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主人公是谁,究竟是怎样的故事?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指赤壁之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历史人物是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历史故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历史人物是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历史故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原文为: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一个重要条件。
这句话说的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三国赤壁之战,蜀吴联盟缺少箭,诸葛亮就去找曹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主人公是谁?
诸葛亮和周瑜
公元208年,曹在扫灭了中原各路诸侯之后,挥师80万南下长江赤壁,决心一统天下。
在一江之隔的东吴,少年英雄周瑜,力派众议,指出了虽然曹多势众,但是他们不会水战、远来疲顿、人心不齐、粮草不足等等,终于说服吴主孙权联合刘备抗曹。
因为曹势大,周瑜决定采用火攻。为此,周瑜用反间计除去了曹的水军都督,用连环计使曹军将战船连在一起,用苦肉计在曹军中做好了内应。做好一切准备后,周瑜站在山上眺望江南曹军大营,觉得胜券在握。这时一阵风过,军旗旗角打在周瑜脸上,周瑜才突然想起来:曹的船在江北,自己的船在江南,这时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烧不到曹,反而会烧到自己。
周瑜病倒了,什么也治不好,众将士都很着急。这是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来探望周瑜,诸葛亮对周瑜说:“我有个方,能治好你的病。”写了16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递给周瑜,周瑜见诸葛亮说中了自己的心事,病也好了,赶快爬起来向诸葛亮请教。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一个重要条件。
(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 哪个人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原文为: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赤壁之战,周瑜定计用火攻破敌,一日周瑜检阅水军时忽然想起不刮东风火攻便无法实行,一时急火攻心而病倒。诸葛亮前来探病猜到了周瑜的病因,便在方上写下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大惊,便向诸葛亮请教破敌之策,诸葛亮便表示可借东风破敌。后人就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的是哪个人物?
诸葛亮、周瑜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的,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年仅36岁。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的,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年仅36岁。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典故:草船借箭
人物:周瑜,诸葛亮
三国时期,曹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说的不是那个人物,而是说的是一个就是赤壁之战时候火烧战船那一出。什么都准备好了就等东南风来烧战船了,这里边的主角有周瑜和诸葛亮
周瑜, 在《三国演义》中说的是诸葛亮出个计谋,但是实际上是周瑜。
周瑜,东汉末年东吴将领。出生于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少年时即与孙坚之子孙策交好,妻小乔(东吴两大美女之一),有两子一女。周瑜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后图进中原,不幸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病故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
诸葛亮草船借箭
周瑜妒忌诸葛亮才能出众,便设计陷害他,要他三天内造出10万支箭。诸葛亮熟知气象学,预知三天内必有大雾,便很笃定地立下军令状。第三天,诸葛亮和鲁肃率领20只扎满草人的战船,趁着大雾天逼近曹的营寨,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怕中埋伏,不敢贸然出战,便令上万名士兵放箭。这些箭都射在船上的草人上,于是,诸葛亮白白得到十万多支箭。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完成了任务,也使周瑜陷害他的计谋破产了。
三国中的孔明借东风 说的是诸葛亮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中的哪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和诸葛亮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当时孙权在赤壁之战中想要打败曹,但需要东风才能让火攻生效。周瑜为了等待东风,做了各种准备和安排,最终等到了东风,成功的进行了火攻,打败了曹。
在故事中,周瑜被描绘为机智、精明的军事家,他既能够把握机会,又能够制定周密的,并且具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同时,周瑜也是非常有感情的人,他对朋友诸葛亮十分尊重和信任,不仅听取了他的建议,还为他安排了合适的住处。因此,周瑜被认为是具有智慧、勇气和仁爱的英雄人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主人公是谁啊···?讲讲这个典故啊··谢谢
诸葛亮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借”来十万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周瑜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主人公是谁,究竟是怎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讲的是诸葛亮火攻曹,一切准备工作都就绪了,就东风这个最重要的条件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源自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蜀吴联军诸葛孔明借东风火烧连营,大败曹军,成就佳话。主人公是蜀汉诸葛孔明,吴国周瑜,为抵抗魏国强敌而联手,在曹的强大兵力面前,孔明施以良计,欲借东风火烧连营,做法坛借东风,大败曹军。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这件事情发生在三国的战役赤壁之战里头,是一个保家为国的故事。
主人公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要帅兵攻打曹,当时草船都准备好了,只没有东风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