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法规定的脱密期是多少?
关于脱仅供参考密期的规定,是一般6个月-1年,重要1年-2年,核心2年-3年,这个规定,一般人是查不到的,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或其他法律法规都没有对脱密期进行明文规定,此规定的来源应来自于的规定,参考云南省公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密人员保密管理工作的意见》解读之四,第四部分,脱密期管理,该解读发布于2016年3月14日,应为权威解读。
涉密人员脱密期是多久 涉密人员脱密期是多久呀
涉密人员脱密期是多久 涉密人员脱密期是多久呀
另,此规定仅应用于机关涉密人员的管理,企业对于涉密人员的管理,应参考《劳按规定就业,避免违规动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
重要涉密人员的脱密期
4、报告备案。机关单位应建立涉密人员管理台账,及时将厅局级以下涉密人员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法律分析:重要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2年至3年。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
法律依据:《中华保守秘密法》
第三十六条 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1、与原机关单位签订保密承诺书,作出继续履行保密义务、不泄露所知悉秘密的承诺;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保密承诺书,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秘密。
第三十八条 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秘密。
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为几年
《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 第二项规定,“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时,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该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不超过6个月),调整其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相关内容”当劳动者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可以采取相应脱密措施,把劳动者调整至不涉密的岗位工作一定期限,以确保劳动者不再接触或者掌握新的秘密、商业秘密。脱密期是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秘密、商业秘密,防止劳动者侵犯用人单位的正常利益,获取非法利益,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发展。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为几年,具体视情况而定:
一、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多久?1、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其接触、知悉秘密的密级、数量、时间等情况确定;
3、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
涉密人员脱密期的管理内容包括以下:
2、及时清退所持有和使用的全部涉密载体和涉密信息设备,并办理移交手续;
机关涉嫌故意泄露秘密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泄露绝密级或机密级秘密的;
3、向公众散布、传播秘密的;
4、泄露秘密已造成危害后果的;
5、利用职权指使或者他人违反保守秘密法的规定泄露秘密的;
6、以谋取私利为目的泄露秘密的;
7、其他情节的情形。 非机关涉嫌故意泄露秘密犯罪行为的立案标准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泄密罪的量刑标准是这样的:
1、如果犯罪情节,应处三年以下或者拘役;
2、如果情节特别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3、如果是非机关犯该罪的,则按照上述规定酌情予以处罚。
《中华保守秘密法》
第三十八条
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秘密。
《中华刑法》
第三百九十八条
【故意泄露秘密罪】【过失泄露秘密罪】机关违反保守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秘密,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拘役;情节特别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非机关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关于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
(三)故意泄露秘密案(第398条)
故意泄露秘密罪是指机关或者非机关违反保守秘密法,故意使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故意使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的行为。
机关涉嫌故意泄露秘密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泄露绝密级或机密级秘密的;
3、向公众散布、传播秘密的;
4、泄露秘密已造成危害后果的;
5、利用职权指使或者他人违反保守秘密法的规定泄露秘密的;
6、以牟取私利为目的泄露秘密的;
7、其他情节的情形。
非机关涉嫌故意泄露秘密犯罪行为的立案标准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脱密期限是几年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脱密期限是2-3年。根据查询网站可知,脱密期自其正式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而非提出辞职申请或者单方面离职之日)起开始计算。通常情况下,核心涉密人(1)脱密期间中,工作内容需要具有需要秘密保守的秘密,不然,合同内容的条件协议都会是无效的。员脱密期为2至3年,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为1至2年,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为6个月至1年。涉密单位可以按照保密法律法规规定,将涉密人员所涉及秘密的1、律师可以向行为人了解基本案情,并为其进行法律解答。使其知道自己的行为涉嫌的罪名,可能受到怎样的处罚。使犯罪嫌疑人做到心里有数;密级、保密期限等情况纳入考量,适当延长脱密期。
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时间为多少年
涉密人员确定方法:法律脱密期内出国需保密部门审批,原则上不允许去那几个敌对,大概包括美国、日本、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地区(可能有错误,未确认),当然,“和平分手”的话,可能也不太会卡你,不让你出国,总之有点麻烦就是了。分析: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对于脱密期管理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时间一般为两到三年。法律根据:《中华保守秘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秘密。
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多久
术语定义涉密人员脱密期,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重要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一般涉密人员为6个月至1年。
2、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不超过十年。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秘密级最长保密期限
1、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其接触、知悉秘密的密级、数量、时间等情况确定;1、确定岗位。机关单位根据确定权限,按照涉密岗位确定依据和标准,明确涉密岗位等级,填写涉密岗位登记表;
2、拟定人员。机关单位将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拟定为涉密人员,并按岗位涉密程度确定相应等级;
3、审查审核。由拟定的涉密人员填写《涉密人员2、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保密审查表》,所在部门核实基本情况,与机关单位保密工作机构提出拟任意见,人事部门进行保密审查;
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多久,相关规定如下:
1、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其接触、知悉秘密的密级、数量、时间等情况确定;
3、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
综上所述,秘密级文件保密期限最长为10年,绝密级保密期限最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保密期限最不超过二十年。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法律依据】:
《中华保守秘密法》第十五条
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
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为几年
如果工作中做的项目涉及秘密或商业秘密,离职前需要一定的脱密期限,脱密期满才可以离职。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不超过十年。
以上所有回答全都是错误的1、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
3、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秘密。
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履行的保密义务是什么
2年到3年。1、继续遵守和公司有关涉密人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商业秘密的人员2、不再接触由公司管理的秘密;
3、自觉接受公司的保密管理,认真遵守管理单位的保密规章制度;
4、脱密期解除后,有继续履行保守秘密的义务。
继续按规定保守秘密
按规定执行因私出境、宣传等审批
个人事项重大变化及时报告
配合单位的脱密期回访
而我将盲目地驶入
异域的芳香
出现在这充满了苦闷的世间,
以为墨痕浅的一纸相思哈哈
重要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几年呢?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保守秘密法》,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其接触或知悉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以及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
通常1年的居多,根据不同时期的有关规定,可以在半年到2年之间设定一般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具体由你所在单位决定。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其脱离涉密岗位的时间来确定。如果涉密人员脱离涉密岗位的时间在脱密期期限内,则其应当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履行保密义务,承担保密。
总之,重要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为3年至5年,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或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