5岁开始接受钢琴等乐器的技术指导,学钢琴比较适宜。当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提早或推迟些。
三、学绘画适龄期
由于孩子在1岁或1岁多已会“涂鸦”,2-3岁开始对形状、颜色产生兴趣,4-5岁开始对实际事物、经验过的事物有了认识并画出,5-6岁时,不是画看到的东西,而是画认识的东西,此时的孩子观察力、想象力、甚至表现欲都很高。因此,从2岁半到3岁孩子最纯洁的时候开始,最为适宜。
童年是指几岁到几岁3
童年大约是指4-13岁之间,因为幼儿时期一般是0-3岁,而少年时期一般是12-14岁,而童年就是介于这其中的一个阶段,也就是上小学的时候,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会对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心,而且逐渐的开始培养自我的情绪和修养,是成长发育的一个基础阶段。
孩子生长发育的几个阶段
1、胎儿期:是在母体内胚胎发育完整的时期。
2、婴儿期:是指出生到满一岁,这时是小孩在出生后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
3、幼儿期:是指1岁到3岁,这时生长速度会逐渐放缓,因为脑部的大小已经达到了的80%,而且语言,运动和思维等都已经开始逐渐的加强。
4、学龄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童年时代,一般是在6-13岁之间,是小学阶段,开始接触一些学习和生活的基础知识。
5、青春期:是13-18岁之间,这时的小孩出现了明显的性别特征,而且身高和体型也更加接近,性格也开始定型,也是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
童年的年龄段是几岁到几岁啊
儿童的成长阶段: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在6、7岁~12、13岁,属于小学阶段,是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是心理发展一个重要阶段。在儿童心理学里,儿童的年龄段很长,从初生至十七八岁都属于儿童,而且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初生至1岁)、 婴儿期(1至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岁)、学龄初期(6至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2至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5至18岁)。扩展资料: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1、学习是小学儿童的清金人瑞《下车行》:“儿童合掌妇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讴。”主导活动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儿童在这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中习得知识、技能,掌握(4)由于乳牙萌出和断奶后食物种类的转换,应该加强断奶后营养和喂养指导。感和义务感。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义务。2、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是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答疑、解惑、育人,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不应被视为是被动的接受者。所以教和学是师生双方积极主动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势必会出现种种矛盾,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一方,教师的素质、敬业精神、对学生的爱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对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3、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从习得直接经验为主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是一个发展过程。小学低年级倾向于通过直接抽象的方式学习物理经验;小学高年级已经能够运用抽象逻辑、多重抽象来获得数理逻辑经验;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接经验向掌握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参考资料:
童年是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年龄段。
童年属于小学阶段,是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是心理发展一个重要阶段,年龄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人在进行自身再生产的同时,也进行着年龄的再生产,它总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龄的个人所组成。
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区别
出生后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但生后年中身长增长20~25cm,约为出生时的40%~50%;体重增长6~7kg,约为出生时的2倍,都是出生后生长最快的一年。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区别,很多人对于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区别是感到很好奇的,而且也不知道区别是有哪些的呢,我为大家整理好了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区别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区别1
1、 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
2、 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3、 活动的依赖性较强,尤为依赖老师。有的愿望与要求,在家中表现明显。
4、 神经系统较脆弱
5、 爱抚的需要迫切。仍有游戏的需要。
6、 喜欢交朋友,邻里的伙伴,同座的同学,给他东西吃的高年级学生,均可能成为朋友。朋友关系很不稳定。
7、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8、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逐渐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因作业、考试分数引起挫折的情绪不象中、高年级学生那么强烈。
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区别2
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其特点具体是怎样的?
其特点为:
(1)此期小儿体格发育相对减慢;
(2)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特别是活动能力增强,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多,故开发了智能,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因此,儿童的身体比例不断变化,由胎儿2个月时特大的头颅(占全身4/8)、较长的躯干(3/8)、短小的下肢(1/8)发展到6岁时较为匀称的比例(头占l/8强,躯于占4/8弱,下肢占3/8)。从动作发育看,儿童会走路前必须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爬行、站立等发育阶段。发育;
(3)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故应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
(5)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而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故仍应重视传染病等预防工作。应着手进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训练。
2、学龄前期是从3周岁后到6周岁~7周岁。
其特点为:
(1)此期体格发育速度又减慢;
(2)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好模仿,此期小儿的可塑性较大,因此应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生活习惯;
(3)此期机体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传染病的发病率渐减,但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而生活经验不足,意外的创伤和中毒的机会增多,更应注意预防。此期免疫反应性疾病(如肾炎、风湿热等)开始增多,应重视这方面的防治工作。
3、学龄期是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并非所有的疾病恢复过程必然伴随赶上生长。患儿能否出现赶上生长,能否使生长恢复到原有正常轨迹,取决于致病的原因、疾病的持续时间和程度。如果病变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和重要的内分泌腺,或病变较,或体液的内环境和代谢平衡过程长期得不到恢复,就不能出现赶上生长。(13~14岁)开始之前为学龄期。
其特点为:
(1)此期相当于小学学龄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肌肉发育加强,动作比较精巧;
(2)大脑皮质进一步发育,求知欲、理解、分析、综合和学习能力大为增强,应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使他们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此期乳牙全部更换,故要加强卫生指导,注意预防龋齿和近视。
儿科年龄划分为以下7个时期:
胎儿期:从和结合、新生命的开始,直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这个阶段还可以细分为胚胎期和胎儿期。胚胎期是指胚胎的最初8周;胎儿期是指从第9周到出生。
新生儿期:指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刚满28天为止这一时期。胃排空时间会长达6-8小时,因此新生儿口服物吸收的总量难以预料。
在生命最初的几周内,胃排空延迟对于吸收的影响可能是重要的,大多数患儿采用胃肠道外给的办法,就是说很多时候不使用口服吃方式。
婴儿期: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为婴儿期,这阶段小儿以乳汁为主要食品,故有称为乳儿期。您知道这个阶段的孩子为什么容易生病吗?
这个时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个最为迅速的时期,对营养素和能量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是消化吸收功能又不完善,因此,消化紊乱和营养紊乱期间多见。
幼儿期:1周岁以后到满3周岁之前称为幼儿期。这个时期儿童的体格生长速度相对减慢,吃饭特点从乳汁逐步向饮食过渡。
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活动范围增大,幼儿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交往能力增强,对各种危险识别能力不足,应注意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
或者是把婴儿期和幼儿期合并在一起,因为很多时候在用方面都是说婴幼儿。就说这个透皮给把,通俗的说就是外用的膏,对于婴幼儿来说,透皮吸收就会有自己的特点。
婴幼儿,当然也包括新生儿,皮肤角质化层薄,不像我们成年人老皮老肉老茧,给后吸收速率快,尤其是皮肤有炎症破损时候,吸收的更多,现在知道为什么有皮肤破损时候,为什么不使用激素膏了吧。
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较大,应注意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龄期:从6-7岁入小学起到12-13岁进入青春期为止称为学龄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各器官外形接近,但器除外,智能发育更加成熟,是学习的重要时期。
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为青春期。女孩子一般从11-12岁到17-18岁,男孩子一般从13-14岁到18-20岁,是是人生第二体格生长高峰。
再说说直肠给,通俗的说就是栓剂和剂,对于呕吐的婴儿和不愿意接受口服给的幼儿,是非常适用的哈。
但是,不是所有的物都适用,由于直肠静脉回流的个体异相对大,导致物的吸收程度存在异,可引起治疗剂量不足或治疗剂量超过物中毒剂量。
因为清醒间使用栓剂,孩子会不受大人的控制,要么到处爬来爬去,要么到处走来走去,要么是麻麻抱着起来,姿势不对不利物吸收;
或者是刚刚用过栓剂,宝宝突然说要拉臭臭,或者宝宝腹泻期间发烧,你也不知道熊孩子什么时候拉稀。
小儿年龄阶段划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界限如何?
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小儿时期划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各期之间没有严格界限,而且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
此期十分重要,母亲的健康、营养、工作、生活环境、疾病、心理状态、用等都会对胎儿产生重要影响。
这一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小儿从一个封闭的、无菌的、温度基本恒定的、有充足营养供给的环境,来到一个开放的、有菌的、温度不断变化的、营养需要自身摄取或产生的环境,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如何帮助新生儿顺利渡过这一阶段,对于小儿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这一时期小儿的生理、病理、疾病预防、治学龄儿童一般是指6岁到12岁,更具体精准的说学龄期是指6~7岁入小学起至12~14岁进入青春期为止的一个年龄段。疗、用都与和其他年龄的小儿有很大的区别。
此期特点是:生长发育迅速,消化功能未臻完善,因而易致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失调;从母体带来的免疫力逐渐消逝,自身的免疫力尚未成熟,易致各种感染,因此在此期保证营养、免疫、消毒隔离非常重要。
此期体格生长速度减慢,但智能发育加快;活动范围加大,而自身对外界的识别能力不强,饮食从乳类为主向型过渡;自身免疫不足;因此,加强营养、注意保护、防止意外发生、注意智力开发、加强保健是工作的重点。
此期体格发育稳定。智力发育趋于完善,求知欲强,语言及思维能力得到较快发展,能力增强,善于模仿。因此要加强教育,开发智力,培养自身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文明行为十分重要。注意一些好发疾病的发生(风湿、肾炎等)。
除系统外,其他器官系统已接近。抵抗力明显增强,学习与自主能力、分析综合理解能力达到很高的水平,是接受教育,养成良好品德,打好体格基础的时期。
这一时期,全身发育逐渐成熟,系统发育近于,活动范围加大,视野开阔,生活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创造能力,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心理不够稳定,从医学临床已不属于儿科范围。
扩展资料
发育规律
1、阶段性和程序性
胎儿和婴幼儿期发育遵循"头尾发展律"。从生长速度看,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2~6岁期间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
手部动作发育的规律性更明显,新生儿只会上肢无意识乱动;4~5个月开始有取物动作,但只能全手一把抓;10个月时才会用手指拿东西;2岁左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勺子吃饭;手部精细动作(如写字、画图等)要到6~7岁左右才基本发育完善。
儿童期、青春期发育遵循"向心律".身体各部的形态发育顺序是: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青春期足的生长突增最早开始,也最早停止生长;足突增后小腿开始突增,然后是大腿、骨盆宽、胸宽、肩宽和躯干高,是胸壁厚度。
上肢突增的顺序依次为手、前臂和上臂。手的骨骺愈合也由远及近,顺序表现为指骨末端一中端一近端,掌骨一腕骨一桡骨、尺骨近端。
2、速度的不均衡性
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均衡的。因此,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呈波浪式。从胎儿到,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高峰:次从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1年;第二次发生在青春发育早期,女孩比男孩早两年左右。
身长在胎儿4~6月增长约27.5cm,占新生儿身长的一半左右,是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体重在胎儿7~9月增长约2.3kg,占正常新生儿体重的2/3以上,也是一生中增长最快的阶段。
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约10cm,体重增长约2~3kg。2岁后至青春期前,生长速度减慢并保持相对稳定,平均每年身高增长4~5cm,体重增长1.5~2.0kg,直到青春期开始。青春期开始后生长速度再次加快,身高一般每年增 4-5岁属于什么阶段长5~7cm,处在生长速度高峰时一年可达10~12cm;男孩增幅大于女孩。
体重一般每年增长约4~5kg,高峰时一年可达8~10kg。青春期突增后生长速度再次减慢,约在女17~18岁,男19~20岁左右身高停止增长。男孩突增期增幅较大,生长持续时问较长,故进入成年时其大多数形态指标的值高于女孩。
3、时间统一协调性
根据不同组织、器官的不同生长发育时间进程,可将全身各系统归纳为四类不同的生长模式。
综上所述,机体各系统的发育既不平衡,又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和适应。这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和发展中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表现。
任何一个系统的发育都不是孤立的,而任何一种作用于机体的因素都可对多个系统产生影响。例如,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促进肌肉和骨骼发育,也促进呼吸、心血管、神经系统功能水平的提高。
4、生长轨迹关键期
在外环境无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现象(cization)。该轨迹有动态的、复杂的调控系统,其中遗传基因起关键作用。它尽力使正在生长中的个体在群体范围中保持有限的上下波动幅度。
参考资料来源:
1、新生儿期:自出生起到生后28天。
个体从胎内生活到胎外生活的过渡阶段。胎儿从母体娩出后,为了适应外界生存环境,新生儿生理功能需要进行有利于生存的一系列重大调整,约需一个月左右功能才渐趋完善。
2、婴儿期:从岀生28天后到满1周岁以前。
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最短的一个阶段。
3、幼儿期:1周岁以后到满3周岁之前。
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速度相对减慢,语言、行动和表达能力增强,接触外界环境机会增多,因此感染的机会较婴儿期多。
4、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
5、学龄期:从6~7岁入小学起到12~13岁进入青春期为止。
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此期各器官外形和功能逐渐发育(除器官外)接近;智能发育更加成熟,是学习的重要时期。
6、青春期:一般范围是10--23岁,且女孩一般比男孩早2年。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往常认为女孩青春期比男孩早,在11~14岁;男孩在12~15岁。此时期的特征为体格发育首先加速,继而系统发育成熟,并且逐渐融入,养成个体化的行为和性格。
参考资料来源:
小儿时期划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各期之间没有严格界限,而且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
胎儿期 从卵和结合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在母体内约经过280天。此期十分重要,母亲的健康、营养、工作、生活环境、疾病、心理状态、用等都会对胎儿产生重要影响。
新生儿期 自出生时起,至生后28天称新生儿期。这一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小儿从一个封闭的、无菌的、温度基本恒定的、有充足营养供给的环境,来到一个开放的、有菌的、温度不断变化的、营养需要自身摄取或产生的环境,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如何帮助新生儿顺利渡过这一阶段,对于小儿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这一时期小儿的生理、病理、疾病预防、治疗、用都与和其他年龄的小儿有很大的区别。
幼儿期 1周岁后到满三周岁之前,称幼儿期。此期体格生长速度减慢,但智能发育加快;活动范围加大,而自身对外界的识别能力不强,饮食从乳类为主向型过渡;自身免疫不足;因此,加强营养、注意保护、防止意外发生、注意智力开发、加强保健是工作的重点。
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此期体格发育稳定。智力发育趋于完善,求知欲强,语言及思维能力得到较快发展,能力增强,善于模仿。因此要加强教育,开发智力,培养自身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文明行为十分重要。注意一些好发疾病的发生(风湿、肾炎等)。
学龄期 从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学龄期。除系统外,其他器官系统已接近。抵抗力明显增强,学习与自主能力、分析综合理解能力达到很高的水平,是接受教育,养成良好品德,打好体格基础的时期。
青春期(少年期) 女孩从11~12岁起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起到18~20岁,称青春期。这一时期,全身发育逐渐成熟,系统发育近于,活动范围加大,视野开阔,生活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创造能力,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心理不够稳定,从医学临床已不属于儿科范围。
分为七个阶段: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新生儿期(出生脐带结扎到28天)婴儿期(生后28至1周岁)幼儿期(1周岁至3周岁)学龄前期(3周岁至7周岁)学龄期(6周岁至12周岁)青春期(11周岁至20周岁)
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区别
从人的智力发育来讲,至17岁已达到顶峰,如以此做为,那么50%的智力发育于4岁以前,30%的智力发育于4~8岁完成,20%的智力发育于8~17岁之间完成,由此发现自出生至7周岁,智力发育的'比例达80%。所以在学龄前期予以正确的,启发,熏陶,培育显示得特别重要。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区别
儿童用的特点还有:比如肺部给,就是常说的雾化吸入治疗,这种治疗方式的优势不仅仅是不疼不痒不苦,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经肺泡毛细血管吸收,吸收面积大,速度快,适合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区别。学龄前儿童指的是6周岁以下的孩子,学龄前教育则指的是孩子在6周岁之前入小学之前,做好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非常重要,以下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区别
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区别1
学龄前儿童其实指的是还没有达到入学年龄的小朋友。从各个来看,每个对于小朋友入学的年龄规定都不相同,一般情况是在5岁或者6岁进入学校,所以,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界限也是不同的,就来说,现在规定的入学年龄为6岁半,所以,以的标准来说0~6.5岁之前的小朋友就是学龄前儿童。
一、学龄前儿童年龄的划分
婴儿时期指的是出生一到十二月,并且在剪断脐带到出生后28天被称作新生儿。在出生之后的六到十二月的宝宝被叫做较大婴儿
幼儿期是指宝宝在一岁到三岁的时候。
学龄前期指的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区别3是在三周岁以后到六至七岁进入小学之前的时期。
学龄期指的是6到12岁的宝宝。
根据这种模式的划分,可以知道在进入小学之前的宝宝都可以被叫做学龄前儿童。
二、学龄前儿童的定期检查
1、眼睛的保护
学龄前儿童有近视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两只眼睛都长时间的处在近距离的作,眼睛四周的肌肉没有得到很好的放松,渐渐地眼部的疲劳就形成了近视。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控制宝宝在看电视,电脑,看书的时间,每隔半小时应该休息20分钟并且半年带孩子进行一次视力检查
2、对口腔的保护
对于处于幼儿时期的宝宝来说,家长应该帮助宝宝保护好他们的牙齿。应该帮助宝宝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并且帮助宝宝学会爱护牙齿,少吃甜食,并且带宝宝定期的检查一次牙齿。
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区别2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
一般把3~6岁称为学龄前期,这是一段对智力发展很重要的时期,3岁前后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4岁左右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时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地期,6~8岁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时期。近些年来,对于早期的“关键年龄”段的智力教育,已引起和广大家长的普遍重视。所谓的“关键年龄”或称“关键时期”,是指人生学习效率的年龄阶段。
学龄前的孩子,经过和家庭的培养教育,身心各方面均有明显发展,也具备了相当强的接受能力。为此,家长要根据这个时期的特点,结合日常生活和现象,帮助孩子理解、识别好坏,是非,美丑,让他们初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由浅入深地开展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如讲“三毛流浪记”、“鸡毛信”、“刘胡兰”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孩子们逐渐懂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爱,爱国,爱,爱学习,爱劳动的好思想,好品德。家长还可以用画册,画片,听广播,看电视等形式,教孩子叙述好人好事,讲故事循循善诱的启迪孩子的想象能力,培育良好品质。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胆量,选择适当场合,鼓励孩子敢于当众宣讲故事、朗育诗篇,唱歌跳舞,回答问题,使孩子在感下,意志上,认识上都得到提高,语言和词汇得到发展,胆量和口才得到锻炼。
家长要注意学龄期的教育,要贯穿于整个学前期的各年龄段之中,目的是为了使孩子能够适应即将乾主学校接受正规的,系统的学习需要,也是让孩子能适应从散漫走向纪律这一突变,做好心理和民想上的准备。
学龄前儿童看电视危害
一忌时间过长
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每天长时间地看电视,容易使孩子神经系统与机体产生疲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学习等其它活动的正常进行。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控制在40分钟之内为好。
二忌距离过近
三忌音量过高
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时,长时间在较高音量的下,不仅容易使听觉的感受性降低,形成不良的听觉习惯,而且容易导致视觉等感受性的下降。相反,采用相对小的音量,对孩子的听力、视力、注意力等的发展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忌光线过暗
看电视时,室内光线过暗,则影响孩子视觉功能的发展,也容易导致近视现象的出现。晚上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不要把照明灯都关闭,在电视机后方安上一盏小红灯,可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
五忌坐姿不正
孩子看电视时,歪歪斜斜地就坐,如靠在被子上、躺在父母怀里,都容易使孩子未定型的脊柱发生变形与弯曲等,养成不良的坐姿习惯。
六忌饭后即看
饭后孩子即看电视,容易使孩子的大脑兴奋中心转移,注意力高度集中于电视内容,形成消化液分泌的停滞与食物的沉积现象,影响肠胃的消化。饭后,让孩子轻微活动一会儿后,再看电视为宜。
七忌边吃边看
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或糖果、瓜子等,嘴里的食物往往咀嚼不够,容易加重孩子的消化负担,影响消化功能。长期如此,还容易养成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八忌看武打凶杀内容
学龄前儿童常常看武打凶杀片,不仅容易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紧张、恐惧状态,影响身心健康发育,而且容易使孩子产生好奇心,进行模仿,导致孩子对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适应性的提高。攻击与冒险行为增多。
九忌患电视孤独症
电视和电视对儿童的吸引力极大。儿童思维分析力,模仿性很强,长此下去,儿童只对电视节目感兴趣,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性格变得孤独,的可出现反常的心理状态。
十忌让孩子躺着看电视
一些父母让小孩躺着看电视,以为孩子舒服,其实适得其反,这对孩子的健康颇为不利。有些人喜欢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电视,觉得这样看电视舒服自在又省劲。他们的孩子也跟着学,躺着看电视。其实,躺着看电视害处是很多的。这是因为躺着看电视时,不但要仰着头,侧着身,而且需要歪着脖子和偏转眼睛。
这样,眼睛的视线与电视机屏幕就不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需要用眼睛来进行调节,时间长了会引起眼球外肌和眼球内的睫状肌发生痉挛收缩,从而造成眼球胀疼、结膜充血、双目流泪,甚至出现眼压增高,视觉模糊和视力下降等现象。
如果经常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电视,还会使眼球内外直肌和上下斜肌重度疲劳,收缩失调,从而造成眼睛斜视等疾病。青少年的身体正处在发育时期,不但容易使眼睛感到疲劳,而且还容易造成眼睛散光等疾病。
另外,躺着看电视,由于身体的大部分肌肉已经放松,人体内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减慢,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逐渐进入抑制状态,大脑的思维和记忆能力也大大减弱,从而造成抑制和兴奋的失调,这样不但达不到欣赏电视节目的目的,而且还会引起失眠、神经衰弱和腰背酸痛等不良后果。所以,为了保证身体健康,预防发生疾病,不要躺着看电视,尤其是儿童。
皮亚杰认为5岁以前属于什么期
3、减轻压力皮亚杰认为5岁以前属于什么期
5、智力障碍皮亚杰认为5岁以前属于什么期,不一样年龄的孩子是需要不一样的教导的,对于初为人母的新生儿妈妈来说,面临的不只是哺乳喂养的重任,还要了解一些基础的育儿知识。下面看看皮亚杰认为5岁以前属于什么期。
皮亚杰认为5岁以前属于什么期1
皮亚杰认为,儿童5岁以前是“无律期”,他们通常以“自我中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
通常儿童5岁属于学龄前期,学龄前期指儿童3-5岁时期,此时期对于生长发育较为重要,常见注意事项如下:
1、饮食习惯:5岁儿童能够正常进食一日三餐,可吃饭,家长要让儿童在饮食方面养成较好饮食规律和习惯,避免挑食、偏食,尽量少吃甜食、高油脂、油炸性食物。摄入蛋白质中的优质蛋白质以及新鲜蔬菜、水果、淀粉类主食,以保证营养均衡;
2、卫生习惯:5岁时儿童乳牙已经全部出齐,此时要让儿童养成口腔卫生习惯,三餐、饭后漱口,早、晚两次刷牙,以达到良好口腔卫生。同时需养成多种卫生习惯,预防感染性疾病。
儿童年龄共分为七期,具体如下:
1、胎儿期,指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为止,共40周;
2、新生儿期,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到28天之前;
3、婴儿期,自出生到一周岁之前;
4、幼儿期,自一岁到满三周岁之前;
5、学龄前期,自三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
6、学龄期,自入小学开始6-7岁至青春期前;
7、青春期,年龄范围从10-20岁,是从儿童到的过渡时期。
皮亚杰认为5岁以前属于什么期2
一般幼儿4-5岁的时候属于叛逆期的范围,因为幼儿在达到4-5岁的时候往往自主的活动能力比较强,儿童的大脑已经发育的比较成熟,所以儿童会出现自主运动的增强,愿意尝试很多没有接触到的事物。
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让儿童禁止做某些危险的动作,这个时候儿童没有意识到危险,就会和家长起到冲突,也就是所说的出现叛逆的`情况。针对于儿童的叛逆期,要及时进行疏导,不要一味的禁止,要让儿童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尽量尝试多的事情。
1、胎儿期:是指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娩出之前,称之为胎儿期;
2岁以后,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变得丰富,是吸收性思维和感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宝宝器官协调和肌肉发展的敏感时期。很多家长都惊讶,宝宝这个阶段变得很乖,还会模仿大人做事。2、新生儿期: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之内;
3、婴儿期:是指一岁之内的孩子;
4、幼儿期:指1-3岁的孩子;
5、学龄前期:指三岁到上学之前;
6、学龄期:一般是6-12岁;
7、青春期:12岁之后到女孩18岁,男孩21岁之前,都被称之为青春期。
以上七个时期是儿童年龄段划分的标准。
首先、4岁-5岁的幼儿的性,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这样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其次、4岁有惊人的想象力,有时听孩子编成的故事,会觉得他在说谎,其实他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由于丰富的想象力,孩子对事实与虚构会分不清。因此别以为他是存心说谎的坏孩子。
如处理不当,孩子会因为自尊心受伤而引起自卑感。应了解其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之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到4岁半以后这种真实与虚构分不清的现象会慢慢消失,孩子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飞人、一只怪兽。
电视上的真动作亦慢慢学会把真实和虚构分开。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龄最显著之心理现象。家人或者老师应有坚定的原则去照顾及,应耐心地满足孩子因为好奇所引起的发问,并多做户外活动,以发泄其旺盛的精力。
此外,4-5岁的孩子爱玩,但此时孩子大脑的成熟程度不足,兴奋过程的活动胜于过程。因此,应该要注意不能长时间使某些部分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也就是说可以让孩子玩,但要适当,不能玩的太疯。
皮亚杰认为5岁以前属于什么期3
1、询问出生:孩子往往在这个时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并且一遍又一遍地问。
2、情感:四五岁的孩子基本上已经适应的生活了,并且可以理解并接纳和妈分离了。但是在这个敏感期的孩子好像忽然变小了,而且在情感上很脆弱。
3、人际关系: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
4、审美:这个时期的审美是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标准。
5、身份确认:“我是警察”、“我是霸王龙”、“我是小锡兵”、“我是白雪公主”。孩子们会给自己一个又一个身份。
6、性别:这时的孩子最重视的就是谁是男孩谁是女孩。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敏感期
1、为孩子投放各类供孩子装扮自己的材料,给孩子的审美给予充分的肯定,给他们充分的自我探索空间。
2、告诉孩子生命的由来,可以参考一些科普文章和百科全书,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们生命是怎么形成的。
3、接收到孩子的情感表达的时候,要给予热情的回馈,保护好孩子这份情感。
5、孩子认识身体的各类器官,区分男女性别。
6、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文字卡片等材料,并配合动作,让孩子宏观地认识文字。
7、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觉得爱和婚姻是美好的事情。
儿童时期是怎样划分年龄阶段的
童年是什么?儿童期亦称学龄初期或童年期。约7岁至12岁前的时期。此时期身体的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水平,大脑皮质抑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兴奋强烈。
从这种划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学前(即6岁前)的儿童都可以视作学龄前儿童。《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享受儿童权利公约的年龄段在0~18周岁,法律规定是0~18周岁为儿童,医学界将儿童规定为14岁以下作为医学观察年龄段。
根据各年龄组解剖生理特点,儿童期又分为:
①围产期。胎儿满28周到生后一周。
②新生儿期。从娩出到生后28天。
③婴儿期。或称乳儿期。从生后28天到1 周岁。
④幼儿期。1~3周岁。
⑤学龄前期。从幼儿期结束到入小学前,即3~6或7岁。
⑥学龄期。从入小学到青春发育开始,一般指 6或7~12岁。
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功能基本成熟,一般范围是10--23岁,且女孩一般比男孩早2年。随地区、气候、种族而异,大部分地区女孩自10~13岁、男孩自12~15岁开始,分别在18~20岁完成,上述各时期各有特点,但也有连续性。
⑧成童。年龄稍大的儿童。或谓八岁以上,或谓十五岁以上,说法不一。引申指神童。
扩展资料:
一、基本解释:
年纪小于18周岁的小孩。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白话文: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二、引证解释
古代凡年龄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列子·仲尼》:“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一旦出现疾病、内分泌障碍、营养不良等不利现象,会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迟滞;一旦这些阻碍因素被克服,儿童会立即表现出向原有生长轨道靠近和发展的强烈倾向。这种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称“赶上生长”。。’”
白话文:
“听说你有童谣说:‘在我们,莫不是你最。’”
唐杜甫《羌村》诗之三:“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白话文:“已经没有停止,儿童都开始东征打仗了。”
白话文:“儿童合掌拜自己的母亲,三年有成就必将讴歌赞颂。”
巴金《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广岛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
参考资料:
学龄儿童是几岁到几岁?
学前儿童是指多少岁幼儿敏感期4-5岁是什么一般是6岁至12岁这个年龄段的为儿童,脑组织的形态结构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进展比较快,已经有了应对学校与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所以称之为学龄儿童。
从胎儿到青少,儿童在医学上被定义为儿童。根据2、在儿童心理学里,儿童的年龄段很长,从初生至十七八岁都属于儿童,而且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初生至1岁)、 婴儿期(1至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岁)、学龄初期(6至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2至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5至18岁)。其生长过程及其特征,可分为七个阶段,胎龄是从受精卵形成到婴儿出生的40个星期的时间。从脐带结扎开始,直到28天前,胎儿才能娩出。
婴幼儿期为一周岁左右,儿童早期的年龄是1岁至3周岁之间,初学年龄为三周岁到六七岁,开始上小学。学期指进入小学,进入青春期之前的时期。青少年的年龄通常在10至20岁之间,但孩子们在法律意义上是不同的。
3-6岁处于什么阶段
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区别33-6岁处于什么阶段
需要定期的对宝宝进行身体检查,对于宝宝的身体来说是有好处的3-6岁处于什么阶段,孩子对于家长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能力越出众越好,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响很大,下面看看3-6岁处于什么阶段。
3-6岁处于什么阶段1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
儿童生长发育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新生儿期:是从胎儿娩出,到28天大的时期。按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
2、婴儿期:指的是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的时期。
3、幼儿期:1岁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4、学龄前期:3周岁至入7周岁为学龄前期。
5、学龄期:自入7周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6、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为12岁~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
注意事项:
注意的维持功能:这种功能是儿童的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持续的状态,从而维持着儿童的游戏、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注意的调节功能:这种功能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调整动作,为应付外来做出相应的准备,从而能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3-6岁处于什么阶段2
3岁到6岁,被称为幼儿阶段,恰好是人格培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正如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这个阶段,孩子养成的习惯、形成的性格、培养的品格,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虽然我们会把3岁以后的孩子送到,但学校和家庭的职责和分工毕竟不同,父母仍然需要在孩子身上多花时间,关键时期在人的一生当中十分短暂,稍纵即逝,却对人生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影响。
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1937)提出来的。他在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中,发现刚孵出的幼鸟,如小鸡、小鹅等,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会此类行为或印刻自己的母亲。
而这段时间是很短的,人类的成长发育也是如此,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故称为人类的关键期,又称期、敏感期、临界期、转折期。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类研究借用到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从诸多的科学实验中,我们发现,0~3岁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通过研究发现,3岁到6岁的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有如下几个方面: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也是学习口头语言的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2.5~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我们要让孩子多体验、多感受、亲自动手,让孩子与他人、与、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要怕孩子搞“破坏”、故意捣乱、犯错误,要给孩子在错误中成长的机会。
3岁左右是培养其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在孩子入园前培养他自己吃饭,穿简单的衣服,袜子,鞋子,学会自己上厕所或者告诉大人自己要上厕所,学会等待,培养外在秩序感等。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亲子阅读,点读绘本,都是很好的培养方法。
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点唠叨,爱说,做父母的要有耐心听他们表达,并且给予回应。如果不愿意听孩子把话说完,总是打断孩子的表达,不但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使孩子变得内向,还会影响以后的亲子关系,孩子再也不愿意向你表达真实想法了。
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不同的敏感期就会接踵而至。我们要细心观察,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自己的天赋使命来到人间的,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懂得我们是支持他们完成自己的使命,成就他们自己的人生的,而不是为我们而活,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
有些做父母的很爱孩子,生怕孩子受苦受累,时时处处限制孩子的.行动,不让他干这个、动那个;或者嫌孩子做事笨手笨脚,代替他们做一些事情。殊不知,我们在一点点地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主性。我们可以替孩子做事。
但没有办法替孩子生活和成长;我们可以替孩子解决问题,但是没有办法替他们去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我们可以替孩子规划未来,但不能替他们憧憬未来。一个没有憧憬和希冀的童年,不能自主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能会有一个平庸痛苦的成年。
3-6岁处于什么阶段3
三岁至六岁孩子的发展指南是什么?
3~6岁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时期,意思是说:3~6岁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期,像“潮湿的水泥”一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阶段过后,“水泥”慢慢凝固,孩子的基本性格慢慢固定下来,再想有大的、的改变是很难的!
一、3~6岁的孩子,往往有很多“执拗”的行为。
比如,他本来用的这个牌子的儿童牙膏,有一天妈妈给他换了一个牌子,他就立马不乐意了,大哭大闹;
有的孩子睡觉前一定要妈妈给他关上卧室门,爸爸关就不行,要不然就不睡觉,非得闹一阵子;
3~6岁是孩子内心建立“秩序”观念的时期,他们会在生活的小事中建立自己的“秩序”,并去极力维护自己的“秩序”,比如一定要自己剥橙子。一旦有人打破了孩子内心的“秩序”,孩子内心就会变得没有安全感,变现为不可理喻的任性、哭闹。
如果您的孩子正处于这个时期,希望您能多一些耐心、理解和沟通,尽量让孩子知道:“你有什么不满,只要说出来,妈妈会尽量去满足你,但是撒泼、哭闹大家都不喜欢。”
二、正确对待孩子对色彩、空间的探索
3~6的孩子有两个很喜欢的游戏,一个是垒高,一个是涂画。
垒高:孩子开始喜欢把枕头、纸盒之类的东西垒得高高的,然后推到,再垒,再推倒,乐此不疲。其实,孩子正是通过这种游戏,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空间感”,开始对三维空间有初步的感知。
所以,父母们尽量不要制止孩子这样的行为,给孩子买一套积木,让孩子自由地去体验这种“搭建—推倒”的游戏。
涂画:你家里肯定有个“大画家”,把墙壁、桌布、衣服画得乱七八糟,有时干脆把自己都弄得跟大花猫似的。其实,孩子往往在3~6岁的时候,变得对色彩非常敏感,他们通过到处涂抹的方式,来辨识、发现生活中的不同色彩。
所以,不要刻意阻止孩子,不妨给他买个小黑板,或者在一面墙上贴上一大张白纸,任由孩子自由“创作”,这样你们之间的矛盾也少一些。
三、正确对待孩子的“自私”
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结果,他们会通过占有一件东西来满足自己的存在感,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是所有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时期,各位爸爸妈妈在小时候也有过这么一个阶段,所以不要随便给孩子打上“自私”的标签。
家长们需要做的,一是尊重孩子的所有权,自己的东西愿不愿意跟别人分享,让他自己决定,不要他;另一方面,拿1岁以内别人的东西要征求别人的许可,如果别人不愿给,可以尝试用自己的东西去交换,而不是硬抢。
学前儿童是指多少岁
会根据整个年龄的阶段来进行划分。儿童指的就是5岁到11岁的时期,而一岁到4岁的时期是幼儿时期。学前儿童是指多少岁,婴儿总有长大的时候,他们从哺乳期也会过渡到学前期,在学前期这个阶段,学前儿童是指多少岁是很多人好奇,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学前儿童是指多少岁。
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总喜欢往前面坐。这样,孩子的眼睛在屏幕发出的强光的长时间下,不仅容易使孩子视觉的敏锐度与适应性降低,而且容易造成眼睫状肌调节功能的降低,晶状体逐渐变凸,导致近视出现。一般来说,看电视时,把孩子的座位安放在距离电视机2.5~4米处为宜。学前儿童是指多少岁1
学龄前儿童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目前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周岁,所以,0~6岁前的儿童即为学龄前儿童。
学龄前儿童教育
1、培养性格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挫折和失败。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正确孩子对待挫折与失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适当地给孩子鼓励与赞扬,让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
2、培养兴趣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注意孩子的爱好。不要以为玩乐就不能学习,落后于其他的孩子。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接触的东西多了,自然就能够学到很多书上都学不到的东西。
学前儿童是指多少岁2
儿童文学里将儿童划分为五个年龄阶段: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少年后期(15-18岁)。从惯例来看,0岁—18岁都属于儿童。在美国,21岁以下的人看病都要挂儿科。
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初生至1岁)、 婴儿期(1至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岁)、学龄初期(6至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2至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5至18岁)。儿童处于一个各方面急需开发的时期,没有受到各种知识和思想的束缚,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能够更好地通过一种诱导尽可能的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对儿童智力和身心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儿童心理问题的界定
学前儿童心理问题主要指处于6、7 岁以前的儿童行为在持续时间上和程度上偏离了大多数儿童的正常行为标准。关于儿童期心理问题应该认识到以下两点:,儿童心理内化水平很低,其行为异常可以视为心理异常所致。第二,没有妨碍到正常生活的程度较轻的异常行为不能视为心理问题。儿童心理问题种类比较多,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儿童自闭症
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对幼儿的社交、语言、感知觉、认知等方面会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的疾病。其产生原因很复杂,可能涉及到遗传、感染、疾病、环境污染、辐射等。
临床表现:
1、语言障碍
患儿语言发育迟缓、开口说话较晚,有的`患儿甚至终生不语。患儿只能机械地模仿别人的语言,对别人的提问不能回答。如别人问:“你叫什么名字?”患儿也会说:“你叫什么名字?”别人叫他的名字,患儿也不会做出应答。有的患儿不会运用代词:把“我的”说成“你的”。说话时很少看着对方,甚至把头扭过去。
2、交往障碍
患儿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往。与别人没有目光对视,没有与他人拥抱、亲吻的意愿;被爱抚时也不会表现出温情。不区分熟人、陌生人,对家人和对其他人的态度是一样的。父母只是患儿生活起居的依赖,并非是情感的依赖,只有饿了才会找妈妈,然后又不理妈妈。经常独处,不愿意和同伴一起玩耍。看见别的儿童玩游戏,也没有参与的愿望或观看的兴趣。
3、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
患儿反复做一些没有意义的行为,如玩弄自己的手掌、反复拍手、转圈等。很多患儿拒绝接受变化,行为刻板,如玩具一定要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回家要走相同的路线,一旦这些行为被制止,会出现敌意或反抗行为。
4、兴趣狭窄、奇异
患儿对周围事物不敏感、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对周围环境所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其他儿童所喜欢的玩具或卡通动画从不关注,反而喜欢一些单调乏味的东西,如会盯着旋转的电风扇一连看数小时,或对某个电视广告特别衷情,经常性地背诵某句广告台词。
在自闭症儿童中,智力水平发展存在很大异,少数患儿智力正常,大多数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还有一部分患儿甚至在某个领域智力超群,远远超出其他正常人,堪称天才,令人惊叹。关于这一现象,目前心理学界还无法解释。
学前儿童是指多少岁3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各有不同,一般为6岁或5岁,因此,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界限也不尽相同。目前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所以,3~6岁前的儿童即为学龄前儿童。一定时期内,学龄前儿童的统计信息,是发展幼托事业和安排保健机构的重要依据
年龄划分
婴儿期:出生1~12个月。其中,断脐至出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6个月~12个月的婴儿称为较大婴儿。
幼儿期对乙酰也可以直肠给,但是吸收可能不稳定,使疗效得不到保证。所以一般情况下是用于无法吃的情况,比如:睡觉期间发高烧了。:1~3岁。
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岁入小学前。
学龄期:7岁~12岁。
发展特征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征,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例如,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其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使孩子们通过直接体验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以获得的效果。又如,根据学龄前儿童情感不稳定的特点,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坚定的态度,儿童进行大量的学习和实践。总之,学龄前儿童的变化是飞速的,并且是有规律的。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孩子的发展作好相应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