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课文
《匆匆》是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课,这篇课文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片脍炙人口的散文。我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电子版匆匆课文 六下语文书人教版匆匆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电子版匆匆课文 六下语文书人教版匆匆
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课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课文导学
《匆匆》是文学大家朱自清的散文。这篇文章写了时光匆匆流失,表达了对自己当时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成就、唯恐白来世界一遭的焦急,不甘沉沦、不愿平庸的追求,激励自己要抓紧时间,奋发向上。
时光是个无形的东西,时光流逝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种感觉中的东西,作者是怎么把他写的让我们仿佛看得见摸得着,并且被作者的情感所感动了呢?
我们细读这些文字会发现,作者是借助想象使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跃然纸上的:
“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自己丢了珍贵的东西,何等着急?作者把流失的时光想象成了自己丢失了的东西,当时急于找到丢失时光的焦急心情一下子感染了我们。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的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到哪里去找呢?你不焦急么?
“太阳也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到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作者想象着,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时间的童话世界,经历了一个挽留时间但最终没有成功的童话故事。作者这样写,也把我们带进了这个挽留时间的童话世界中,和作者一起为没有成功的挽留时间而焦急、惋惜。
很多同学说自己不会写感觉。读了《匆匆》,我们可以学到写清楚自己感觉中的东西、自己的感情的一种方法:进行想象,把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自己也很难表达清楚地东西变成有形的东西,想象着自己在和这个无形的东西对话、做事情,和他一起经历着一个故事。这样,留在感觉中的东西就能够表达清楚了,自己的感情也就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来了。
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课文读后感
读了《匆匆》这篇课文,我深有感触。不得不佩服朱自清先生,能用细腻的笔触把时光飞逝不等人的道理写了出来。
人生短暂,岁月无情。的确如此,时光匆匆不等人。日历撕了一页又一页,换了一本又一本。从出生到现在,我又做了些什么呢?无奈!无奈!竟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没有做啊。从“呱呱”降世到现在,这十二年的时间,似乎一晃眼就过去了。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经走了这么长的路了。
自古就有劝人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明日待明日,明日何其多”……这些都告诉了我们:好好的珍惜时间吧。记得法国有位名人说过:“我愿站在街头乞讨人们不需要的时间。”一位大名鼎鼎的名人竟然如此的放下身价,可见时间对与他来说是多么的珍贵。
那我们又该怎样的珍惜时间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让岁月白白地溜走。而又些学生呢,却有一种不正确的思想:“我们的日子还长着呢?还有许多的年头,到那时候再努力也不迟。”他们忘记了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现在不抓紧时间学习,到老了只能白白的悲伤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的课文。
它是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文章极有些地方写得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重点句段的含义。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4.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重点句的含义。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学生
开始
整合点↓情境导入
→音乐视频
聆听思考
←感知匆匆
入情入境↙
↘钟声导入
配乐范读↓自读感悟
←初读课文
感受匆匆
↓朗读体验
←品读课文
→图文并茂感悟匆匆
品味语言↙
↓↘
质疑深化
品悟不馁
感受无奈(段)(第二三段)
(第四段)↓激发兴趣
←读写结合
→网络链接拓展延伸
拓宽视野↓结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匆匆
1.同学们,听,这声音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光匆匆)
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2.配背景画面范读课文。
教学设计意图:
【(一)时光是无形无影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开课伊始我就注意营造氛围,,以轻快的钟表的滴答声,学生初步感知匆匆。这样的导入简洁轻巧,突出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配乐范读,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情境中,从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形象的画面带动学生的思维,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文本,感受匆匆
1.喜欢读吗?其实文章还可以这样来读以诗的形式展示自然段(配乐朗读)
2.诗中有一句话,在文中不止出现一次引读一段: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读着读着,我感到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学生谈谈自己初读时的感受,一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4.默读课文这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就弥散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或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读后,与同学议一议。
教学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把语段变换成诗歌的形式再现出来,既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又凸显本文语言优美,轻巧、婉转的特色,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如沐春风,享受语境中飘洒的甘霖。】
三、细读课文,感悟匆匆
(一)品读二、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语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了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2)展示课件,感受作者的八千多日子相对于时间长河的渺小。
教学设计意图:【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含义深刻,学生缺乏具体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作者虽运用了化无形为有形的比喻的表达手法,但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特别是对时间的流的概念,学生更是模糊。为了使学生对时间的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通过视频播放时空变迁的大致历程,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秒的时间里,感受到宇宙时空的无限,人生的短暂,以及八千多日子的稍纵即逝。帮助学生感悟唯其渺小更值得珍惜的道理,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3)引读:师:针尖上一滴水滴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我的日子滴在这亿万年的时间的'流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想到这,我不禁
生: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4)此时你有何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
2.引读第三自然段,时光究竟是怎样匆匆溜走的呢?
(1)快速默读课文,捕捉时光轻轻悄悄地挪移的身影。
(2)出示: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通过重点词语的感悟,体会时光脚步的匆匆,作者心灵的颤动。教学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齐读第四自然段,面对匆匆溜走的光阴,作者只有无奈与惋惜吗?
(1)读后谈感受
(2)出示他24岁前的经历。
12年入高等小学,
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大学预科。
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动。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谈感受,指名读本段。)
(3)再出示他24岁后的资料。
1923年发表的《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研究古典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联大,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
1946年由昆明返回,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夕,患胃病辞世。
(谈感悟,再读本段,体会惋惜和不愿虚度光阴之情)
教学设计意图:【作者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抒发自己的情怀,语言含蓄,含义深刻。而且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初次接触到朱自清的文章,对其人其事都不太了解,这就对学生感悟文本造成了障碍。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及时有效地分别补充作者24岁前后的成就资料,可以很快地学生走近作者,并深刻感受到作者伤感而不气馁,彷徨而不消沉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四、回顾整体,拓展延伸
1.在这匆匆而过的40十分钟里,你曾留下怎样的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盘点,也进一步领悟不能虚度光阴的含义)
2.40分钟无声息,2600秒已逝去,让我们再读
出示:
匆匆,是燕去燕还
匆匆,是花谢花开匆匆,如薄雾蒸融
匆匆,如轻烟消散,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不,不留住他们轻轻悄悄挪移的脚步,就不会白白走这一遭!
(分角色再读红体字并写感受)
3.向学生有关朱自清名篇的网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拓展学生阅读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
小学生应具有阅读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与趣味的熏陶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局限于课本,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以一篇带多篇甚至多本,让名家名作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扎根,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厚加宽。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板书:
匆匆
朱自清
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选读朱自清散文
六年级下册匆匆主要内容?
匆匆》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时间过得很快,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
本文紧扣匆匆两个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本文紧扣匆匆两个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本文紧扣匆匆两个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本文紧扣匆匆两个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2020春季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匆匆》主要讲的主要讲了什么?简单一点点
《匆匆》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何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的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青年人开始觉醒,对前途不明而忧郁的心情,告诫我们时间来去匆匆,宝贵易逝,我们要珍惜宝贵时间,不能来到世上没有作为而白白走一遭。
文章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唯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的'留恋。
第二段,写作者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
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 本文是现代作家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内容电子版是什么?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内容电子版是如下:
第1课、文言文两则
第2课、匆匆
第3课、桃花心木
第4课、顶碗少年
第5课、手指
第6课、的春节
第7课、藏戏
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
第9课、和田的尔
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11课、灯光
第12课、为服务
第13课、一夜的工作
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15课、凡卡
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
第1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
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21课、我的老师
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课文
《匆匆》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下面还是我带来的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课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课文赏析
一、写作背景:
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是一篇短小优美的散文,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散文诗,但是从作者将此文收录于1924年12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其诗歌与散文集《踪迹》看,作者是将此文作为散文作品的。因为其《踪迹》之辑是新诗。第二辑是散文。而此文恰被作者收录在其第二辑散文部分的。
该文凡五百四十一字,是朱自清先生的篇散文。文章写于1922年3月28日,原载1922年4月11日《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第34期。此前,朱自清先生的作品都是诗歌。而此时朱自清先生则改诗歌创作为散文创作。其中缘由:一是作者的创作态度决定的,二是环境给了作者这样的选择。因为作者面对时代前进中的与人的种种变化,“不愿远远地捉摸,而愿剥开来细细地看。”①作者细细地看了之后,就要把它说明白,自然,散文比诗歌更适合朱自清先生内心世界的表露,更适合他的平淡自然的审美理想的实现了。
朱自清先生写作《匆匆》一文是1922年。此时,恰值“五四”运动落潮之际。作者失望于现实,其心情苦闷,彷徨已不能自己。但作者恰如孔子所说的“哀而不伤”②,彷徨而不消沉,他站在“中和主义”的立场上执著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③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④以求得“段落的满足”。他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作者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于是作了《匆匆》一文,呼吁要振作精神,惜时奋进。
二、思想主题: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具体生动的景象描写和一连串的疑问,不仅把看不见摸不着而匆匆流逝的时间形象地展现出来,而且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怅惘,对“去日苦短”的恐惧与悲伤,体现了作者对人生问题的严肃思考,要珍惜时光,珍惜生命,不要让日子白白过去,不要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一遭,暗示自己要惜时奋进。