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一、成本控制的方法(一)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为主、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在产品规划、设计阶段就着手努力,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功能成本分析,达到不断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目标成本是在产品生产准备前下达给技术、生产等职能部门的产品成本控制目标,即产品在市场上可能接受的销售价格减去合理利润和税金后所能允许发生成本的限额。目标成本计算法的思路是建立一种通过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的估算而得出的目标成本,以便使人们从期望的竞争状态回到能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经营成本和生产效率上来。目标成本计算法通常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为基础确定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计算方法。目标成本计算应以顾客为导向,它以顾客认可的价格、功能、需求量等因素作为出发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目标成本计算又称为“价格驱动成本计算”,它与传统的“成本加成计算价格”相对应。目标成本计算始于对产品价格的计算。产品价格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质及市场竞争力。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目标成本,成本预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①扣除法。首先确定企业的目标利润,然后再从产品销售价格中扣除应缴纳的产品销售税金和本单位目标利润,其余额就是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成本。②经验估算法,也叫调查研究法。它是对同样产品,采取同行业先进企业以及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或上年度的实际成本,结合在期内各种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根据预测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及其保证程度,估算出产品目标成本。③高低点法。根据成本习性将企业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用一定时期历史资料的业务量与业务量的总成本之与两者业务量之进行对比,先求出单位变动成本,然后再求得固定成本总额的方法。④回归分析法。根据过去若干期的成本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回归直线,确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然后再讲行成本预测.目标成本法的执行,与产品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产品规划、设计、生产阶段,目标成本法的作用更加明显。具体包括下面几步:,产品规划阶段。由企业产品开发委员会对市场的产品需求状况和消费倾向等问题进行调研。第二,产品设计阶段。在此阶段,目标成本法强调价值工程法的运用。根据产品规划书,设计出产品原型。结合原型,把成本降低的目标分解到各个产品构件上。第三,试生产阶段。在试生产阶段一旦发现产品成本超过目标成本要求,就得重新返回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再次改进。只有在目标成本达到的前提下,才能进入的生产。,生产阶段。进人生产阶段后,目标成本法转向成本维持,保证正常的生产条件,维持既定的水平成本。(二)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三)成本控制成本是指特定的中心(如某一部门、单位或个人)在其所承担的范围内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从实质上来说,成本制度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具体说,就是要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系统,建立成本中心,按成本的归属进行成本信息的归集、控制和考核,从而将经济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具体执行人。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建立中心。实行成本制度,要求企业根据其组织结构特点按照分工明确、权责分明、业绩易辨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心。中心可从不同角度划分,西方会计中划分的单位主要是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和投资中心。我国会计理论对单位也有不同的划分形式,从会计核算与控制内容划分,可将单位分为成本费用单位、利润单位、成本资金单位和收入资金占用单位。(2)建立内部结算制度。内部结算是指在企业内部模拟银行结算方式,对各单位的经济事项运用货形式进行交换的管理方式。建立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企业内部各中心之间转移产品或劳务确定合理的内部价格,为各中心考核提供依据。建立内部结算制度的关键是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选择内部结算方式。(3)编制预算。预算是企业总预算在各个中心进行合理划分而编制的预算。作为会计的重要环节,预算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控制企业及各单位活动的标准,是考评各单位业绩的依据,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手段。(4)进行控制。控制是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各单位的指标为基础,以预算为依据,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利润、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各中心应实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各中心也应加强自我控制。(5)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为了及时报告中心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实际与预算的异,企业应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制度。(6)进行考核。可以根据中心的业绩报告,分析与其预算的异,并查明原因,实行奖惩。通过评价和考核,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存在的缺陷,为下一期预算编制提供参考资料。成本考核应公平合理,不但能激励各中心的积极性,也能通过适当的惩罚约束和控制不当行为,以实现中心权责利的统一。(四)标准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法亦称标准成本系统、标准成本会计,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150]。标准成本系统最初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随着其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被西方广为采用,目前已成为企业Et常成本管理中应用最为普遍和有效的一种控制手段。标准成本具有以下特点:以产品成本为对象,融成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为一体,突出成本控制在系统中的核心地位;成本异揭示及时,按管理区域分类计算、分析和控制各种异,分明;不强调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反映成本异旨在改进管理,降低消耗。一个完整的标准成本系统,主要有标准成本的制订、成本异的计算与分析和成本异的处理三部分组成。实施标准成本系统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生产特点制定成本中心;②正确制定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成本标准);③揭示实际消耗与成本标准的异;④根据实际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⑤积累实际成本资料并认真汇总计算实际成本;⑥通过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算出标准成本的异,分析成本异的原因;⑦进行标准成本及成本异的账务处理(纳入会计簿记体系的单位才有);⑧向成本负责人提供成本控制报告,评价考核各部门、人员的业绩。二、成本控制的步骤虽然控制对象各有不同,控制工作的要求也各不一样,但控制工作的过程基本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1)确定控制标准,即确定评定工作绩效的尺度。管理者应以为基础,制定出控制工作所需要的标准。(2)衡量工作成效,即通过管理信息系统采集实际工作的数据(与已制定的控制标准中所对应的要素),了解和掌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获取信息的质量问题,做到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适用性。(3)分析衡量的结果,即将实际工作结果与标准进行对照,找出偏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采取管理行动作好准备。这是控制中最需理智分析的环节,是否要进一步采取管理行动就取决于此。若分析结果表明没有偏或只存在“健康”的正偏,那么控制人员就不必再进行下一步,控制也就到此为止了。(4)采取管理行动,纠正偏。纠正偏的方法不外乎两种:要么改进工作绩效,要么修订标准。三、成本控制的原则(一)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1.实用性:成本控制要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的作用,具有实用性;——成本控制系统应能揭示何处发生了失误,谁应对失误负责,并能确保采取纠正措施。2.例外管理: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从简控制,而格外关注各种例外情况;3.重要性:对成本细微尾数、数额很小的费用项目和无关大局的事项可以从略;4.灵活性:成本控制系统应具有灵活性。面对出现的预见不到的情况,控制系统仍能发挥作用。(二)因地制宜原则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要适合特定企业的特点、适合特定部门的要求、适合职务与岗位要求、适合成本项目的特点。(三)全员参加原则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是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四)推动原则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情,必须由当局来推动。
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案例
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案例
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预警分析
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的加快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有着缩短的趋势。因此如何比较准确地判断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何种阶段,对于企业制定战略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通过分析判断可以知道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何种阶段,对于准确地选择产品市场切入点以及产品退出点都有着战略上的意义。在这里笔者认为如何通过产品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从而做出判断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比如说通过财务上的一些指标进行分析判断,如引入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率、资本扩张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和产品销售利润率等财务比率进行综合判断。如在产品的成长阶段,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率、资本扩张率有着增长的趋势,产品销售利润率也是不断增长的。对于成熟阶段的产品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率、资本扩张率一般保持在一个均衡的位置,产品销售利润率保持稳定。当然,从财务指标的体系来分析判断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还应该结合一些非财务的指标进行判断,如市场占有率、产品的创新程度等等。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是什么?
生命周期成本法,是一种计算发生在生命周期内的全部成本的方法,通常被理解为产品生产周期成本法,以此来量化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成本。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生产体系设计的中心环节是系统地衡量产品、资产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并组合成一体化的功能单元。因此,对于资产和劳动力,同样可以采用生命周期成本法来分析其成本构成。
阐述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阐述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正确:
(1)投资决策阶段
在投资决策阶段,从多个可行性方案中选择全生命周期造价最小化的投资方案,实现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资金时间价值理论,成本效益分析、规划理论在投资项目评价时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构成了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的基础理论,并在实际中得到了普遍运用。在决策阶段,建设规模的论证、建设标准的确定、融资方案的研究、经营方案的研究、建设投资与经营的关系、建设期的投资控制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另外,论证和研究者的知识和经验、主观的判断还是客观的论证、信息源的广泛性、数据的可靠性、论证和研究的深入程度、论证和研究的科学性等都直接影响决策的结果。
(2)设计阶段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指导设计者系统地、全面地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建造费用和运营与维护费用,从而实现更科学的工程设计方案、建筑材料和装备水平的选择,以便在确保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费用的目标。在设计阶段,要进行全生命周期造价分析和估算,包括对初始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的计算。
(3)招投标阶段
应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适当的合同方式和适当的承发包模式。目前我国提倡以设计单位为龙头进行工程总承包和以大型施工企业为主体的工程总承包公司进行总承包,这两种模式下,施工单位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参与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开展可施工性研究。在评标阶段,在进行技术标的评价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建设方案,还要考虑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方案,这两者均优的方案才是的技术方案;在评价商务标的时候,评价的依据应该由原先的合理的建设成本变为合理的建设项目生命周期造价。
(4)施工阶段
强调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和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等方面科学合理,在施工阶段进行质量、造价、工期的三大控制,注重事前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工程的目标实行动态控制,进行风险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来保证项目按预定工期、预算目标造价、优质地完成。在此阶段,必须严把质量关,工程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成后的运营使用,在工期与质量相矛盾时,应首先抓好工程质量。所以在施工阶段不仅要做好工程的成本核算,更要注重工程质量,这样也为运营费用的节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运营和维护阶段
要以全生命周期造价为目标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运用现代经营手段和修缮技术,按合同对已投入使用的各类设施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为设施的产权人和使用人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以提高设施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降低运营和维护费用。
合理降低成本
合理降低经营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要舍本逐末,重点在合理;
降低成本的方法有很多,仅例举一下几个步骤以供参考,望采纳!
一、全流程
企业要对产品设计、工艺、采购、制造、销售、使用的整个过程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不仅对产品生产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控制,也要对生产前的设计、工艺和生产后的销售、使用所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
有效的成本控制,主要是要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控制。
事前控制,要认真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同要求进行比较,从而在必要时调整和控制影响因素,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事中控制,又称执行控制,这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与核心工作。
是事后控制,又称反馈控制,主要是分析执行情况,将其与控制标准相比,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以及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并实施,防止问题再度发生。
二、全员化
企业要树立全员成本控制的理念,而不是仅靠管理者自己。
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要增强成本意识,努力降低生产成本,这就是所谓全员参与成本控制。
企业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内外资源,只有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才能真正实现费用成本、时间成本和质量成本的有效控制。
因此,企业要积极构建全员成本管理模式,分解指标,明确,严格考核,牢固树立起干部员工“效益为先、降耗为本”的理念,确保企业效益化。
企业可从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1、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指标分解。
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实际条件与职能分工,将成本指标按年、季、月将费用进行分解,层层落实,实行归口分级管理,明确,落实到人,做到从上到下,人人肩上有任务,个个头上有指标,构成严密、细致的全员成本管理体系。
2、严肃月度成本,超前控制。
创业企业要制定成本,逐月公布下发,月底严格考核兑现,节奖超罚。月底对当月成本完成情况进行预测,分析成本费用超降原因,总结经验,寻找距,提出降低成本意见,上报企业决策层,作为成本改进决策参考。
3、坚持勤算账、算细账的工作方法,要求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及所属员工都要算成本账,分析成本情况,明确投入与产出关系,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坚决完成任务下的成本指标。
三、标准化
成本管理要力求做到量化,能够定量的要定量,不能定量的要定性,做到成本管理有标准可依。
标准成本是一种成本,这是进行成本管控的。
企业把成本标准化就是要管理者建立各种成本定额,如采购成本定额、生产工艺定额、劳动工资定额、销售成本定额等。
定额成本是企业项目运营成本的现行定额,它反映了当期应达到的成本水平。
合理的成本定额是衡量企业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尺度。
通过定额化管理,创业企业可避免费用开支的盲目和随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运营和管理效益。当然,成本定额也是对成本考核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四、化
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要将指标层层分解,实行定额定量管理和限额消耗承包,从而形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子,真正落实到个人,并起到促进员工“天天精打细算,月月经营核算”的作用。
同时,还要根据员工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范围,承担相应的经济。
这种经济要与企业的费用、支出、利润相关联,更要与员工个人的经济利益及其个人在企业的发展相关。
只有企业内部的每个员工都来努力完成自己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与消耗的发生,企业才会具有低成本竞争力。
这就是企业的成本,只有成本清晰,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上下同心来共同降低成本。
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第六讲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第六讲 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一.内容提要
这节课主要介绍第二章第五节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二.重点.难点
熟悉生命周期成本的构成、分析方法、步骤及作用。
三.内容讲解
大纲要求
熟悉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及分析方法。
第五节 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一、工程寿命周期成本
(一)工程寿命周期
工程寿命周期是指工程产品从研究开发、设计、建造、使用直到报废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影响工程寿命周期的因素比较多,一般可归纳为:
1、物理磨损
物理磨损是指工程产品在闲置或者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性磨损。主要表现在工程产品外观以及内部结构的逐渐破损。
2、经济磨损
随着工程产品使用年限的增加或者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继续使用该产品将在经济上变得不合理。这种由合理变为不合理的过程就是一种经济磨损的过程。
3、功能和技术磨损
一方面,随着工程产品使用年限的增加或者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原有工程产品变得无法发挥其功能或者无法满足业主对其功能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上出现了技术更先进、生产效率更高、原材料及能源耗费更少的工程产品(如空调、照明、电梯……),使得原有工程产品在技术上显得落后。为了降低经营费用或者提高效率,而放弃或重置原有工程产品。
4、和法律磨损
由于人们非经济性的需求欲望变化引起的工程产品的磨损。
(二)工程寿命周期成本
在工程寿命周期成本(LCC,Life cycle cost)中,不仅包括资金意义上的成本,还包括环境成本、成本。
l、工程寿命周期资金成本
工程寿命周期资金成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济成本、财务成本,它是指工程项目从项目构思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直至工程寿命终结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可直接体现为资金耗费的投入的总和,包括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建设成本是指建筑产品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为止所投人的全部成本费用。使用成本则是指建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各种能耗成本、维护成本和管理成本等。从其性质上说,这种投入可以是资金的直接投入,也包括资源性投入,如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从其投人时间上说,可以是一次性投入,如建设成本;也可以是分批、连续投入,如使用成本。
2、工程寿命周期环境成本
工程寿命周期环境成本是指工程产品系列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对于环境的潜在和显在的不利影响。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前者体现为某种形式的收益,后者则体现为某种形式的成本。
3、工程寿命周期成本
工程寿命周期成本是指工程产品在从项目构思、产品建成投人使用直至报废不堪再用全过程中对的不利影响。与环境成本一样,工程建设及工程产品对于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三)工程寿命周期成本的构成
工程寿命周期成本是工程设计、开发、建造、使用、维修和报废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也即该项工程在其确定的寿命周期内或在预定的有效期内所需支付的研究开发费、制造安装费、运行维修费、报废回收费等费用的总和。在一般情况下,运营及维护成本往往大于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入。因此,在分析寿命周期成本时,首先要明确寿命周期成本所包括的费用项目,也就是必须列出寿命周期成本的构成体系。
二、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一)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概念
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又称为寿命周期成本评价,它是指为了从各可行方案中筛选出方案以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而对项目方案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或者活动。换言之,“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是为了使用户所用的系统具有经济寿命周期成本,在系统的开发阶段将寿命周期成本作为设计的参数,而对系统进行的分析比较后作出决策的方法”。
(二)寿命周期成本的评价方法
在通常情况下,从追求寿命周期成本的立场出发,首先是确定寿命周期成本的各要素,把各要素的成本降低到普通水平;其次是将设置费和维持费两者进行权衡,以便确定研究的侧重点从而使总费用更为经济;第三,再从寿命周期成本和系统效率的关系这个角度进行研究。此外,由于寿命周期成本是在长时期内发生的,对费用发生的时间顺序必须加以掌握。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产品生命周期四个阶段
【摘 要】在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下,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体系逐渐形成,我国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这一环境下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也已初步建立。本论文将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从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探讨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得以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质量,从而促进工程造价管理的稳健发展。
【】全生命周期造价;工程造价管理;管理研究
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是与生产力的发展、分工的不断增强、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相适应的。随着自主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间接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我国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从工程决策阶段开始延续到工程完成并交付使用这一全过程,对其中各个阶段的造价进行确定和有效的控制,主要包括六个阶段,即投资估算、初步的设计概算、施工图的预算、招标合同价格、竣工结算以及决算。
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是以定额为基础的静态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将实施阶段的工程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忽略了决策、设计阶段的管理,并且过分强调建设成本,以致对未来的维护成本考虑的过少。静态的管理方式导致其与市场价格脱轨,不能反映出工程真实的价格,与上的动态管理模式相脱节。并且我国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不完善,新问题不断出现,施工市场、招投标市场供求关系失衡,恶性竞争、恶性市场交易的存在影响了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投资体制很不完善,机制也很不规范,管理体系部门多,层次多,以致效率低下,分工不合理。
鉴于我国发展现状,应实行综合集成方法,综合进行投资成本、效益成本分析,通过科学的投资决策,合理的方案设计,努力建立符合国情、具有特色、与时俱进、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与模式。从而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项目的投资水平与效益---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2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框架
2.1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实现工程项目在建设期、试用期、翻新期、拆新期等阶段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通过对各阶段投资成本进行估计预测,在保证一定功能和产出的条件下,寻求最小的合计值,从而实现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总成本的最小化和总价值的化。不难发现,其根本的出发点是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考虑造价及成本。因此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一种先进的分析工具,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手段。它贯穿于工程的确定阶段和造价控制阶段。
2.2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阶段划分
工程造价管理是贯穿与工程的整个生命的周期,跨越时间长,各个阶段具有其特点,所以我们首先要对项目全过程进行阶段的合理区分,从而逐个击破,对各个阶段分别研究管理,有助于我们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与成果。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可将项目工程的生命周期阶段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运营维护阶段。
2.2.1 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主要侧重于对拟建项目进行策划,他要求人们在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可行性分析和建设项目备选方案评价中去考虑项目建设和运营两个方面的成本,并对其可行性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分析以及论证,其目标是在保证所遇外部因素都相同的情形下找到成本的方案。
2.2.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中之重,就工程造价费用来说,工程造价控制是一投资估算控制初步的设计,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的设计。倘若设计概算超过了投资估算,那么就应该修改初步设计。如施工图的预算超出了设计概算,就应当修正施工图的设计。总之,我们要综合运用经济技术、科学数据等各种措施合理有效的控制项目的造价,以待随时纠正偏,修改设计。如果同时有多个设计方案,那么还需要进行方案的对比,评价方案优劣的根本依据就是成本的最小化。
2.2.3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可进一步的区分为招投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招投标阶段的项目管理主要是以项目设计的文件为基础,并加以工程的现实情况,制定招标文件,筛选出合理科学的计价方式,从而确定工程承包合同极其价格。投标分为商务标和技术标。项目施工阶段主要是在完成施工图的设计以及招投标工作之后在施工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支将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额作为其目标值,并将造价的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已达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2.2.4 竣工验收阶段
这一阶段将确定最终的造价并对项目的建设效益进行最终的考核和评估,还要办理项目资产移交的程序,对各阶段的造价进行对比,对各个阶段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竣工验收阶段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他标志这工程建设阶段的结束,是综合检验之前的三个阶段的关键性环节,并将为项目的正式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2.2.5 运营和维护阶段
项目已经正式运营和使用,但在其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制定科学的运营、维护方案,防范于未然。方案主要包括长期方案和短期方案,但其目标依旧是实现这一阶段成本最小化。通过合理有效的运营、维护方案可以对运营阶段的项目设施进行全面的统一管理,并为使用人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将设施的使用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得到程度的发挥。
2.3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计算
2.3.1 工程造价计算的参与约束
工程造价计算的参与约束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项目能够实施的的建设成本。其计算都要受一些条件约束,主要包括:预算约束;质量约束;安全约束;环境约束。
2.3.2 工程造价统一计算体系的数学模型
工程造价统一计算体系的数学模型实际上分两个过程,一个是成本范畴逐步细化的过程,另一个是回推计算的过程。
2.4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此种管理模式与我国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避免了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实施阶段的问题,日益重视工程项目后续的运营与维护,并将其管理模式很好的贯穿于工程的各个阶段,从而实现从全方位减少投资成本,实现成本的最小化,选择最合理的投资方案,因而实现更加合理、有效的投资决策。通过科学的设计,采用节能。污染小的设施和建筑材料,可以达到环保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效益。
3 构建有特色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与计算方法
我们应当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初始化建设成本的计算方法,构建有特色的成本分析方法—模糊聚类方法。
3.1 步骤
为了预测项目的造价,需要先建立隶属函数,然后根据其对待测的工程进行归类,接着选择同类已完成项目中与之最相似的三个工程作为评估的样本,从而构建项目估价数学模型。这种方法主要分四个步骤。步,对已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分类;第二步,对待测项目归类;第三步,对工程造价进行模糊测算;第四步,对工程数据分析测算。
3.2 基于模糊集理论进行的可行性方案选择
为了克服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长而且不确定等其他风险,我们要基于模糊集理论进行生命周期的成本计算和选择可行性方案。首先要设计模型,其次是严格按照设计的模型执行。
4 结语: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日趋完善,同时,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方法、模式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应当以市场需求作为风向标,以先进的科学经济技术为支撑,同时吸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的经验和理论,建立日趋完善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和方法,并以此为据指导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实现成本最小化,最终节约成本,提高设施的经济效益和效益,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瑞.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4)
[2]董士波.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
[3]任国强.基于范式转换较大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J].软科学,2003(5)
如何在质量成本优化中考虑和管理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成本?
在考虑和管理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成本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阶段成本:在产品或服务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人力成本等。此时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权衡不同的设计方案,以降低生命周期成本。
2. 制造阶段成本:在产品或服务制造阶段,需要考虑生产设备、人力、原材料等成本。此时需要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使用阶段成本:在产品或服务使用阶段,需要考虑维护、保养、修理等成本。此时需要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延长产品或服务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4. 废弃阶段成本:在产品或服务废弃阶段,需要考虑废弃处理、回收利用等成本。此时需要采用环保的废弃处理方式,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降低废弃处理成本。
综上所述,要在质量成本优化中考虑和管理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成本,需要从设计、制造、使用、废弃四个阶段入手,综合考虑不同阶段的成本,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生命周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