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瑞都有什么经典相声段子?!要详细
单口:化蜡钎(刘宝瑞) 黄半仙(刘宝瑞) 行家(刘宝瑞郭全宝《猜地名》刘宝瑞) 解学士(刘宝瑞) 连升(刘宝瑞) 日遭三险(刘宝瑞) 书迷打砂锅(刘宝瑞) 天王庙(刘宝瑞) 文庙(刘宝瑞) 学乖(刘宝瑞) 学徒(刘宝瑞) 要账(·34 值班医生 (刘宝瑞/郭全宝)刘宝瑞) 扎针(刘宝瑞) 珍珠翡翠白玉汤(刘宝瑞) 知县见巡抚 (刘宝瑞) 追车(刘宝瑞) 兵发云南(刘宝瑞) 测字(刘宝瑞) 打油诗(刘宝瑞) 大闹县衙门(刘宝瑞) 斗法(刘宝瑞) 翻跟斗(刘宝瑞) 风雨归舟(刘宝瑞) 狗噘嘴(刘宝瑞) 官场斗(刘宝瑞) 定场诗(刘宝瑞) 对口 八扇屏(刘宝瑞、郭全宝) 拔牙(马季、刘宝瑞) 猜地名(刘宝瑞、郭全宝) 吃饭我掏钱(刘宝瑞、郭全宝) 寸步难行(刘宝瑞、郭全宝) 打灯谜(郭全宝、刘宝瑞) 当行论(刘宝瑞、郭全宝) 飞油壶(刘宝瑞、郭全宝) 奉承人(刘宝瑞、郭全宝) 赶考(刘宝瑞、郭全宝) 高人一头的人(刘宝瑞、郭全宝) 鼓(刘宝瑞、郭启儒) 韩青天(刘宝瑞、郭全宝) 好啊好(刘宝瑞、郭全宝) 画扇面儿(刘宝瑞、郭启儒) 灶王(刘宝瑞、郭全宝) 讲帝号(侯宝林、刘宝瑞) 九点钟开始(刘宝瑞、郭全宝) 酒诗(张杰尧、刘宝瑞) 柳堡的故事(唐杰忠、刘宝瑞) 买猴(刘宝瑞、郭全宝) 批聊斋(刘宝瑞、郭全宝) 绕口令(刘宝瑞、郭全宝) 说字(刘宝瑞、郭全宝) 歪批三国(刘宝瑞、郭全宝) 王二姐思夫(侯宝林、刘宝瑞) 我的历史(刘宝瑞、郭全宝) 西行漫记(刘宝瑞、郭全宝) 学叫唤(刘宝瑞、郭全宝) 找对象(刘宝瑞、郭全宝) 找堂会(刘宝瑞、马季) 支援新厂(刘宝瑞、郭全宝) 值班医生(刘宝瑞、郭全宝) 住医院(刘宝瑞、郭全宝) 做大褂(刘宝瑞、郭全宝) 连逗带打(刘宝瑞,马季) [刘宝瑞 郭启儒先生]地名对 [刘宝瑞 侯宝林]非洲进行曲 刘宝瑞 侯宝林(贯) 群口 扒马褂(刘宝瑞、郭启儒、马季) 拆字(刘宝瑞、郭启儒、马季) 金刚腿(刘宝瑞、郭全宝、马季) 一匹马(刘宝瑞、郝爱民、于世尤) 卖马(刘宝瑞、侯宝林、高凤山) 开场小唱(刘宝瑞、侯宝林、郭启儒、郭全宝) 刘宝瑞]神兵天将 [刘宝瑞 侯宝林]地理图 刘宝瑞]翻一番 刘宝瑞]大水壶 [刘宝瑞、郭全宝]《我与乘客)
刘宝瑞解学士_刘宝瑞解学士单口大全
刘宝瑞解学士_刘宝瑞解学士单口大全
求一段相声的名字
那肯定是刘宝瑞先生啊,他是人,相声第六代演员,师从相声大王张寿臣老先生。是相声史上与侯宝林,马三立并称的三位相声之一。后人评价其为传统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相声,老先生对新相声的创作、传统相声的挖掘整理、特别是单口相声表演艺术的发展与提高均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相声作品脍炙人口,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喜爱。我只知道诗是刘宝瑞的《解学士》的开场诗
先鄙视一下一楼。
这段相声应该是王自健的返场中的一段,一般不会作为正活。郭德纲的相声中没有这段,相似内容的就曹云金愿意说,我听过曹云金的两个版本,有一个是和郭德纲说的《时尚生活》,里面说郭德纲,但多数都是和刘云天说的。
这段就是传统相声对对子 也有叫写对子 对春联 写对联的
没有那么多猜测。还定场诗。
八大吉祥,文<<跑海>>章会,五行诗, 解学士的开场诗
上面的段子有很多人说过如:郭德纲,曹云金,孔云龙,刘宝瑞,尹笑声.....
刘宝瑞先生的相声,解学士里面有
应该是夸住宅
相声刘宝瑞跟马三立比,谁的艺术造诣更高?
郭全宝刘宝瑞《奉承人》肯定是马三立啊,刘宝瑞好学,这一点马三立也曾经说过。所以,什么掌故、历史故事、民间传闻刘宝瑞可以说是随口就来。因此,在刘宝瑞的表现中擅长于给观众讲故事,环环相扣,观众听起来也感兴趣。而马三立则不同,他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氏相声”堪称一代宗师。
20、官场斗(刘罗锅别传)当然是马三立!马三立从天津到启明茶社说官场斗,场场爆满,观众乐得直不起腰,好多包袱都是之前没人使过的。临走马三立说,我就为给孩子们留点东西………这之后刘宝瑞好几个月都没再敢说官场斗这个段子。马三立老了嗓子不行了只能光说了,年轻时说八大改行,使全了八番,刘宝瑞根本不会使柳活,天生左嗓子。
刘宝瑞是张寿臣的徒弟,在相声辈分里面应该是宝字辈的先生。这样就比马三立低了一辈。刘宝瑞应该管马三立叫声师叔。但是,两个人年纪又相当,所以常常在一起说相声。艺术上各有千秋,这个无可厚非。不过,但就地位和相声史上的地位来讲,刘宝瑞赶不上马三立。
个人认为马三立的相声见仁见智,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刘宝瑞属于是,无法和超越,这两位都是,至于艺术造诣净还是马三立吧。
都是级别人物,非要见个高低个人还是觉得马老更高,毕竟刘宝瑞比马老走得早,多活一年就能多长一分能耐,在终身成就上马老先胜一筹,再有就是刘宝瑞号称单口王,可内容主要以民间故事为主,内容较长,有足够的埋包袱时间。而马老的单口有不少小段,对埋包袱的水平要求更高。说马老是古今相声人一点不过分。
首先没有可比性,不是一个辈分的人,马三立是泰斗级的,刘宝瑞是级,两位各有千秋吧,都有自己的忠实粉丝。
这两位的相声我都爱听,论单口,刘宝瑞,开粥厂和逗你玩等,百听不厌,艺术造诣本人更偏向于刘宝瑞。
刘宝瑞,人都说他单口大王,其实他对口的功力也相当强,他和郭全宝说的歪批三国,比候宝林版、苏文茂版的都更好。至于马三老,他的幽默很高级,可以用10分钟去展一个包袱,还能让人听下去,也无需三翻四抖,只在结尾一抖,满场大笑,这本事换第二个人做不到。就个人口味而言,更喜欢刘宝瑞。
刘宝瑞单口相声哪个
刘宝瑞郭全宝《·7 西征梦 (郭德纲/马季/郭全宝) ·18 吃饭我掏钱 (刘宝瑞/于谦) ·8 羊上树 (郭德纲/郭全宝) ·32 找对象 (刘宝瑞/郭全宝) ·30 我的历史 (刘宝瑞/郭全宝) ·17 猜地名 (刘宝瑞/郭全宝)说字》相声刘宝瑞先生的21部单口作品:刘宝瑞 都有什么相声单口 - ___ 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黄半仙》、《日遭三险》、《连升》、《行家》、《兵发云南》、《...
珍珠翡翠白玉汤是刘宝瑞的经典
知名的小品演员都有谁
18、解学佛山市南海创帆金属制品厂士小品演员太多了,比如:
赵本山、高秀敏、范伟、宋丹丹、宋小宝、小沈阳、沈春阳、杨树林、文松、沈腾、丫蛋、刘小光、王小利、宋晓峰、王宁、艾伦、贾玲、张小斐、马丽、常远、郭达、蔡明、黄宏、潘长江、赵丽蓉、巩汉林等等很多很多
赵本山、潘长江、巩汉林、高秀敏、沈腾、马丽、王宁、艾伦、小沈阳、宋小宝、文松、宋丹丹、黄宏、郭达、蔡明、杨蕾、丫蛋、沈春阳、宋晓峰、杨树林、大潘佳佳、贾玲等等
给你介绍最经典的,黄宏,郭达,蔡明,郭冬临,冯巩,巩汉林,经典的,看她们以前的小品。
演小品多了:蔡明,黄宏,郭达,赵本山,范伟,宋丹丹,潘长江,严顺开,巩汉林,金珠,陈佩斯,朱时茂,郭冬临,魏积安,黄小鹃,赵亮,还有已经过世的,赵丽蓉,高秀敏,等等
刘宝瑞说过哪些相声
10、扒马褂刘宝瑞郭全宝搭档演出的相声名段
郭全宝刘宝瑞《当行论》
郭全宝刘宝瑞《打灯谜》
郭全宝刘宝瑞《高人一头得人》
郭全宝刘宝瑞《找对象》
郭全宝刘宝瑞《做大褂》
刘宝瑞郭全宝《走马观碑》
刘宝瑞郭全宝《坐汽车》
刘宝瑞郭全宝《八扇屏》
刘宝瑞郭全宝《九点钟开始》
刘宝瑞郭全宝《说聊斋》
刘宝瑞郭全宝《值班医生》
刘宝瑞郭全宝《寸步难行》
刘宝瑞郭全宝《飞油壶》
刘宝瑞郭全宝《赶考》
刘宝瑞郭全宝《鼓》
刘宝瑞郭全宝《韩青天》
刘宝瑞郭全宝《好啊好》
刘宝瑞郭全宝《买猴》
刘宝瑞郭全宝《绕口令》
刘宝瑞郭全宝《我的历史》
刘宝瑞郭全宝《西行漫记》
刘宝瑞郭全宝《学叫唤》
刘宝瑞郭全宝《支援新厂》
刘宝瑞郭全宝《住医院》
刘宝瑞郭全宝马季《金刚腿》
刘宝瑞郭全宝于世猷《一匹马》
刘宝瑞郭全宝《歪批三国》
刘宝瑞郭全宝侯宝林郭启儒《开场小唱》
刘宝瑞单口相声:
《珍珠翡翠白玉汤》
《黄半仙》
《日遭三险》
《连升》
《贾行家》
《兵发云南》
《学徒》
《测字》
《书迷打砂锅》
《扎针》
《天王庙》
《解学士》
《韩青天》
《斗法》
《打油诗》
《化蜡扦儿》
《风雨归舟》
郭全宝刘宝瑞《当行论》
郭全宝刘宝瑞《打灯谜》
郭全宝刘宝瑞《高人一头得人》
郭全宝刘宝瑞《找对象》
郭全宝刘宝瑞《做大褂》
刘宝瑞郭全宝《走马观碑》
刘宝瑞郭全宝《坐汽车》
刘宝瑞郭全宝《八扇屏》
刘宝瑞郭全宝《九点钟开始》
刘宝瑞郭全宝《说聊斋》
刘宝瑞郭全宝《值班医生》
刘宝瑞郭全宝《寸步难行》
刘宝瑞郭全宝《飞油壶》
刘宝瑞郭全宝《赶考》
刘宝瑞郭全宝《鼓》
刘宝瑞郭全宝《韩青天》
刘宝瑞郭全宝《好啊好》
刘宝瑞郭全宝《买猴》
刘宝瑞郭全宝《绕口令》
刘宝瑞郭全宝《我的历史》
刘宝瑞郭全宝《西行漫记》
刘宝瑞郭全宝《学叫唤》
刘宝瑞郭全宝《支援新厂》
刘宝瑞郭全宝《住医院》
刘宝瑞郭全宝马季《金刚腿》
刘宝瑞郭全宝于世猷《一匹马》
刘宝瑞郭全宝《歪批三国》
刘宝瑞郭全宝侯宝林郭启儒《开场小唱》
刘宝瑞单口相声:
《珍珠翡翠白玉汤》
《黄半仙》
《日遭三险》
《连升》
《贾行家》
《兵发云南》
《学徒》
《测字》
《书迷打砂锅》
《扎针》
《天王庙》
《解学士》
《韩青天》
《斗法》
《打油诗》
《化蜡扦儿》
《风雨归舟》
2、贾行家
3、金刚腿
4、学叫唤
5、日遭三险
6、八扇屏
7、大闹县衙
8、斗法
9、连升
11、珍珠翡翠白玉汤
12、学徒
13、拔牙
14、兵发云南
15、猜地名
16、黄半仙
17、翻跟头
19、风雨同舟
21、书迷打砂锅
<<定场诗>>
官场斗》
<<全上来>>
<<先写后问>>
<<善意恶语>>
<<无论>>
<<画扇面>>
<<张飞爬树>>
<<泰山石敢当>>
<<讲字>>
<<求财>>
<<朱夫子>>
<<芜湖关帝庙>>
<<偷斧子>>
<<打油诗>>
<<画账>>
<<小“zi”儿>>
<<穷不怕智斗仁义>>
《灶王》
《批聊斋》
<<扇子规律>>
<<讲字>>
<<书迷闹洞房>>
<<文章会>>
<<兄妹联句>>
<<三吃鱼>>
<<劝架>>
<<底漏>>
<<黄半仙>>
慈禧入宫>>
<<围场>>
<<火龙衫>>
<<上学>>
<<糊驴>>
<<风雨归舟>>
<<漫话燕京的门>>
<<大脑袋>>
<<斯文>>
<<暴发户>>
<<草船借箭>>
<<增和桥>>
说了N多 不过本人认为最经典·28 绕口令 (刘宝瑞/李菁)的是 官场斗 和斗法 学徒也比较经典
解学士
刘宝瑞最最经典,最最搞笑的单口相声叫什么名字?
《学乖》刘宝瑞郭全宝《吃饭我掏钱》《珍珠翡翠白玉汤》、《黄半仙》、《日遭三险》、《连升》、《贾行家》、《兵发云南》《学徒》、《测字》、《文庙》、《书迷打砂锅》、《扎针》、《天王庙》、《解学士》、《官场斗》、《斗法》、《打油诗》、《化蜡扦儿》、《风雨归舟》、《狗噘嘴》、《知县见巡抚》
都是单口的经典
刘宝瑞可以称为不?
当然可以!以前制作过一个系列纪录片,叫《相声》。里面共选出7名为相声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影响力极大的相声艺人,其中就包括刘宝瑞。单口相声是相声表演形式中难度的一种,演员不光要牢记大量的文本,而且还要有极好的心理素质。单口不像对口或群口有搭档帮衬,你一言我一语的就可以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住,从而将观众逗笑。单口相声少了他人的帮助,只有自己一个人站在台上,本来就是种挑战。而要将观众逗笑,难度就更大了。
刘宝瑞是通过单口相声出的名,最擅长这种难度系数大的表演形式,也是相声界公认的单口相声说的的人,被誉为“单口大王”,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我就是因为听刘宝瑞的单口相声,才喜欢上了相声的。
可惜刘宝瑞的太早,的离去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遗憾和惋惜。
从单口这个方面来说,他整理并改进了很多旧的相声文本,与此同时又勇于创新,写新相声的同时又能将其他艺术的特点加入其中;在表演上,他能形成自己稳健潇洒、口风细腻的风格,深受听众的喜爱。留下了有《珍珠翡翠白玉汤》、《解学士》、《学徒》、《连升》、《官场斗》(因历史原因未完成)、《黄半仙》等单口相声。
从对口方面来说,刘宝瑞先生作出的贡献也不小。他与侯宝林、郭启儒、郭全宝并称四杰。留下了有《当行论》、《打灯谜》、《找对象》、《做大褂》、《八扇屏》、《九点钟开始》、《批聊斋》、《值班医生》、《赶考》、《鼓》等相声。
刘宝瑞十三岁拜张寿臣为师,学说相声,打下了坚实《珍珠翡翠白玉汤》 《风雨归舟》 《行家》 《兵发云南》 《学 徒》 《学 乖》 《连升》 《日遭三险》 《打油诗》 《狗噘嘴》《翻跟斗》 《扎 针》 《书迷打砂锅》 《官场斗》《测 字》 《文 庙》 《黄半仙》《解学士》《斗 法》《化蜡扦》《大闹县衙门》《知县见巡抚》的基础。在收徒方面,殷文硕、邢文召、王文林、唐杰忠等人是他的徒弟。
总之我们可以称刘宝瑞先生为,当然,咱们也可以继续深入讨论,这次先写到这《文庙》儿。
相声有那些
·46 解学士 (刘宝瑞) ·47 金刚腿 (刘宝瑞) ·48 九点钟开始 (刘宝瑞)郭全宝) ·29 说字 (刘宝瑞/于谦) ·6 评戏 (郭德纲/郭全宝)
《官场斗》·31 西行漫记 (刘宝瑞/王文林) ·9 歪批三国 (郭德纲/郭全宝) ·35 兵发云南 (刘宝瑞) ·36 测字 (刘宝瑞)
·37 打油诗 (刘宝瑞) ·38 斗法 (刘宝瑞) ·39 风雨归舟 (刘宝瑞)
·40 狗噘嘴 (刘宝瑞) ·41 官场斗 (刘宝瑞) ·42 画扇面儿 (刘宝瑞)
·43 黄半仙 (刘宝瑞) ·44 行家 (刘宝瑞) ·45 灶王 (刘宝瑞)
·49 连升 (刘宝瑞) ·50 日遭三险 (刘宝瑞) ·51 书迷打砂锅 (刘宝瑞)
·52 天王庙 (刘宝瑞) ·53 文庙 (刘宝瑞) ·54 学乖 (刘宝瑞)
·55 学叫唤 (刘宝瑞) ·56 学徒 (刘宝瑞) ·57 扎针 (刘宝瑞)
·58 珍珠翡翠白玉汤 (刘宝瑞) ·59 知县见巡抚 (刘宝瑞) ·60 对对子 (马三立/于谦)
·4 寿比南山 (郭德纲/郭全宝) ·23 高人一头的人 (刘宝瑞/郭全宝)
·19 寸步难行 (刘宝瑞/郭全宝)
·22 赶考 (刘宝瑞/郭全宝)
·25 好啊好 (刘宝瑞/郭全宝) ·27 批聊斋 (刘宝瑞/于谦) ·5 八猫图 (郭德纲/郭全宝) ·33 支援新厂 (刘宝瑞/郭全宝) ·24 韩青天 (刘宝瑞/于谦)
·10 古董王 (郭德纲) ·11 解学士 (郭德纲) 2 3 4 5 ·12 灭鼠轶事 (冯巩)
·13 我的儿子 (冯巩) ·14 拆字 (刘宝瑞八大改行 (郭德纲/郭全宝) ·26 买猴 (刘宝瑞/郭全宝) ·20 当行论 (刘宝瑞/郭全宝) ·21 飞油壶 (刘宝瑞/郭启儒) ·15 坐汽车 (刘宝瑞)
·16 八扇屏 (刘宝瑞/张文顺) ·3 大保镖 (郭德纲/张文顺) ·2 论50年相声之现状 (郭德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