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求斜边公式
直角三角形求斜边的公式:
三角函数提斜边公式_三角函数中斜边取正还是负
三角函数提斜边公式_三角函数中斜边取正还是负
(一)已知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可按勾股定理计算斜边长度,既a2+b2=c2。
(二)如已知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可用直角三角函数计算斜边。
直角三角形ABC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C外,其余五个元素有如下关系:
∠A+∠B=90°
sinA=(∠A的)对边/斜边
cosA=(∠A的)邻边/斜边
tanA=(∠A的)对边/邻边
不同的条件,算斜边的方法也不同。
例如:一,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求斜边。
方法是:利用勾股定理:斜边=根号(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二,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a及其对边,求斜边。
方法是:利用正弦函数:斜边=(角a的对边)/sina。
三,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a及其邻边,求斜边。
方法是:利用余弦函数:斜边=(角a的邻边)/cosa。
四.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及斜边上的高,求斜边。
方法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斜边=(2倍三角形的面积)/斜边上的高。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边长的一半。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说一下三角函数中的提斜边公式
正弦函数 sin(A)=a/h
余弦函数 cos(A)=b/h
正切函数 tan(A)=a/b
余切函数 cot(A)=b/a
正割函数 sec (A) =h/b
余割函数 csc (A) =h/a
注:a—所研究角的对边
b—所研究的邻边
h—所研究角的斜边
三角函数常用公式: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商的关系:
tanα=sinα/cosα cotα=cosα/sin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两角和与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三倍角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半角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tan(α/2)=sinα/(1+cosα)=(1-cosα)/sinα
·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积化和公式: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和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直角三角形斜边怎么求呢?
如果知道底边长度b
45度角斜长=b÷cos45度,60度角斜长=b÷cos60度
如果知道对边长度a
45度角斜长=a÷sin45度,60度角斜长=a÷sin60度
根据角度和一条直角边,求斜边长度,利用公式:对边÷斜边=sin角,临边÷斜边=cos角
这样斜边=对边÷sin角,斜边=临边÷cos角
扩展资料:
直角三角形是一个几何图形,是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有普通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种。对边÷斜边=sin角,临边÷斜边=cos角
知道角和一条直角边,利用三角函数求斜边,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
sina=对边÷斜边,cosa=临边÷斜边,tana=对边÷临边
这三个公式里,每个公式这样知道任意两个条件,就可以求第三个条件。
三角函数是三角形中角与边的关系,因此三角函数在任意三角形中都可用。
在普通的三角形里:
a/sinA=b/sinB=c/sinC=2R(a、b、c为角A、B、C对的边,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参考资料来源:
怎么求三角形的斜边
三角形的斜边公式为c=√(a^2+b^2)。
拓展资料如下:
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在数学、建筑学有应用。
常见的三角形按边分有普通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等腰三角(腰与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腰与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按角分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其中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统称斜三角形。
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以角度(数学上最常用弧度制,下同)为自变量,角度对应任意角终边与单位圆交点坐标或其比值为因变量的函数。也可以等价地用与单位圆有关的各种线段的长度来定义。
三角函数在研究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形状的性质时有重要作用,也是研究周期性现象的基础数学工具。在数学分析中,三角函数也被定义为无穷级数或特定微分方程的解,允许它们的取值扩展到任意实数值,甚至是复数值。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在航海学、测绘学、工程学等其他学科中,还会用到如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正矢函数、余矢函数、半正矢函数、半余矢函数等其他的三角函数。不同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几何直观或者计算得出,称为三角恒等式。
三角函数一般用于计算三角形中未知长度的边和未知的角度,在导航、工程学以及物理学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另外,以三角函数为模版,可以定义一类相似的函数,叫做双曲函数。常见的双曲函数也被称为双曲正弦函数、双曲余弦函数等等。
三角函数(也叫做圆函数)是角的函数;它们在研究三角形和建模周期现象和许多其他应用中是很重要的。三角函数通常定义为包含这个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边的比率,也可以等价的定义为单位圆上的各种线段的长度。
三角形斜边计算公式图解
三角形斜边计算公式图解如下:
1、勾股定理:c^2=a^2+b^2。
2、三角函数:c=a/cosB或c=b/cosA。c=a/sinA或c=b/sinB。(说明:斜边c,直角边a、b。与其对着的角分别为直角C,锐角A、B)。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可以使用毕达哥拉斯定理找到,该定理表示斜边长度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长度的平方和。
3、三角形斜边长等于根号下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即斜边c=√(a^2+b^2)。
斜边是指直角三角形中最长的那条边,也指不是构成直角的那条边。在勾股定理中,斜边称作“弦”。
不同的条件,算斜边的方法也不同。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求斜边。
方法是:利用勾股定理:斜边=根号(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a及其对边,求斜边。
方法是:利用正弦函数:斜边=(角a的对边)/sina。
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a及其邻边,求斜边。
方法是:利用余弦函数:斜边=(角a的邻边)/cosa。
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及斜边上的高,求斜边。
方法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斜边=(2倍三角形的面积)/斜边上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