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先验论_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莫娜号 1

一切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先验论吗

旧唯物主义同新唯物主义"相对。泛指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它既包括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也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的唯物主义等(注:庸俗唯物主义不是旧唯物主义)。

有一些唯心主义认识论是主观臆是形而上学,断,凭空猜测的。先验论有时也是新精神分析学派仍然保留着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尽管在其理论中有不同的概念名称,但归根结底,仍然是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起主要作用。唯物的。

唯心主义先验论_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_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_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按康德的说法是这样 先验的两种直观形式“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如果不具备这两种先验意识 人不可能认识事物

心理学有哪些流派?

3先验论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x0dx0ax0dx0a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是自心理学后的个心理学派。该学派于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他们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但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x0dx0ax0dx0a(二)行为主义学派x0dx0ax0dx0a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于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J.B.Watson,1878—1958)。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他们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反应”(S—R)的行为公式。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反对研究意识,引起不少人的非难与反对。x0dx0ax0dx0a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尔曼(E.C.Tolman)、赫尔(C.L.Hull)、斯金纳(B.F.Skinner)。新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不是单纯地对作出反应,它的行为总是趋向或避开一个目标。在动物和人的目的行为之间,必须有一个“中介”因素,这就是个体的认知。也就是说在“—反应”过程中,加进一个中介变量(O),使行为主义的模式成为“S—O—R”。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新行为主义强调客观的实验作,冲击了内省心理学,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但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境地。x0dx0ax0dx0a(三)格式塔学派或称完形学派x0dx0ax0dx0a该学派12年创建于德国,创始人韦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Koffka,1886—1941)、苛勒(W.Kohler,1887—1967),后期代表有勒温(K.Lewin,1890—1947)。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此派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完形或整体结构,并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感情的元素的总和,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他们这种重视整体的观点和强调各部分之间动态的联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该学派否认过去经验的作用,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境地。x0dx0ax0dx0a(四)精神分析学派或心理分析学派x0dx0ax0dx0a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颇具影响。x0dx0ax0dx0a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他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和决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x0dx0ax0dx0a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并获得了某些重要的心理病理规律,但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遭到许多人的反对。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沙利文(H.S.Sullivan)、霍妮(K.Horney)、弗洛姆(E.Fromm)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论,强调文化背景和因素对产生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在美国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x0dx0ax0dx0a新精神分析学派仍然保留着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尽管在其理论中有不同的概念名称,但归根结底,仍然是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起主要作用。x0dx0ax0dx0a(五)认知学派x0dx0ax0dx0a认知心理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迅速发展。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派理论的成熟。广义的认知心理学还应该包括皮亚杰(J.Piaget)的发生认识论,他把人的认识发展看成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并仔细研究这一过程的发展阶段。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因此,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这一学派反对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不一定必须在搞清心理的生理基础后,才能研究心理现象。他们把人看成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人脑的工作原则与计算机的工作原则相同,因而可以在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类比。他们强调人的已有知识结构对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并力求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发现人们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规律,达到探究人类认知活动规律的目的。他们还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对人的认知过程进行整体综合分析。x0dx0ax0dx0a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含有辩证法的因素,对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论、弗洛伊德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有积极的意义,对扩大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促进心理学的现代化、发展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等均有贡献,而且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但他们把人的心理看成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加以研究,在心理学界依然存在争论。x0dx0ax0dx0a(六)人本主义心理学x0dx0ax0dx0a人本主义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C.Rogers,1902—1987)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建的。它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贬低人性、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趋力,又反对行为主义学派把意识看作是副现象,认为人不是“较大的白鼠”或“较缓慢的计算机”,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因为,他们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人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目的。为此,他们从探讨人的追求和人的价值角度,认为心理学应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揭示发挥人的创造性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该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x0dx0ax0dx0a人本主义方不排除传统的科学方法,而是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于发展中的学说,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他们对人的一些研究还停留在关于人性的抽象议论上,因而不能揭示人的心理本质规律。

动)产生的,并把选C这种主观经验作为认识的对象,否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反映论者(反映论): 反映论者主张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即人的思维和认识是对外部事物的反映和表达。这种观点并不完全等同于唯物主义,因为有些反映论者认为,虽然人的认识反映了客观世界,但并不意味着只有物质存在才能被认识,还包括意识形态、规范等。因此,并非所有的反映论者都必然是唯物主义者。

旧唯物主义也叫朴素的唯物主义

不同点:①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并且辩证,就是说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承认物质的第三,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直观、消极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活动,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例如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感性和理性、相对真理和真理等多方面的辩证关系,因而,它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运动变化发展,旧唯物主义,不辩证,是静止的唯物观

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的物质是先于意识存在而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旧唯物主义是认为的物质是具体的,比如水是万物之母,比如五行构成万物,四元素说

③旧唯物主义在自然界是唯物的,在人类领域感觉你认识得已经十分深刻和全面了,只是还是缺少了一点,而缺少的这一点,就是你对现实的这种困惑,就是你对主义认识的缺陷.就唯心了,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在自然界和人类都唯物

在《反杜林论》中,是如何批判杜林“原则在先”思想的

第二个问题,精神既不属于意识,也不属于思维,而是大脑衍生出的现象。是包含意识与思想的内涵更广的概念。

杜林把哲学做了分类:一般的世界模式论,关于自然原则的学说,和关于人的学说。在这个序列中,同时包含某种内在的逻辑次序,适用于一切形式存在的原则走在前面,运用这些原则的对象性领域按其丛属次序跟在后面。即杜林的“原则在先”。原则是先于客观世界存在的,原则构成现实世界。这是一种唯心主义先验论。

人本主义方不排除传统的科学方法,而是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于发展中的学说,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他们对人的一些研究还停留在关于人性的抽象议论上,因而不能揭示人的心理本质规律。

批评:1.原则和唯物主义反映论。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最终结果。

2.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历史,而是从他们中抽象出来的。

3.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在这段精辟的论述中不仅揭露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实质,还阐述了哲学原则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凡反映论者必然是唯物主义者,凡先验论者,都是唯心主义对还是错?

“男女的缘分天注定”如果把这里的天理解为传统的先天,则是唯心的,而如果理解为现实的物质基础和存在/条件和环境,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阶级和阶层,则是唯物的.

先验论者(先验论): 先验论者认为人意识,对需求的认识归结为意识,动物也有意识有思维,所以你标的三个层次是不对的。的认识和知识具有先验性,即某些知识是不依赖于经验而自身具有的。这种观点也不完全等同于唯心主义,因为有些先验论者认为,先验知识可以存在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中,而非仅仅存在于旧唯物主义是用静止的孤立的眼光看问题,新唯物主义是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旧唯物主义容易以偏概全,辩证唯物主义可以看到同一事物的优点和缺点.个体心灵中。因此,并非所有的先验论者都必然是唯心主义者。

超验主义与先验主义的区别

客观唯心主义的例子有:

超验主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先表现为宗教,哲学思想中的改革,后扩展到文学创作领域。以爱默生为首的超验主义者为了据弃加尔文教派“以神为中心”的思想,吸取康德先验论和欧洲浪漫派理论家的思想材料,提出人凭直觉认识真理,因而在一定范围内人就是上帝。这一派思想的出发点是人文主义,即强调入的价值,反对权威,祟尚直觉,矫正后,会有全新认识。希望这些全新的认识,给你带来的解答。主张个性解放,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的束缚,对美国作家产生不小的影响。到了50年代,随着工业化引起的种种问题的出现,作家们敏锐地感受到制的弊病。梭罗侧重超验主义中人的“自助”精神,主张回返自然,保持纯真的人性,因此与资产阶级秩序发生冲突。在霍桑与梅尔维尔身上,这种矛盾以抽象、神秘的形式表现出来。霍桑深受加尔文教派的影响,又想有所摆脱,于是转向对人类状况与命运的探索,如《红字》(1850)。梅尔维尔同霍桑一样,把他所感觉到的矛盾归结为抽象的“恶”,而“恶”的强大与不可理解使《白鲸》(1851)等作品蒙上神秘、悲观的气氛。

4.杜林的这种从思想中构造现实世界的做法 和黑格尔的做法一样。(黑杜林还不行 顺带再损损黑格尔)

美国超验主义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动。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玛格丽特·富勒有关,它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美国超验主义(American Transcendentali)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兴起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但波及其他地方,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以及梭罗相关的一种文学和哲动,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

先验论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对立。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亦称先验主义、唯心主义先验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经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回忆起来。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赋予知

识以普遍性必然性的范畴形式,是主体先天具有的,是先于经验而存在的。先验论割断人们的认识(指理性认识)同感觉经验与实践的联系,必然否认认识同客观世界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联系,从而把认识变成与生俱来的、主观自生的。先验论是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的理论基础。

客观唯心主义有哪些例子?

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尔曼(E.C.Tolman)、赫尔(C.L.Hull)、斯金纳(B.F.Skinner)。新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不是单纯地对作出反应,它的行为总是趋向或避开一个目标。在动物和人的目的行为之间,必须有一个“中介”因素,这就是个体的认知。也就是说在“—反应”过程中,加进一个中介变量(O),使行为主义的模式成为“S—O—R”。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新行为主义强调客观的实验作,冲击了内省心理学,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但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境地。

1、上帝创世说;

1、哲学第二基本问题导致的两个派别应该是反映论与先验论!唯物主义是反映论,唯心主义是先验论,但唯心主义不一定是不可知论!

2、朱熹的“理”,他认为的天理,万物根本之理是“无极”,而后生可是就认识论来说,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所以本题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应该认识到唯心主义可知论的本质.两仪四象,演化万千;

4、老子的“物极必反”;

5、朱熹的“理在事先”;

柏拉图

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哲学的创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概念”论和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也是柏拉图哲学的基石。他的“回忆说”认为认识就是回忆,坚持了唯心主义先验论。他的理念论承继了旧氏族时代的“因袭的观点和思想方式”,带有许多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因素。

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于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J.B.Watson,1878—1958)。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他们认为根本拒绝回答外界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认为经验只是心理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反应”(S—R)的行为公式。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反对研究意识,引起不少人的非难与反对。

该学派12年创建于德国,创始人韦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 (K.Koffka,1886—1941)、苛勒(W.Kohler,1887—1967),后期代表有勒温(K.Lewin,1890—1947)。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此派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完形或整体结构,并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感情的元素的总和,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他们这种重视整体的观点和强调各部分之间动态的联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该学派否认过去经验的作用,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境地。

(四)精神分析学派或心理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颇具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他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和决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并获得了某些重要的心理病理规律,但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遭到许多人的反对。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沙利文(H.S.Sullivan)、霍妮(K.Horney)、弗洛姆(E.Fromm)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论,强调文化背景和因素对产生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在美国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

(五)认知学派

认知心理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迅速发展。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派理论的成熟。广义的认知心理学还应该包括皮亚杰(J.Piaget)的发生认识论,他把人的认识发展看成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并仔细研究这一过程的发展阶段。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因此,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这一学派反对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不一定必须在搞清心理的生理基础后,才能研究心理现象。他们把人看成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人脑的工作原则与计算机的工作原则相同,因而可以在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类比。他们强调人的已有知识结构对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并力求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发现人们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规律,达到探究人类认知活动规律的目的。他们还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对人的认知过程进行整体综合分析。

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含有辩证法的因素,对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论、弗洛伊德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有积极的意义,对扩大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促进心理学的现代化、发展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等均有贡献,而且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但他们把人的心理看成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加以研究,在心理学界依然存在争论。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C.Rogers,1902—1987)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建的。它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贬低人性、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趋力,又反对行为主义学派把意识看作是副现象,认为人不是“较大的白鼠”或“较缓慢的计算机”,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因为,他们相信,人的本代表人物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人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目的。为此,他们从探讨人的追求和人的价值角度,认为心理学应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揭示发挥人的创造性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3、黑格尔的“精神”;途径。该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什么是唯物主义先验论?

6、程颐的“有理则有气”“有理面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1不可知论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问题,自心理学以来,一直在探索,一直在争论,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以下介绍主要的几个学派。

总体而言,人的哲学立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取决于其在认识论上的立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是两种基本的哲学思潮,人们在认识论上的观点可能更为复杂和多样化,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用一种观点来概括所有的反映论者或先验论者。

是唯心主义的

是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关于马哲的两个问题:认识论两个派别。精神的概念的问题。

是唯物论的

个问题没有什么意思,在哲学发展史册上载1.哲学第二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也有一些哲学家如D.休谟和I.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是哲学史上的不可知论者。明。

而思维,是神经系统保持思想活力的机能,是思想的物质基础所具备功能的抽象称谓。也不是什么理性认识,完全两码事。从联系的观点看,思维是大脑定位与关联功能的总和及统称。而理性认识,是思维产生的一种现象,也就是对正确的因果关系、限制关系等等的全面、准确、完整的认识。

你学习的东西概念模糊,内涵浑浊的,导致世界观是扭曲的,所以看东西都不会看到真意。

你的问题偶看着也有点晕,哲学的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2、同意楼上所说,精神、意识、思维不必区分!

是这样的,一。哲学有2个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得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思维和存在何为性,是分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而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区别在与,反映论是物到感觉,而先验论是感觉到物。

二。精神属于意识。意识: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应。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思维: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男女的缘分天注定确实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在年幼起都在慢慢的勾画一个自己另一半的轮廓,这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预兆的一见钟情,这一见钟情短短的一瞬积聚了多少岁月的渴望才在那一瞬倾泻而出牢牢的将两个人的内心交溶,每个人都渴望,但却不可求.、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希望悬赏分给我,很认真的回答哦,有什么继续追加提问

2、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精神和自然界在马哲中都是同一概念。

2、我觉得,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精神和自然界在马哲中都是同一概念。所以,不必刻意区别这几个概念。

最后修改时间:
总角之交是指什么 总角之交的称谓
上一篇
英雄联盟排行设置在哪 英雄联盟排行设置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