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印刷术的发明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极其广阔的道路,对于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起过极大的作用。为此,印刷术同、指南针一起,被称为“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他在《经济学手稿》中阐述欧洲发展历史进程时说:“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毕升活字印刷 毕升活字印刷术是哪个朝代
毕升活字印刷 毕升活字印刷术是哪个朝代
毕升是一介布衣,家境不好,他十二三岁那年,就去杭州一家书坊当学徒工。这家书坊是私人作坊,老板是书商,主要就是刻书、印刷、贩卖书籍的。毕升打小就机灵,特别讨人喜欢,再加上他本来就很聪明,很快就取得了老板的信任。毕升出生于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毕升当学徒工期间,他学会了如何手工印刷书本,掌握了雕版印刷术的基本制作技艺。他发现,雕版印刷术有一个的缺点,每次需要印制一本书,制版师傅就需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仅需要制版师傅付出极大的心力和时间,而且一旦制版师傅技术不过关,雕错一个字,那么整个版就要作废,重新来过。这种制作工艺使得印刷周期变长,印刷成本大幅增加。公元1041年,毕升发明出活字印刷术,这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是印刷史上的一大变革,提升了印刷效率,促进了文化传播。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被当地人称为陶活字,后来又传到了越南、菲律宾等,以及德国、等欧洲。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故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故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故事,毕升,生于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为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下面是关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故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故事1
早先印书,都是把书刻在整块整块的木板上印。听说师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师弟们纷纷向师兄取经。
毕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
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粘合剂(松香、蜡和纸灰),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围上铁框,用火加热。待粘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用。
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升说。
“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
“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毕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哈哈!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
师兄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
好一会,师傅开了口:“在你们师兄弟中,毕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故事2
相传杭州西山有位号称“神刀王”的雕刻师傅,技术出众,很负盛名,但他有个怪脾气,从来不肯收徒弟。那时毕升还是个小孩子,听别人说后,就慕名前往拜师。“神刀王”看他虽然小小年纪,但聪明灵巧,十分讨人欢喜,就破格收下了这名小徒弟。毕升跟着师傅早起晚睡,勤奋学习雕刻技术,不长时间,他的技艺就有了长足的进步。
几年后的一天,“神刀王”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毕升在一旁观看揣摩。哪知毕升不小心碰了师傅的胳膊,结果一行的'一个“之”字刻坏了。这样,整块木板就要报废。当时“神刀王”没有责备他,可毕升难过得饭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一连好多天都为此事感到难过。同时他也想,木板雕刻印刷这么麻烦,能不能改进一下呢?此后,毕升一有空闲,总是考虑这件事。
一天,师傅让他到街上买菜。他边走边想,不觉经过刻制图章的摊前,看到一个一个图章排得很整齐。他想,如果印刷也能像刻图章一样把所需要的字一个一个排起来,就不会因为一个字坏了而影响整块雕版了。他想起了在家和小朋友一块捏泥人的游戏,我何不用泥来试试呢?他有空就用胶泥做成一个个的方块,在上面刻成反字。晒干后,涂上墨,果然印出了字。他高兴极了!后来,他又向烧瓷的师傅请教,经过烧制后,字模变得硬了,而且非常灵便,成了活字,排版时,把活字排在铁框里固定好,就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刷了。活字印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材料、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印刷数量和质量,使书籍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毕升的发明,比欧洲早400多年。他成了活字印刷的“祖师爷”,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毕_。
毕_(972年-1051年),生于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为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_初为杭州书肆刻工,专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实践中,毕_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发明活字印刷术,其法未及推行即卒。毕_事迹散见于沈括《梦溪笔谈》等书。毕_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劳动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时间是什么?发明过程是什么?主要作用是什么?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间是公元1041-1048年间的宋仁宗庆历年间。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包括胶泥活字、木活字和锡活字等,采用刻刀和木工刨子等工具进行雕刻,排版采用竖排,通过手动或脚踏板完成印刷。
活字印刷术的作用是解决了雕版印刷的浪费问题,提高了印刷效率,使得书籍的出版和传播更加便捷,推动了古代的文化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传播。
北宋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那么你知道是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吗?一起来看看我给大家精心准备的资料,欢迎阅读!
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升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毕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
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
印完以后,用火把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现代的凸版铅印,虽然在装置和技术条件上是宋朝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中间,我国的平民发明家毕升的功绩不可磨灭的。可是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我们却一无所知,幸亏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的事迹,比较完整地记录在北宋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里。但是除开西夏文字的几本推测为活字印刷的佛经外,中原地区无发现活字印刷的中文印刷品!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就成了废物。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储存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考古学家认为,“这是活字排印的开始,不过他虽已发明,未能广泛应用”。古代的印章对活字印刷也有一定启示作用。关于活字印刷的记载首见于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
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
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字,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的重视,他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拓展:
毕升?—约1051,北宋科技家、活字印刷术的创始人,歙县人。毕升是徽州一位没有功名的布衣,一生喜爱钻研技术。北宋庆历年间,毕升有感于传统雕板印刷的繁杂不便,潜心研究泥活字印刷技术,他发明了在粘土坯上刻字,一字一坯,然后烧硬的泥活字,使印刷工艺得到了质的飞跃,速度大大加快,错字可以单独更换,可以重复使用活字,实现了人类印刷史上次伟大的革命。
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毕升的业绩有专门记载。宋初,毕升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毕升根据实践经验,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技术。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升就了。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胶泥活字。然后把胶泥活字分类放在木格里面,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不等,以备排版之需。
排版时,用一块带框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剂冷却凝固之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即可。印完后再用火把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会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以再用。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年间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活字印刷术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比雕板印刷术有了质的飞跃,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活字印刷术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是世界上生产书籍、报纸、杂志的主要方法。
1990年秋,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睡狮山麓出土了一方墓碑,据考证为毕升墓碑。
据传,毕升后人因用活字胶泥伪造钱被朝廷发现,株连九族,侥幸逃脱之族人遂改姓。
从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遍全世界。毕升胶泥活字首先传到朝鲜,被称为“陶活字”。后来又经由朝鲜传到日本、越南、菲律宾。十五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公元1456年,德国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圣经》,这是欧洲部活字印刷品,比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活字印刷术经过德国而传到其他十余个,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有什么影响 活字印刷术介绍
1、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毕升发明的。从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遍全世界。全世界称毕升是印刷史上的伟大革命家。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毕升,别名毕升。(约970年1051年),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其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发明活字版的经过,除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的记载外,还找不到第二个文献资料。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
毕升,
这发音干脆简短的名字,
也是我们少小耳熟的名字。
毕升,
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升(约971-1051)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
我们从小就背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其中的印刷术可再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但也可以特指活字印刷术。
现在的孩子可能上一年级时就知道毕升了,而我这一代人听说毕升却要等到初中二年级学习那篇课文的时候。那是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中的一篇宝贵文献:
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这是原文开头,课文删减了的)。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课文从这句开始)。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
回顾雕版和刻工
原文只引用到这儿。以下我就脱开书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我记得我们学这篇课文时,并不兴奋,不过是一篇用文言文写的“说明文”嘛,哪里比得上《岳阳楼记》那样铿锵多情的抒情兼有警句的美文。老师好像也不兴奋,没有重点讲解。现在看来,这篇文章太重要了。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可以没有《岳阳楼记》,却不可以没有这篇沈括介绍毕升发明活字的文章。
在活板(以下“板”有时称“版”,二字通用)印刷发明之前,只有雕版印刷,既沈括说的“板印书籍”,而“唐人尚未盛为之”,说明唐代已有此项技术,只不过还没有普及。有人据典籍记载,认为此项技术的发明应前推到隋朝文帝时期。当时由于传播的需要,以及科举取士“印卷子”的需要,催生了这项技术。
但包括沈括在内,许多学者都将五代冯道(逝世后曾被追赠瀛王)刻印儒家经典(九经)作为雕版印刷之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除《梦溪笔谈》外,元代王祯《农书》亦称:
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公元931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教育管理机关和学府)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录梓(刻板印刷)之法,其本此。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雕版刻书以梓木为上,故称“录梓”,还称“付梓”。“付梓”一词,我们今天还时时雅称之,以表达书稿出版的喜悦和不易。
△雕版印刷 网络图
雕版印刷,源于印章的阳文反字和碑文拓印技术,即是两种技术的结合。其法,先在薄而透明的纸上抄绘文图,再反贴在木板上,干后刮去纸背,仅留下有反文(图)的薄膜,依之就用刻刀雕刻出阳文反字(图),印时就在凸起的字(图)体上刷墨,再覆以纸,用棕刷细细刷过,则白纸黑字(图)成矣。
熟练的工匠一天可印1000张。
在雕版印刷之前,书籍传播,靠的是手工抄写。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纵使浑身长嘴,也说不出那个苦哇!可见雕版印刷,带来了多么大的进步。
如果说雕版印刷“唐人尚未盛为之”的话,经五代十国的初兴,进入宋代,已经是大普及、很发达了。宋代,杭州是全国刊印中心之一,承印着大部分“监本书”,即朝廷委托国子监负责刊印的书籍。宋初,官府书版4000块,至宋真宗时,已达10余万。当时私人刻书也蔚成风气,有刻本48家。民间书坊也在在皆有。
印刷业一诞生,就带来一个新的、重要的工种:刻工——用专用刻刀在雕版上刻出那种阳文反字的工匠。刻满一页为一版。一本书有多少页就要刻多少版。版以梓木为上,也多用纹细质坚的枣木、梨木。所以出版除了雅称“付梓”外,还可以文诌诌地称为“付之枣梨”。刻工在木版上刻字的动作或叫做“刊”,故现代有“出刊”“刊物”“刊号”这些出版业专有词汇。而刻工用的曲刀则可称“剞劂”(JīJué),所以一些文友在文章中又称出版为“付诸剞劂”,显得很有文化。
但是刻书并不比抄书轻松。王祯说:
然而板木工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传播后世。
宋初,在成都雕印《大藏经》,共5000余卷,用了13万块雕版,历时12年。而南宋时湖州禅院刊刻《佛藏》,也是5000余卷,却仅为时一年刻成。这并不是刻工效率提高了,而是生产规模扩大了。——另据载,当时刻印大部头书籍,刻工多达百余人,真可谓“劳动密集型”产业。
无论是12年刻成,还是一年刻成,其背后都是刻工们当牛做马般的劳动。他们夜以继日、累月长年地在硬木板上刻字,能把手指刻出血刻变形,腰刻弯,眼刻瞎,还要总是把刻出来木灰吹去,说不定还能刻出尘肺病。而最恼人的是,一字刻错,一笔没刻好,则全版皆毁,前功尽弃,必须从头再来。这就是雕版刻工们的劳动状况。
而毕升就是这刻工队伍中的一名。
毕升的“活法”
毕升无疑是一名很的刻工,天资聪颖,业精于勤,字刻得娟秀端庄,又好又快,很少返工。他发明活字(又为活板)时,可能还正当盛年,嘴上长的还是小胡子。这是我们所看见的毕升画像和塑像给我们的印象。
此接沈括笔记。毕升亲身体验到雕版刻字的辛苦,特别是存在着必须一次性刻对、刻好这种“板”的弊端。他就琢磨、试验,终于变“板”为“活字”——活的字坯。
他用胶泥(他到处挖掘粘度适合的泥土;然后他无数次和泥,寻找所需要的软硬度)刻字(只需轻轻用力),一字一印,刻后烧坚。这就是活字。必须像钱边那样薄(而又能保证其不成为易碎品)。
△网络图
他用一块铁板,在上面敷上和以纸灰的松脂和蜡(他不断调整这三种原料的配比)。
要印书时,他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根据书中文句,拈出所需要活字排进去,满一框就是一板,放在火上烤,待松脂和蜡熔化,用一个平板往上一压,字模就紧粘在板上,而字面也被压得像磨刀石一样平(他废寝忘食地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真是想的心都有了)。这就可以刷墨贴纸墨印出字迹了。
可以用两块版交替使用,一板排字,一板加刷,使印刷的过程具有连续性。
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活字,以备一块板中出现重复字时使用。像“之”“乎”“者”“也”这类常用虚词,则通常要制20多个。
一板印完,再用火烤使脂蜡之属熔化,手拨脱落。
活字不用时,就用纸贴上标签,按韵排列,贮存在木格里。
沈括说,此法“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个十百千万,可迅速,批量生产,普惠传播,这正是印刷的意义。
毕升最初用的是木活字,但木理有疏密,受潮且易变形,使字面高下不平,兼与脂蜡相粘,不易取下。就改用胶泥制字,——后人称之为陶活字。
活字,字可重复使用,数千个字,能排出上万种书,不再每出一本书都要千辛苦万苦、一页一板地刻一次。这就是活字印刷。
毕升是湖北英山人
△毕升
毕升,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沈括告诉我们,只是一名普通工人——“布衣毕升”。他搞出这项发明的时间,则在“庆历中”。庆历是北宋仁宗的年号,从1041到1048年,共计8年。我们知道,家、文学家范仲淹写出他的名篇《岳阳楼记》的时间也在“庆历间”,具体是庆历六年。作为参知政事(宰相),范仲淹还厉行改革,推出了他的“庆历新政”。这都史载凿凿。
当时小人物毕升的这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发明自然还鲜为人知,如果不是其活字为沈括的侄辈们(群从)“所得”,因而与沈括偶遇(升,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记在他的笔记体百科全书式着作《梦溪笔谈》当中(沈括写作此书时,距庆历年间亦即毕升发明活字40多年),则这“四大发明之一”的权利所有者就不是人,而可能是东邻某国,或西人某氏了。沈活的《梦溪笔谈》是关于活字发明和毕升其人的史料。这是多么令世人震撼的一篇说明性短文啊。只是当时很惘然啊。
接下来就要问了,毕升,是哪里人?沈括没有记载,只交待“有布衣毕升”。长期以来,毕升的籍贯问题一直悬而未解。
忽在1990年7月的一天,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皖交界的山区英山县草盘地镇,一位名叫黄尚文的通讯干事下乡,在该镇五桂村一个田缺外的水洼中,发现一块圆首方砆的墓碑,碑上刻有“故先考毕升神主、故先妣李氏妙音墓”,年款尚可辩识为“四年二月初七日”,唯年号不清,只首字余一“白”字,但能看出是上下结构字,下半漫漶不见。
△毕升墓碑
墓碑上的“毕升”是否就是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呢?黄尚文多么希望就是!英山人也多么希望就是!湖北人也多么希望就是!大部分全国都希望就是!甚至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也希望就是!数路专家赴英山考证,得出结论:就是就是!
专家们先从墓碑落款年号入手。年号首字只余“白”字头,查康熙字典,以“白”字为头的字只有7个,其中有“皇”,也只有此字适于作为年号用字,于是断定其为“皇×”年。再查宋元时期以“皇×”纪年的朝代,分别有“皇佑”(北宋)、“皇建”(夏)、“皇统”(金)、“皇庆”(元)四个,夏、金王朝不在英山所在的江淮地区,可排除“皇建”、“皇统”,而元代的“皇庆”年号使用不足四年,也可排除,遂可断定墓碑上的年号是北宋“皇佑四年”。早在1957年,科技史学家胡道静先生已经发表文章认为毕升于皇佑年间(《活字板发明者毕升卒年及地点试探》,《文史哲》1957年07期),他是根据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录及其年谱轨迹得出这一结论的。墓碑上的年款与胡道静的研究结论是吻合的。再综合墓碑上留下的其他信息,专家们得出其墓确实就是毕升和他的妻子李妙音的合葬墓。这说明英山是毕升故里。至于为什么称“毕升神主”,则说明毕升系客他乡,只是以神主牌位的形式归葬的。
1993年10月,英山县组织毕升研讨会,正式对外宣布毕升故里在英山,其地在北宋隶属淮南路蕲州蕲水县。
“毕升”跳江
与我们期待的不太一样,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后,其技术并没有得到推广,印界仍习用雕版,他可以说是抱着无限憾恨离世的。胡道静在他的文章如是描述:
沈括群从收毕氏活字于皇佑年间,即说明毕升在此时。皇佑中距庆历中不过数年,由此可知毕氏发明活板印刷后,施用不久,即赍志以殁,可能连徒弟都未及传授。宋代活字板事实上未甚流行,以及有关这一重大发明的记述之稀少,由此可以得到解释。
胡道静的结论还说明,毕升是在老年时期发明活字的。但也可以想象他从青壮年时期就在琢磨、试验、改进。他搞了一辈子。
胡道静还认为,毕升就是在杭州搞出这项发明的,作为全国刊印中心之一,其时杭州“雕版良工毕萃”,毕升是其一。他“赍志以殁”的地点也当在杭州。
相关文献也证实,宋代刻工不只在原籍镂版,能工巧匠也多被请到外地刊书。因为杭州刊印中心的辐射效应,其周边地区也多有此产业,多出刻工。英山距东部的杭州不远,刻印水平也相当高。这是毕升的成长土壤。
1981年代,上映电影《毕升》。
△电影《毕升》
按照影片的讲述,毕升似乎来自杭州乡下,因精于刻字,被人带到杭州一家雕版作坊打工。影片就将毕升的主要活动舞台定在杭州。2015年,湖北省黄梅戏剧院联合英山县委、县推出黄梅戏《活字毕升》。该剧就高调地把毕升作为英山籍能工巧匠来歌颂。按照剧情,毕升在英山就是刻坊从业者,练就一副空板刻字的绝技,且是先在英山发明了木活字,又在杭州改进为胶泥活字的。电影和戏曲都突出了毕升在发明创新后不仅没有获利反而很快走向末路的悲剧意味。电影中的毕升甚至携着夫人跳钱塘江了。
毕升的悲剧是怎样形成的呢?下回探讨。
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_。
毕_(972年-1051年),生于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为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_初为杭州书肆刻工,专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实践中,毕_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发明活字印刷术,其法未及推行即卒。毕_事迹散见于沈括《梦溪笔谈》等书。毕_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劳动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